Now Reading
青年自杀率高于成人6倍 共建安全壁垒 减少青少年自杀率

青年自杀率高于成人6倍 共建安全壁垒 减少青少年自杀率

据马来西亚皇家警察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首5个月期间,向警方投报的自杀率增加了一倍!

其中,15岁至18岁青少年因自杀而死的人数比例高达每10万人中有12人,相较于全球自杀率:每10万人中9人死于自杀更高。另外,马来西亚卫生部全国健康与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过去15年的趋势表明,青少年自杀念头、自杀计划以及企图自杀的盛行率逐渐提高。

我国青少年自杀率的上升趋势以及心理健康的问题,都呼唤着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行动,而青少年在新时代所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展现的复杂心理反应和行为,在在揭示了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

拉曼大学心理与咨商系讲师暨课程主任暨临床心理师彭开贤表示,根据2022年马来西亚卫生部全国健康发病率调查数据显示,每4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患有忧郁状况,其中女性的忧郁状况比男性高出一倍。

“同样,2022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每8人中就有1人有自杀的念头,女生的自杀念头比男生高出1.43倍,分别占18.5%和7.6%。”

据马来西亚警方接获投保自杀案例,在每10万人口中,15~18岁的青少年占了12.72人,而成人则是2.33人,青少年的比例是高出成年人的6倍。

无法应对问题产生挫折感

彭开贤表示,引发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因素可以概括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在生理因素方面,基于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和荷尔蒙变化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特别是女生更容易受影响,这部分解释了女生自杀念头较多的原因。

“遗传因素也发挥作用,若家中有人罹患忧郁症、精神疾病或有自杀家族历史,这将会增加青少年的自杀风险。此外,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进程可能滞后于身体发育,这使得情绪管控、理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出现困难.”

他接受《风采》专访时指出,在青少年阶段,一些青年人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心理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每个青少年的个性特点会对自杀倾向产生不同影响,每个人的情绪稳定程度不同,有些人情绪波动大,而有些人则相对稳定;因此这取决于个体是否具备足够的弹性来应对问题和挫折,以及是否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人际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自杀的倾向。”

而思维方式也发挥重要作用,青少年会常存在一种非黑即白、固执的思维模式,缺乏问题解决的弹性,这使得他们更难以应对生活中的灰色地带和挫折感。

彭主任表示,社会环境也对青少年自杀倾向构成影响,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影响不容忽视,青少年可能面临网络霸凌和虚拟世界的挑战,这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自杀行为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自杀念头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他们被认为还年轻,无需扛家没有经济压力,理应没有烦恼。然而,新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着我们在旧有时代所没有的更多挑战。”

他指出,现今青少年所面对的精神挑战并不比我们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他们的学业功课及学习的难度,而随着网络及社交媒体崛起,人际挑战也不一样,资源来得多也相对面对资讯删选的难度。加上网络世界的挑战,他们可能会面对被网络霸陵危机,而很多孩子不懂如何表达,也不懂该如何寻求大人的协助。

“比如说当资讯来源多的时候,青少年相对也比较容易获得自杀的资讯,而往往自杀事件发生后,媒体可能会报道自杀情况跟细节,这会直接影响原本就有自杀念头但不知道要如何做的人,这些资讯会提供他们一些‘启发’,因此媒体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当注意避免细节描述,以免对已经有自杀念头的人产生不良影响。”

先了解自杀警示信号

而在处理青少年自杀问题上,家长、朋友和学校教育人员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彭开贤表示,虽然并非所有孩子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一些自杀案例常常在执行自杀行为前的两个星期内显示出讯号。

“要察觉不对劲的迹象,人们首先需要学会辨识自杀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包括情绪波动大、变得沉默寡言、兴趣改变与朋友的交往出现变化等。”

一旦察觉到不对劲的迹象时,与孩子好好沟通是很重要,他表示,最重要在提供他们辅导时,态度要稳定,尽量不要责备或惩罚,而是表达出关心和支持,同理心及站在他们的立场了解他们。

“比如说我们可以向孩子了解为何心情变得低落,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困扰,以及他们是否有自残或自杀的念头,在询问时要婉转,不要直接问及自杀,而是通过同理心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处境。”

除了倾听以外,实际支持也是关键,包括确保环境的安全,将可能用于自伤的尖锐物品收起来,如尖锐的物品和药物,“如果孩子有自杀倾向,并住在公寓,则需要考虑改变环境,比如暂时居住亲戚家,使他人身安全受到保障。”

最重要,一旦有这种心理问题,父母应该转接给专业人士,如精神医生、心理医师或辅导员,让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深入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方案。

‘自杀遗族’也是受害者

那青少年自杀风险是否受到遗传因素或家族曾有自杀的影响?彭主任表示,如果家庭中曾有人自杀,那其家人被称为‘自杀遗族’,他们往往会存在复杂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他指出,基于失去家人的悲痛影响着他们,当有家庭成员是因自杀身亡,很多人往往不愿提及,会把问题掩盖在地毯下,但这种情况会让他们没有好好被疗伤,心理的创伤会一直都在,如果这个创伤没有被疗愈,可能是酝酿另一个悲剧的主因。

“因此对于遭受因自杀而丧失家庭成员的人来说,他们应该让自己的悲伤得以抒发,早期发现任何潜在问题以及逐步寻求支持和治疗,都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心理平衡的关键。”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在受到网络霸凌等问题影响时更为明显,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负面情绪被放大,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立和绝望。

对此,彭开贤认为,要帮助青少年避免这种负面影响,首先,教育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引导他们识别并过滤掉不健康的信息,其次,学校和家庭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专业机构,非政府组织所提供的心理健康专线也是青少年寻求帮助的重要途径,如果能提供青少年一个开放的对话、支持性的环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将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挑战,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

推荐

针对应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的治疗方法,临床心理师指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如果症状轻微,可以首先尝试心理辅导,通常进行6-8次的治疗后再做决定。家庭环境、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具体症状都是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彭开贤强调,亲密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预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密的家庭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社会支持系统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倾诉和获得支持的平台,减少了孤立感和绝望感。

“教育部和卫生部是有在努力开展相关工作,比如说每年在中学阶段提供学生自杀念头的筛查,但除了筛查后,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延续行动,让这些学生可以有一个适当的支持,此外,教育部也应该推动更为深入的生命教育,不仅仅关注品德培养,且需要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导青少年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并知道在有问题时可以在哪里寻求适当的支持。”

青少年自杀率问题日益凸显,要应对这个挑战,是需要社会各阶层的互助,包括家庭、学校和各单位组织,让我们努力建立一个具有支持性的环境,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及鼓励开放的对话,以同理心共同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坎。

马来西亚求助热线

青少年心理热线(BUDDY BEAR)    1800-18-2327

爱心线 (星期日至星期五 / 晚上7时30分 -晚上9时30分 ) 03-7981 5300 / 03-7981 5301

生命线 (星期一至星期五 / 晚上7时 – 晚上10时)      03-4265 7995

拉曼大学心理与咨商系讲师暨课程主任暨临床心理师彭开贤

拉曼大学心理与咨商系讲师暨课程主任暨临床心理师彭开贤

撰文:林艾萱

图片:受访者提供、unsplash、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