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职场】WFH 即代表偷懒?懒散?

【职场】WFH 即代表偷懒?懒散?

在防疫限制下,不少人会因没有好好用尽在家每一刻去工作,而觉得自己过度散漫。有学者就认为,人们需要克服这种‘在家即偷懒’的错误观念。

在家工作时,少了上下班的交通时间及办公室的紧张气氛,休息及放松的时间或因此变得更多,令人觉得自己变懒,进而感到内疚。芝加哥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持续及专业进修学院教授 Devon Price 认为,这是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Anchoring)所致。

Price 解释,由于人类不能完全客观,所以会使用外在线索作为「锚点」,像工作时间等资讯,以评估自己有否善用时间。这可能使人认为,在家就理应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但他们没有想到,在过往正常的工作日程中,个人负责的工作以外,也会有通勤、开会及出门办事等分散精力的事情,现在只是减少了这些时间虚耗。

在家投入时间多 生产效更高

虽然人们认为自己在家的工作量有所减少,但受英国电讯公司 Talk Talk 委託的一项研究就发现,接受调查的 1,250 名英国上班族中,有 5 分之 3 人表示自从在家工作以来,他们的生产效能有所提高。有些研究亦表明,过去一年来,人们在遥距工作上投放了更多时间。

Price 之所以开始否定‘不工作就代表懒惰’,是源于一次生病的经历。当时他患上流感后仍继续拼命工作,导致出现贫血及心杂音(Heart murmur)。他意识到自己正受困于‘偷懒迷思’(Laziness lie),并形容它是社会流行病。Price 解释,这个迷思是一种根深柢固的想法,导人认为自己天生懒惰,必须努力克服,甚至进一步令人将自我价值与生产力联繫起来,并相信‘工作是生活的中心’。

大病令他领悟到,所谓‘懒惰’,实际上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本能」。人们其实不会无缘无故地欠缺生产力,那并非欠缺责任心或懒散所致,而是需要休息。他强调‘接受局限及需要休息并不可耻‘,而是‘我们长年累月生存及发展的核心’。

在工作上偶尔分心作‘网络闲散’(Cyberloafing),又是否代表懒散?Price 就引述研究指:“人们倾向将网络闲散作为放松,及为大脑注入活力的方式。这与上班族在饮水机前聊天,或为找一枝非必需的原子笔而在文仪用品柜前徘徊,同样道理。”亦有研究显示,上班族在网络上閒逛之后,变得更具生产力及专注,面对工作问题可想出更独特的解决方案。

推荐

所以,Price 就建议僱主不要视员工的放风时间是「盗窃」工时,而应该视之为让员工在繁重工作中,稍作喘息的方式。

资料摘自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