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亲子正向沟通技巧 当父母后更要好好说话

亲子正向沟通技巧 当父母后更要好好说话

成为父母后,很多人都意识到沟通在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不断地成长过程中,亲子沟通更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而演变,而良好的亲子正向沟通技巧都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父母的责任是超越仅是提供物质支持和保护,在孩子的心理及精神成长上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有正面的沟通方式与技巧,懂得理解孩子,以同理心对待彼此的分歧,在聆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也可以适当表达我们的观点及建议。

在现今父母双薪时代,加上3C产品的介入,导致亲子冲突问题可能增多,那是否有什么技巧可以遵循?答案是:有。

慈济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张丽芬副教授指出,在亲子沟通上,身为父母一旦在训话的时候,就会启动理智模式,以自己的想法及思维灌输给孩子,然而在亲子沟通上,父母一定学会‘同理心练习’,并同理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建立一些更加紧密及信任关系。

“正向的沟通模式讲求的是建立一种开放、尊重和理解的沟通方式,以建立彼此亲密的关系,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一定要听人生道理,而是希望父母可以聆听及同理他们的做法。”

比如说,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游戏,不念书,或喜欢在嘛嘛档喝茶及网络成瘾,孩子在做一些事情后父母可能都会启动碎念或责备模式。而在正向的沟通上,父母可能要去反面设想是否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出现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他们的困境。

她表示,父母不能一昧以大人的立场去体会孩子的问题,这仅会将孩子推开,如果孩子设定父母一定会对他们的做法责备,就不会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只有孩子愿意分享及沟通,你才有机会去提醒他一些东西,因此不能一昧否决他们。”

大人也需要认错

张丽芬接受《风采》专访时表示,亲职角色是一个无法外包的工作,亲子关系需要经营,营造亲子互动必须要付出素质的时间及空间。

她指出,当孩子诉苦抱怨的时候,一般大人的关心方式通常不外乎是提供建议、解决问题、提供正向解读,或者是分享自身的经验,“这些回应并非不可以,但必须选择对的时机,在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或同理之前,努力开导可能只是徒劳无功。”

而要让孩子听进去父母的话,关键就在彼此的关系上,而关系的建立是在认同及同理,因此父母要努力为‘情感账户持续存款’,比如说多关心孩子,而在建立连结,既可通过知识分享,提供孩子支持,并建立起有意义的连结。

张教授认为,同理倾听是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了解他们想什么,此外,理解及道歉也有帮助彼此的沟通,“跟孩子道歉并非是示弱,有时候我们也会做错决定,或说错话,大人错的时候也要道歉,才能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

她分析到,亲子沟通的模式有三种,第一个是互补沟通,即属于平行沟通,双方能进行互动,而第二则是交错沟通,即一方所发出的讯息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双方沟通的讯息是交错的,导致沟通无法进行。

而第三则是暧昧沟通,即期待别人了解自己,即使我不说,你应该也要了解,把期待隐藏在话里,而不作明确的表示;沟通的历程模式来自沟通来源、编码、讯息、管道、解码、接收者、回馈。

“而有效的沟通模式,是取决于在家庭中彼此交换资讯的准确度、清晰度、与传输的模糊性、以及沟通行为与沟通内容决定了家人关系,若没有把话讲清楚,会导致彼此有很大误解,提高冲突的发生。”

张教授解释,家庭沟通是一个有机体,次系统是夫妻沟通、亲子沟通、婆媳沟通、手足沟通及亲戚沟通,“沟通的方式包括口语讯息交流及非口语讯息交流,身体语言也会传达一定的讯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给的讯息很清晰,但可能对方并不了解我们的讯息。”

因此,她建议,如果孩子不明白你的意思,就要换一种方式去讲,甚至是举个例子,比如说要赞美孩子做得好,就要指出是哪种行为做得好,让他们有明确的了解。

人们在沟通时,会有几个固定的沟通形态,分为讨好型、责备型、理智性、打岔型及一致性。

张丽芬表示,父母跟孩子沟通时,会倾向责备型或理智性,“责备型是说的话可能都不同意孩子的行为,表现出专制及指责的态度;而理智型沟通的父母,则是会说话头头是道,善于解释及分析,但却因为过于理智及理想化,会因此忽略对方的反手,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严肃及威严。”

正面暗示激发表现力

她希望父母多采用一致性的说话方式,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他们及多聆听,这类型的人说话真诚,听的人也会感到舒服安全及受到尊重,这是一种最佳的沟通方式,让对方可以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孩子都希望我们同理他们的情境,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听,可能是听不懂或者是有了防卫机制,父母应该学习把期待说得更清楚,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需要负责什么行为,太过含糊及抽象是不利于亲子沟通。”

推荐

她指出,不论是夸奖或是责骂孩子,讯息都要清楚,用正向的方式对待及沟通,只要父母的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也会改变。

比如说要激起孩子得奋发图强的情绪,父母要避免使用否定的用词,要重复强调孩子拥有的潜力。

“这就好像毕马龙效应,举例,老师期待学生会有比较好的课堂表现,那就会告知孩子这一班都是最优秀的学生,这些正面的暗示,都会激发孩子的表现力,同时产生挑战更多新事物的行动力。”

她说,我们要让孩子看到他自己的优点,父母不该潜意识灌输负面的情绪,应多采用正向口语鼓励,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多赞美多鼓励孩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所有的小事都做好,并成就大事。

张教授也提议,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我讯息’,就是把孩子会困扰你的行为描述出来,你只需要描述,但不要责怪,比如说孩子如果沉迷于玩游戏,父母可以说,“我觉得很担心你的健康状况,也有点气馁”,而不是一昧责骂孩子玩游戏,然后你可以把后果或是会导致的影响说出来。

“在进行沟通时也不要情绪勒索,不要只看见孩子的缺点,去看见孩子的努力,采用正向管教技巧,甚至是奖励良好的行为,多赞美,以建立亲子积极及健康的关系。”

  • 慈济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
  • 张丽芬副教授

====================

文:林艾萱

图片:受访者提供、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