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保健专题 | 年轻人1年至少量1次血压 掌握自身健康状态

保健专题 | 年轻人1年至少量1次血压 掌握自身健康状态

  • 江伟瀚医生
  • 学历: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
  • 身份:内分泌专科医生

很多原本在迈向老年才会发生的慢性疾病,如今已年轻化起来,令人为之担忧。

内分泌专科医生江伟瀚指出,近年较常在年轻人身上看到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肥胖症,以及因这些慢性病而延伸的后遗病症,比如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大马卫生部在2019的全国健康和发病率调查报告内指出,大马国民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患上高血压,而年龄20~24岁的患病率有5.7%。

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在7千名受访者当中,发现年纪超过50岁的,有50%患有高血压;少于50岁者则有23%;至于有血压高前期迹象者(Prehypertension),超过50岁者是36%;少于50岁则是46%。因此可见,年轻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已迈向普遍的趋势。

“高血压原是一种退化疾病,年纪越高,获病的机率就越高。在医学界里,如果40岁以上者患上高血压,我们不再感觉稀奇。可是若40岁以下就患高血压,就令人有点担心了。”

每年的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为了提高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增强对高血压的预防,且让江伟瀚医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肥胖者风险最高

江伟瀚医生表示,目前来说,造成高血压最普遍的因素就是肥胖。一个人一旦肥胖就会出现三高问题,而肥胖的导原通常是饮食不良和缺乏运动。如果已有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得到高血压的风险就更高。若是有家族基因,除了风险比一般人高,也许更年轻就会患病。

“如果排除了年纪大、肥胖和遗传基因,还有几种原因会造成高血压,最普通的就是肾脏病、红斑狼疮,或曾经尿道发炎导致肾功能衰退者。一些较罕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会导至肾脏衰竭,也会有高血压的风险。”

“另外就是荷尔蒙疾病,即内分泌的问题。身体的血压是由不同的荷尔蒙所控制,如果有内分泌的疾病例如醛固酮增多症,也会导致高血压;其他方面就是服食了某些药物,比如类固醇、避孕药或化疗药物。”

当然,血压也会因某些原因变得偏高,比如有压力、情绪问题、睡眠不足或激烈运动过后。这些原因一旦解决了,血压指数也会恢復正常。

血压指数太高或太低 请注意!

一般血压高都不会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上压就可能已去到170~180。而且即使有症状也不是很典型,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颈项痛或视力模糊,有些人会误以为不够睡或偏头痛还是工作压力,而不会特地去检查。

如何才能获知自己患有高血压?江伟瀚医生建议有疑惑者最好经常自己测量血压,如果血压不正常,比如太高或太低就得注意了。

“对年轻人来说,血压的正常指数是120/80。如果超过50岁,140/90还是属于正常的。如果年轻人的收缩压(上压)超过140,而舒张压(下压)超过90,而且测量多次都同样,就得找医生谘询了。”

“另外,也有一些人上压不高下压高,比如上压只是130,而下压却超过100,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心脏有问题,最好去让医生检查。”

“通常医生也会为患者重复测量,如果确定血压偏高,就会查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并检视是否要开始治疗。若是治疗,一般也是配给降血压药服食以控制。”

但并非确诊高血压就马上得服药,通常上压去到160以上是要吃药,若少于160就可以先尝试更改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少摄取盐),运动减重,看看是否能调整;如果有改善,就不必服药。

如果血压偏高却没有好好控制,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发生脑中风或心脏病。若病人同时也患有糖尿病和高胆固醇,併发症的风险就更高。

医生逐一教你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如今要测量血压很容易,可到西药房或诊所,或自己买一个测量仪器。无论是自己测量还是替长辈测量,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不要在太劳累及激动的情况下测量,不要一早醒来就测量,也不要在太饱或太饿的情况下测量。

*测量前要坐下让自己平静5~10分钟。并且要坐在舒服的椅子上。

*包裹手臂的护套大小尺寸要适当,如果手臂和护套大小不符合,不能很完善的包裹着手臂。包裹时也不宜过松或过紧,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指数不准确。

*选择不是经常使用的手,如果平日习惯用右手,就以左手来测量。

*测量时不要盯着数据看,以免过度紧张造成指数上升。

*进行测量时,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不要分心,也不宜动来动去。

*若指数有异常,最好测量2~3次,而且要小休5~10分钟再进行另一次测量。

最好定期测量。如果出现异常,可带同仪器去西药房测量看看是否同样数据。电池减弱也会影响数据。如果仪器使用久了,也得要维修。

一些新手对血压测量机显示的数据不理解,江伟瀚医生表示,不同的测量机有不同的项目显示,但通常大同小异。在测量后,血压机通常会出现三个号码,即上压和下压,另一个是血压平均数据或心跳频率。

“较常见的是心跳频率,正常心跳每分钟60~100,如果长期超过或低过这数据就得让医生检查,有可能是心脏问题、甲状腺的荷尔蒙出问题,或服食了某些药物也会使心跳加速或减少。”

揭开迷思1:父母有高血压,下一代就一定会有?

推荐

“不是一定的,如果生活习惯良好,高血压的风险就会降低。因为导致血压偏高有很多因素,遗传基因只是其中一种。但即使没有遗传基因,如果自身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饮食不健康,也会有高血压的风险。”

揭开迷思2:高血压必须终生吃药?

“病人要先了解为何要吃药,吃药主要是减少併发症。如果只是轻微高血压,可以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来改善,一旦血压回到正常指数并受到控制,就可以不必吃药。但如果高血压已去到严重程度并同时有糖尿病、肾脏病、心脏病等等严疾,就得长期服药以防止併发症发作。有些降血压的药物可以保护心脏和肾脏功能,如果高血压患者又有这些疾病,吃药不单只是控制血压,同时还能缓解和保护肾脏及心脏功能的衰退。”

揭开迷思3:高血压会自动痊愈?

“如果只是暂时性的工作压力、情绪问题或熬夜造成的血压偏高,只要调整好这些因素,高血压就能自动痊癒;但如果是病态形的就很难自动痊癒,因此一定要在病发初期就把它控制好。”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患了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哪些问题?江伟瀚医生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照顾好饮食习惯,少油少糖少盐少油炸,并要戒烟。

*要勤力运动,让重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如果医生已配给药物,就一定要遵从医嘱定时服药。

*定期检查血压并记录下来,有异常要通知医生。

*定期復诊,让医生跟进观察药物是否有效控制,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的份量或换药。

江伟瀚医生呼吁年轻人,一年至少要测量一次血压。若40岁以下就患有血压高,而且不是肥胖或生活习惯造成,就得担心是否肾脏病、心脏病或内分泌导致,及早检查及时医治,才不至酿成不可挽救的健康损伤。

报导:aNGie    /  受访者提供照片/部分网络截图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