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国庆特备】专属马来西亚国民的饮食文化

【国庆特备】专属马来西亚国民的饮食文化

由于马来西亚有三大民族,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从国外游客到大马叹美食的经验来看,他们都很喜欢在马来西亚吃到多元文化的食物,显然我们是很幸福的,就像我们羡莫别人的国家有四季一样,我们也有别人羡慕的多元特色文化。

说到国民美食,排在首位的会不会是很有代表性的nasi lemak?也许每个人的的排行榜都不一样,但免不了有我们会推荐给外国游客的nasi lemak、roti canai、肉骨茶、炒粿条等等。

除了美食本身的特色,有时候让我们念念不忘的,还有那种独特的饮食氛围,那种一说起来大家都有共鸣的记忆,已经和食物融为一体,成为专属马来西亚的国民美食文化。

1mamak档吹水站

要说一个三大民族共同记忆的国民美食文化,应该非mamak档文化莫属吧。马来西亚人,有谁没有过‘bang,Teh Tarik kurang manis’的时光?也许是青葱岁月与邻居伙伴一齐约在mamak档聊班上的女同学;也许是打工仔加班后相约mamak档吃宵夜兼说老板坏话;也有‘三唔识七’非同桌共同在mamak档看足球齐心高喊GOAL!!更有一家大小穿着睡衣在村口的mamak档吃maggi goreng当宵夜;或者老夫老妻省省share一片roti telur,另一边厢情侣甜甜吃roti tissue……

mamak档是我们从小到大,甚至变老时,最舒服不拘、最接地气的饮食文化,网络冒起的‘吹水站’,应该是祖籍mamak档吧!

2Kopitiam老时光

推算Kopitiam咖啡店文化,应该是古早时期发扬光大的。多数是uncle们集聚的‘老地方’,一杯kopi,两片烤面包,两粒生熟蛋;是早餐,也可以是下午茶,甚至是宵夜。伴随着天南地北的话题,聊政治说市道,都是大课题,每个人都是评论家,隔着不同的桌子大发伟论。如果座落在新村的Kopitiam,同样人马,每日报到三回,不是情投意合,而是无聊兼亲切感,一坐下来食物送到,老板已经不用再一一下单。

后来,Kopitiam文化被带到购物中心冷气餐厅,一样的美食吸引了年轻人,但对中老年人,总是少了那一股热哄哄大开嗓门的气氛 。

3Pasar话家常

若说Kopitiam是男人发表伟论的老地方,位于巴刹的熟食档就是女人们坐下来话家常的驿站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回忆,小时候每次陪妈妈去巴刹买菜,最后一定是在巴刹面摊吃碗面才回家。与巴刹相辅的一整排熟食摊卖着各种面条小吃,主妇们往往都有自己的心水档口,喜欢坐下来都是熟口熟脸的老街坊,昨天的话题,今天继续聊,就像八点档连续剧一样。

这样的饮食氛围,伴着家常是非,成了我童年记忆的一部份。两块钱的云吞面,人挤人的面摊,吃到一半还得替妈妈跑腿去买棵葱,吃完了连汤汁都一滴不剩但妈妈还在讲个不停没有离开的意思……巴刹熙来攘往的热闹 、叫卖吆喝的声音伴着那碟猪油渣云吞面,成为让我怀念的童年味道。

如今大部份城市人在商场买菜,或者网上订购,主妇们是否失去了她们晨早的巴刹聊天时光呢?

4】今早吃什么?

如果妈妈每天煮两餐,那早餐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国民美食的机会,每天早餐你会吃什么?

身为马来西亚国民,每周至少有一次是吃nasi lemak当早餐吧。传统香蕉叶包装的nasi lemak只有江鱼仔花生鸡蛋及少量sambal,但味道比起透明盒庄加料的更经典。

除了nasi lemak为国民早餐,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吃roti canai 配咖哩汁,或者华人传统汤面如咖哩面、云吞面等,三大民族早餐都上桌。

不过基于简易日常, 大部份家庭,尤其有小孩的,还是会选 吃面包当早餐,最传统的吃法就是白面包涂上牛油或花生酱,再配一杯咖啡,就搞掂了。

还有还有,别忘记我们从小吃到大的苏打饼浸咖啡,那可是我们童年最传统的早餐记忆,你现在还会这样吃吗?

