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吉诊 】不是隐形人

内窥镜室内抢救床上躺着一位瘦弱的老奶奶,围着一群奋力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墙上的时钟瞬时凝固,众人望向检测生命体征的电子屏幕,代表心电图红色的线条,出现死神签名的直线……
常年夏季国家长大的仁吉医生,特别喜欢春天夹着冬天余韵的温度,带给人们神清气爽的舒适感,吃着手里从楼下便利店买的热腾腾叉烧包,再送上一口上海人路边摊的早餐——袋装热豆浆,瞬间Super-Charging,把昨晚熬夜通宵赶论文开题的“肝火上炎”,通通消散。
“奶奶侬好,今天精神不错哟!太极打的老杰棍(上海话——很棒)!”,昨天已安排今天进行内窥镜评估化疗疗效的21床老奶奶,正在7楼病区电梯旁,面向花园的走道上,划过太极拳——野马分鬃的架势。
“对的,待会我的孙女从美国回来探我,今天得赶紧把晨运的功课完成。”,年轻时当教师的老奶奶,特别自律,除了注重饮食健康,也坚持每天必须完成一套太极拳的早课,平日里她谈吐斯文儒雅,面对病情变化时,眉宇间总带着淡淡的哀愁,坚持到现在,就只盼着能和久居国外的孙女再碰上面,终于,今天可以如愿见上孙女,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神色语调间流露出久违的喜悦。
大伙在医生办公室忙着处理手中纸质医嘱,输入电子病历,电话声响此起彼落,和护士台、实验室、影像诊断部门确认医嘱。有点像九十年代股票行的经纪,手拿定单,同时接上两个电话,接盘出货,忙得不亦乐乎,差别只在没有“分分钟几百万上下”。
“胃部大出血,需要支援抢救!”,话筒另一头传来朱师姐的声音,接电话的刚好是在电话旁的冷面笑将——郑主任。话说郑主任曾到新加坡当过外派医师,了解新马一带华裔努力生活的情况,对来自南洋的仁吉医生自然倍感亲切,多加照顾。只见郑主任点了几位亲兵医生,立马奔赴内窥镜室,踏出办公室的那一杀那,眼角刚好扫到我这初来报到的外国学生,一个【请跟我来】的眼神,仁吉医生二话不说,放下手中医嘱板,急忙尾随。
电梯也不搭,从七楼楼梯直奔抢救现场,也多亏那时身材体魄还行,不到3分钟时间已去到坐落在另一栋大楼底层现场。
进入内窥镜室,左拐,就看见电子屏幕上死神的印记——直线,床尾还神奇地站着一群医院领导(像是明朝后期的皇帝,对前线武将不信任,打战派个文官督战)监督抢救。
不行,老奶奶还没见到她的孙女,大家之前开会判断他的生存期至少还有半年以上,主治医生朱师姐才和家属沟通说情况蛮好,复查内镜主要就是确定治疗方案对胃部肿瘤控制的有效性,没人预料会大出血而引起休克。由于事出突然,家人都以为是常规检查,没有亲人在侧,如果老奶奶真的走了, 套句福建话——歹事大条了!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发生医疗事故后,家属一哭,二闹,三在医院门口上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抢救现场会出现医院行政领导。
老奶奶不能就这样走,她念念盼盼从小带大的孙女今天终于回来,说什么都不能这样带着遗憾离开。
科室小伙伴接过手压呼吸泵,仁吉医生一个箭步轮替胸外按压的医生,“Adrenaline 1mg 和 Atropine 1mg 静脉注射 ”,还没搞懂升压药中文名的我说到,看着抢救车上已使用的升压药瓶,资深护士金姐姐秒懂再手脚利落完成注射,继续加速输液。
“One and two and three and four… Breath”, 失血量太大,必须尽快输血,机灵的小伙伴已经从血库抱回前晚已经准备帮老奶奶输血的血浆,“上吧!”,天幸,竟然在抢救时还可以用上血浆。
“赶紧联系麻醉科医生,准备导入呼吸管”,医院领导嘱咐。单纯使用盖嘴式呼吸泵,输氧供应远比呼吸管来的少,这么多医生在这里,干嘛还要拖延导入呼吸管,心里嘀咕着,把胸外按压的活转给抱来血浆的小伙伴,取过准备好的喉镜,暂停胸外按压,颈部姿势调整,插入喉镜,吸痰,插入呼吸管,接上气泵,确认到位,固定呼吸管,一气呵成,搞定。升压药和血浆静滴持续,赶紧回复胸外按压抢救。
室内气氛紧张凝重,无间断抢救十分钟后,“仁吉,停一停”,朱师姐叫停了我们的抢救,此时的电子仪表板竟然奇迹般出现了久违的心跳。虚脱的我,摊坐在一旁,但,满心喜悦,我们做到了……
当天晚上,老奶奶被转入加护病房,终于可以和孙女见上面,隔天,嘴角带着笑意,到天堂和老爷爷诉说孙女的近况。
记得家人和漂亮的孙女帮老奶奶办理遗体领取手续时,还特意到科室向医护道谢,孙女迷人的大眼睛,像极了老奶奶的深邃棕色的眼眸,大家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在中国大学,外国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常惹人诟病,师姐常调侃说外国学生就是隐形人,出现在科室是奇迹,如果还可以帮上忙,不添乱,咱们得赶紧去附近的龙华庙拜拜感谢神灵保佑。
自此一役,我们通过实力和认真的态度告诉大学和医院,马来西亚留学生不是隐形人!医院领导和科室同事对外国留学生印象也开始改观,不敢再轻视留学生。
这里特别感谢在我芙蓉中央医院实习期间,一天24小时里无休,甚至连续3次一起抢救病人的同事和医护人员。
- P/S:
- 内窥镜:俗称“胃镜”。
- 呼吸管:是一种机械通气过程中,为协助病人呼吸所使用的一根塑料管,一端经由嘴或鼻通到气管里。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心动想买《风采》吗?我们在Shopee上架了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https://goo.gl/forms/aJJnCpWGRo06WGgY2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https://forms.gle/JCeTBtKNCvYfFLV86
- Whatsapp:将 0376638168 加入通讯簿,随即发送“我要订阅风采WhatsApp”即可快捷接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