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裹粽子达人:今时落寞端午节 只为来年乐聚首

裹粽子达人:今时落寞端午节 只为来年乐聚首

往年的端午节,你都怎么过呢?回家乡,跟家人相聚。

往年端午节,63岁的林秋蝉都会与3个儿子、妹妹与3个外甥女,还有年届85岁的妈妈聚在一起裹粽子,一家人热热闹闹,把属于节庆的欢乐仪式感慢慢建立起来。但连续两年来,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而无法相聚,大家只能在各自家裹粽子,原来应该是热闹的气氛明显冷淡许多。即便她脸上还是难藏落寞之色,但她深知不聚是为了更好相聚!

每年端午节,林秋蝉的厨房总是分外热闹,一大盘一大盘香喷喷的糯米、炒香的花肉、冬菇虾米等等,粽叶在热气下飘飘送袅袅在空气间,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裹着粽子,同时不忘互相揶揄对方裹得很难看,手势怎么那么差。”我家是裹粽子的中央厨房。”林秋蝉说,节日都是相聚的由头,让一家人有机会聚在一起说说话,联络感情。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粽子,这样温馨的气氛才是端午该有的节日要义。

家庭传统温馨仪式感 从节庆开始

“裹粽的期间,而他们表哥、表妹之间常会互相嘲笑对方。”在等待粽子煮熟之际,她也会给大家准备午餐。 “看到大家吃得开心,我也很满足。”她拥有一身公认的好厨艺,大家都爱吃她煮的料理。

看吧,为什么我们总在说旧时光特别美好,不就是这些琐碎、说笑声慢慢堆起属于一家人的仪式感。在若干年后重提,是紧紧凝聚一家人的回忆。

林秋蝉是家中大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妈妈目前和弟弟同住在一起。虽然兄弟姐妹同住在巴生,距离不算太远,但她说婚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可能经常无端端登门造访,然后待上好几个小时。

“一般只有在节庆的时候才聚在一起。”林秋蝉自嘲是大笑姑婆,喜欢热闹,去年和今年因为疫情关系,妈妈和妹妹为了减少群聚而选择个别在家裹粽子。 “她们不来,我就只好孤身作战了。”她坦言,一个人裹粽子不简单,非常耗时耗力。 “从炒米、炒馅料到裹粽子、煮熟,再进行后续的洗涤工作,耗体力耗精神,确实不容易。”儿子今年没参与吗?””少了热闹氛围,他们也不太要参与了,不过也因为WFH(居家办公),工作比较忙。”

看着别人非常享受吃着自己裹的粽子,林秋蝉亦有满满的成就感。 「大家吃得开心,我就快乐了。」

今年端午节依旧落寞 只为来日的聚首

今年,她独自裹了大约180粒粽子。 “去年我也有裹粽子,但没有裹太多,原以为疫情最多只会耐上一年,所以凑合一下,但没想到,疫情今年更加严重了。”她分享,过往会裹将近300粒粽子,包括肉粽和碱水粽。 数量那么多,是拿去卖吗?”我们没有卖,就只是分给亲朋戚友一起吃。”厨艺了得的她自豪说道,自己裹的粽子深受大家喜爱,还没到端午节,亲朋戚友就开始追问她几时要开始裹粽子。

“辛苦一点没关系啦,最重要大家吃得开心。”她裹粽子的技巧传承自母亲,而且她希望能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即便她膝下无女,只有3个儿子。 “幸好我的儿子们也愿意学,即便他们的手势不比女生来得巧,有时还是会裹到不美。”但来日方长,她相信,儿子们将来一定能继承她的好手艺。

林秋蝉裹的粽子最大卖点就是足料,而且裹得很漂亮,不会动歪西倒的。 “我家裹的是传统福建粽。”传统咸肉粽的馅料包括有五花肉、栗子、香菇、蒜头、咸蛋黄、虾米等等。 “自己裹自己吃就比较舍得放材料,外头买的,就只是吃糯米。”作为裹粽子达人,她不忘分享制作粽子的小贴士,包括煮粽子的水一定要盖过粽子约1、 2厘米,不能太少或刚刚好,而且煲里的空间不能太拥挤,不然很容易发生半生熟的情况。

裹粽子大人的贴士,你听见了吗?

过往,我们或许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的感触没那么多,可是新冠疫情肆虐,导致许多游子、家人没办法聚首,也让你我更加学会欣赏文化节庆所带来的向心力,甚至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及切割不了的文化认同。没错,今年的端午节有点落寞,但是相信大家一起扮演好公民责任,一起对抗病毒,明年大家就可以好好回家聚首了!

虽然因为疫情关系,一家人无法聚在一起裹粽子,但林秋蝉说,不相聚就是爱对方的一种方式。


【粽子小知识】认识不同籍贯的粽子

你知道吗?原来粽子也有籍贯之分,林秋蝉家裹的是传统福建咸肉粽,而不同籍贯也有个别的粽子类别,而你家一般是吃什么籍贯的粽子呢?

推荐

综合报道/林珮璇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截自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2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