5】下午吃kopi

不是英国人才流行下午茶,下午泡kopi这个文化,是乡镇的经典传统,如果你是在城市长大,也许你曾经失去了什么……

不像男人那样一天到kopitiam报到三次,忙家务事的乡镇主妇,除了早上巴刹买菜时可以见到街坊朋友,另一个暂时休息的空档期就是下午。几个熟悉的街坊会到其中一个家庭喝咖啡,潮洲话俗称‘吃kopi’。一壶黑咖啡固然是灵魂,但每天伴随着不同的糕点才叫人期待,通常都是主妇们手作的糕点,炸年糕、煎虾饼、包子、菜糕……都是乡村才拿得出手的佳作,而且还是一呼百应共同制作,再热热闹闹配个东家长西家短的话题,才是最完美的‘吃kopi’文化。

一年几次和丈夫回夫家过节时,这是我最期待的‘吃kopi’时光,虽然话题跟不上,但光是吃糕点已经把我的嘴吧塞满了。

6】走去pasar malam

说到夜市文化,游客可能会追棒台湾夜市、泰国夜市,不过对国人来说,pasar malam依然是陪着我们长大的饮食文化之一。

如果社区里每周有一天pasar malam,妈妈是否都会在那天高挂镬铲不煮饭,就到pasar malam找吃去。

有些人真的会到pasar malam专程吃东西,也因为这样,pasar malam的美食一直在更新中,台湾或泰国夜市流行什么,不久后大马pasar malam也出现潮流小吃,当年的炸鸡排烤台湾香肠就是这样在大马立足的。

如今的pasar malam美食逐渐国际化,大型的pasar malam挂起了日本灯笼卖章鱼烧,还有韩国炒年糕、中国烧饼、泰国芒果饭、台湾QQ蛋、香港鸡蛋仔,埋没了本土菜糕、炸鸡、炒面、烧卖,成为年轻人逛pasar malam的最大打卡乐趣。

印象中的pasar malam美食文化,是走着吃的,看到喜欢的就打包,一边走一边吃,吃完这样再买那样,走着吃着,一圈下来,饱了。

推荐

7】大排档吃到饱

最吸引国民的木土饮食文化,应该是大排档吧,别称‘美食中心’因为很多选择,可以美食吃到饱。

槟城的美食中心是大马第一名吧,无论去到那一间都出现选择困难症,轻者十几摊,重者几十摊,几乎把整个槟城的美食都堆在一起了,不过也因为一站式美食集中,最方便游客大块朵颐。

大排档也涎生了‘share share’文化,因为美食太多,因此会叫来与家人朋友共享,一人吃几口就可以尝更多口味。不过如今疫情严峻,已经不能再share 食物增加感染风险了。

8】周末去吃东西吧

在疫情未爆发前,我们曾经拥有多么丰盛的周末啊。住在大城市的人,其实大部份的原生家庭还在乡下小镇,大家心里依然拥有‘乡情’。所以每到周末,尤其是连休长假,都爱相约亲人出去‘吃东西’。

这个‘吃东西’除了日常到商场走走吃吃,比较让人兴奋的‘吃东西’是拉大队往乡间小镇找吃,车程也许一个多小时,但以‘小旅行’心态出发,一点都不嫌远。

这种吃东西小旅行文化,是否也是你幸福记忆的一部份?每到假日,适耕庄、吉胆岛、瓜拉雪兰莪、金马仑、万津、Ulu Yam等等的小镇都人潮汹涌,可以看出‘吃东西’文化已是民生一部份,只要小地方有什么出名的美食,假日都是外地客在抢滩。

‘吃东西’并不只是吃东西而已,留在我们记忆体的是久未见面的姨妈姑姐,表姐表弟,几个家庭的相聚氛围。大人话家常小孩嬉闹 ,而且吃完海鲜再去吃冰,顺道又啃一条土产玉蜀黍,咬几口刚出炉的烧饼,然后在椰树下喝椰青!通常这时候都听到小孩们在哀叹“又吃!”,而大人们依然为‘吃东西’这件事卯足干劲!

如今居家防疫,‘吃东西’这个相聚文化被压在心底,但不时冒出来让人感慨一番,到时几时我们才能去‘吃东西’啊?!

整理:美贞

图:截自网络

■详尽内容:第718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1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