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世界最大的天然厨房 砂拉越雨林原住民珍贵食材

世界最大的天然厨房 砂拉越雨林原住民珍贵食材

砂拉越热带雨林不仅仅是一片丛林,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厨房,提供了原住民最天然、有机的山野菜。地广物博,雨林里的物种丰富与多样性,形成了原住民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些‘拷贝’不来的深山野菜,是砂拉越独有的特产,也唯有砂拉越原住民最懂得调理出原始风味的山菜。

从世界最大的天然厨房采集的食材,砂拉越山菜十分独特。

世界上最大的蕨类‘观音坐莲’,也是原住民的佳肴之一,尤其比达友族。

仰赖采集和狩猎维生的原住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来料理从山中采集的野菜——常常只是把所有食材塞进竹筒里,在火堆上烤一烤,就成了原汁原味、味道鲜美的竹筒料理。

原住民的木薯叶炒饭。

只有土生土长的砂拉越人才会知道怎样在雨林里找到珍贵食材。

尽管都市与现代化改变了砂拉越人的生活,然而原始且传统的烹饪方案如烤、熏、晒、腌,依然在生活里实践;许多食材依然只能在丛林中找到,如原生蕨类、拉子茄、野姜、野姜茎等。即使在他处种出来,南橘北枳,水土异也,它未必长成最原始的模样。

【山野菜之王——Midin】

米丁看起来与笆姑菜相似,同样是外形呈卷須狀的蕨类,不过口感极为不同。

许多东马人来到西马之后,最怀念的一道野菜料理,就是“米丁”(Midin)。它看起来与笆姑菜(Paku)相似,同样是外形呈卷须状的蕨类,然而它的体积更为纤细,吃起来不苦涩,而是爽脆鲜甜。

砂拉越人一般在菜市场就可以买得到米丁,不过米丁都是由原住民或山区居民在丛林沼泽地摘采的。小时候的我们,多多少少都曾经有尾随长辈在草泽地里采米丁的经历。

尽管在砂拉越内已经有人开始种植米丁,并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西马新加坡。由于米丁不易保存,即使放入冰箱也会发黑,需要特别技术才能保存米丁的新鲜度,因此价钱变得非常昂贵,不过本地人依然吃着从丛林里采集而来的野生米丁。

米丁,仅仅是清炒已经鲜美脆口,本地人还喜欢巴拉煎虾酱或红酒炒米丁,以增加不一样的口感。

作为‘山野菜之王’,米丁对原住民也是一种草药,黏稠的特质可以让伤口容易复原。此外,它也是长生不老药。根据医学研究,蕨类植物确实蕴藏着具有抗衰老效果的特殊物质,以及消炎杀菌的作用。

 【砂拉越版‘亚参’—— 拉子茄】

黄金茄味道极酸,是砂版‘亚参’。

拉子茄,后因‘拉子’一词疑有贬义而改称的‘黄金茄’,其实就是原住民的‘Terung Asam’或‘Terung Dayak’。在砂拉越的部落,几乎每一户达雅人的屋前屋后都会种上一棵黄金茄树,以备不时之需。

黄金茄,外形就像一颗黄色的网球,味道极酸。原住民对酸味特别情有独钟,主要用作调味煮成酸辣汤,或当作佐料加入野菜一起炒,为的是增加菜肴的酸甜滋味。

如今不只是原住民爱吃,就连华人、马来人或印度人都喜欢黄金茄,甚至进行创新料理,把它制成沙拉、

黄金茄为辣味鱼汤提鲜。

无论如何,黄金茄最经典的料理依然是用来取代亚参(Asam),煮成夹杂酸甜辣味的鱼汤。由于拉子茄是绝佳的去腥材料,加上怎么煮都不会变成软绵绵,因此一直以来深受各族的喜爱。

【全身是宝的硕莪树】

硕莪饼(Tebaloi)是砂拉越人最爱的送礼手信之一。硕莪粉加入椰浆,糖和蛋混合后,放进高温烤箱内烘烤而成一片片薄薄脆的硕莪饼。

硕莪(Sago)是马兰诺族过去的主食。那是因为马兰诺族居住的地方——沐胶(Mukah)地区,处于拉让江三角洲泥炭沼泽地,该地不适合种稻以及其他农作物,唯有硕莪树长得特别茂盛。

为了生存下来,适应能力强的马兰诺人便以硕莪取代米饭,尤其加工成硕莪粒或硕莪粉,用热水冲泡成硕莪煳(Linut),便等同于一碗白米饭。

然而,它比白米饭还要健康。硕莪的纤维含量高、营养极为丰富,不但可以制成各种副食品,比如硕莪糕、硕莪饼,而且整棵硕莪树都有用处——树身做房子、树叶做屋顶;硕莪芯制成的硕莪粉,甚至是巴迪布的蜡染材料;硕莪叶编织成篮子、器皿、帽子、草蓆和各种手工艺品,就连生长在腐烂的硕莪树中的硕莪虫也可以吃。

如此肥美硕莪虫,不是每个人有胆量生吃。

一棵腐烂的硕莪树可寻获上千只硕莪虫,外人看得头皮发麻,却是马兰诺族摄取蛋白质的主食之一。硕莪虫如何吃呢?可以清炒、油炸,当然最快的方法就是生吃。

“清洗过的硕莪虫放在口中,先把头部咬断拔掉,再一口咬下去——满满的汁在嘴里‘爆浆’!”吃过的人都说,硕莪虫奶味十足,它的营养皆来自硕莪树。

硕莪虫沙爹。

硕莪虫在沙巴被称作‘Butod’,也是卡达山杜顺族的美味佳肴,他们不只生吃硕莪虫,还把它做成硕莪虫沙爹、马来鸡汤硕莪虫(Soto)与咖哩硕莪虫呢,是不是特别有创意呢?

【全世界只有砂拉越才有的黑橄榄】

只有在砂拉越才有的黑橄榄,十分珍贵。

黑橄榄,砂拉越人称之为‘Dabai’, 目前全世界只在婆罗洲岛上种植,而且只有砂拉越的中部地区,如诗巫、泗里街、加帛一带的河岸才找得到它的踪影。加上它是一种季节性的野生水果,只在榴莲的季节盛产,因此产量不大;物以稀为贵,黑橄榄的售价也比较昂贵。

推荐

黑橄榄一般的吃法,是将黑橄榄置在太阳底下晒至它果肉变软,或以热水氽烫后,沾上白糖、盐或沾酱油,即可品尝黑橄榄的美妙滋味——有如牛油果那般顺滑绵密。

生产时期,原住民还会把多余的橄榄去籽,让果肉发酵并收藏起来,想要吃的时候才取出来,一般用来炒饭。橄榄炒饭,成了原住民十分有代表性的一道料理,饭里除了一阵果香味,还有发酵后的微酸鲜味,十分特别。

诗巫的慕娘部落Mak Borneo的黑橄榄炒饭。

砂拉越创意食品之一,黑橄榄制成的炸脆饼。

近年来,黑橄榄还发展出各种创意食品,包括加工制成果酱、果干、脆饼、蛋糕,甚至是沐浴香皂,它的果核还能充当炭来烧烤食物呢!

【砂拉越版牛油——风车果油】

风车果果然就长得像‘风车’那样。

风车果比黑橄榄更稀少,因为风车果树四五年才结一次果,有的甚至十年才开花结果。要取得风车果子,必须等风车果从树上掉下来,因为风车果树非常高。风车果树的平均高度为19米,即6层楼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因此可说是可遇不可求。

风车果之所以出名,不只是因为它是砂拉越最贵的鱼——‘忘不了鱼’(Empurau)最爱吃的食物,它也可以制成原住民的‘牛油’。

野生的风车果树一般生长在深山的溪流或河岸边,果实长得像小风车一样,从高空中旋转飘落,就像下雨一样由天而降,煞是好看!

一旦被原住民发现林里有风车果飘落之后,他们就会把这些果实捡回家,把它晒干制成油并倒入竹筒里,等待凝固后切成一节节存起来备用,或着拿到菜市场去售卖。

风车果油是砂拉越原住民的‘牛油’,不过产量非常少,可遇不可求。(摄影:杨善)

由于风车果非常稀少又难以取得,风车果油一般都不便宜,一小段约20令吉左右。原住民一般是将它蘸热白饭吃,或当作牛油一般,用来煎蛋、炒饭或炒菜。不同的是,用风车果油煮出来的食物都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味。

采访/摄影:邓雁霞

■详尽内容:第730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1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