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疫情下的边缘人 你们过得好吗?

疫情下的边缘人 你们过得好吗?

疫情底下人人平等。

平等的是病菌不理贫富老少,都有可能‘住’进你身里。

而不平等的是条件好者有能力防疫,有能力获得更好的治疗。

那么生活在大家身边的边缘人,又是如何在这疫情底下抵抗病菌呢?

他们又是如何在经济条件渐差之下,维持全家的生活负担呢?

而谁,又是这一群边缘人呢?

疫情爆发一年多,其实真正受重创的,正是在我国的移工及难民。

疫情底下,医疗设施人人平等

新冠疫情于2019年底在中国湖北省武汉暴发,2020年1月25日马来西亚出现首宗确诊病例;2月3日出现了首位马来西亚人确诊,5日出现首宗本土感染病例。

自此开始,马来西亚疫情开始失控,确诊人数不断激增,而主要的染疫源头,正是于2月27日至3月1日,在吉隆坡大城堡清真寺举办的一场宗教活动,与会者频传确诊者,使得马来西亚宣布在2020年3月18日,进入   首波行动管制令(MCO 1.0)。

那个时候,参与吉隆坡大城堡清真寺活动者逾万人,当中除了本地公民,也有许多外国公民及罗兴亚难民。在大马人道关怀组织(MyCARE)工作的张安翔,就接到了他的电话–一名住在柔佛州的罗兴亚学生。

“张老师,我爸爸很不舒服。”

“哪里不舒服吗?”

“他发烧了几天,我们该怎么办?”

“他最近去了哪里?”

“他上星期刚从吉隆坡回来。”

看着整个紧张的大环境,听了这样的陈述,张安翔的心其实已经凉了一截。很快快地,大马人道关怀组织立刻安排这位罗兴亚学生的父亲到邻近的医院做检测,随后也证实了对方确诊新冠肺炎。

为了阻断传染链,MyCARE马上安排救护车,把这位确诊的父亲从柔佛州载送到沙登的隔离中心。幸好,他的病情并不严重,隔离了14天后确认康复,就被隔离中心要求离开。

待这位父亲回到柔佛后,张安翔与同事前去探访,并了解他在隔离中心的情况。叫人吃惊的是,这位父亲笑着不断称赞隔离中心的环境非常好。

“我第一次有自己的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而且每天都有冷气吹,睡得可好了。最重要的是,那里的膳食很丰富,一天5餐,绝不会让人饿肚子。”

当时,他眼中真的是充满了笑意,首次体验了生活中的‘奢华享受’,认真觉得自己是‘因病得福’。但是这些从他口中说出的幸福事,在我们心中却溢满了酸味儿。

MyCARE在启动行管令1.0后的首三个星期,就发放了约10万物资来援助难民及移工单位。

疫情底下,你吃得饱吗?

张安翔在MyCARE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难民及移工的人权维护。在启动行管令1.0后的首三个星期,这个非营利组织当时就发放了约10万物资来援助难民及移工单位。

大马政府自去年开始至今,已经宣布了三次行动管制令,许多经济活动严重受到影响。然而真正受到重创的,肯定是这三个群体–孤苦无依的老人、身心理有残疾或领受日薪人士,还有外藉移工和难民。

他回忆,在MCO 1.0施行后的第三个星期,他们把物资送到位于雪州的一个私人大学扩建工地给外籍移工。四轮驱动车及罗厘一到工地,就迎来了管工的查问。当得知是来给工人们派送物资后,对方表现得非常欢迎。

当MyCARE员工从车上把饭和面包拿下来给工人之际,张安翔好奇地问管工是否有给工人们食物。管工马上问答:“有!我们那天派了4、5包米。”

听了这个答案后,张安翔心里马上一沉,这4、5包米到底足够多少人吃呢?因为光是目测,就可发现工地里至少有300人。当然,他也明白这些管工可能也是拿自己的薪资来替他们买米,但这却足以看到了这些靠日薪生活的外籍移工,在行管令下的生活到底有多苦。

或许你不相信,我们的城市、社区之间,都有移工、难民的踪影。图为MyCARE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四处奔波,派发物资予需要的群众。

你可知道,我们社区的某个角落,就住着这一群边缘人吗?

另一个真实故事。

张安翔道出了这个发生在乌雪县的一座新村,当地有一群罗兴亚难民居住在那里。有一个在当地咖啡店打工的年青难民,因为咖啡店被迫关业而失去了日薪工作。当他拿了MyCARE派发的米和鸡蛋时,那兴奋之情,毫无保留地马上展露在脸上。

原来失去日薪的他,在过去2个星期里,一家5口只吃了7、8包加了许多盐和水的即时面充饥。而握在手上的这些米和鸡蛋,至少能让家人有一顿饱饭吃。

疫情底下,他们在哪里?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之间,其实都有难民与移工的存在。

张安翔透露,截至今年3月份,根据官方统计,大马目前有约15万名已注册的难民,大多数来自缅甸、伊拉克、巴勒斯坦(政治庇护者)、叙利亚和阿富汉,而当中约10万名是罗兴亚人(接近90%)。

在大马人道关怀组织(MyCARE)工作的张安翔,向记者娓娓道来移工与难民在疫情爆发之后的真实情况。

“其实没有注册,且在马来西亚生活的难民估计有40万至50万人不等。主要是因为申请联合国难民署(UNHCR)难民证的手续繁杂,一般得等上2年时间。在这段期间,难民家庭成员可能已有所增加,所以数目便会有所偏差。”

生活与生存,他们只能选择后者,因为这才能够让他们继续找生活。

6月20日,正好是‘世界难民日’(World Refugee Day),而张安翔也向记者做了详尽的讲解。马来西亚的难民大多数生活在大城市,如雪隆、槟城、柔佛州及彭亨关丹,特别是工业区地段,主要是方便他们寻找工作。一般上,这些难民来到大马后,会向当地人租房子或屋子。整家人住下来后,都会想办法自力更生,寻找工作或是做些小生意来维持生活。

“其实有办法从缅甸来到马来西亚的罗兴亚难民,在该地都属中产阶级。”他透露,该地经济条件差的国人,会走路到邻国孟加拉;属于中产阶级者,会坐船来到马来西亚,而富裕者则会移居到中东国家。

他们的生活,绝非你我能想象的糟糕。

我国曾经也有‘难民营’

从他口中才知道,早年我国曾经有所谓的‘难民营’,时过境迁,而今的马来西亚并无合法的难民营。1978年,政府于登嘉楼的比农岛设立了首个合法的难民营,收留来自越战结束后逃离越南的难民潮。原本只能接待几千人的难民营,最终住了近4万人。一直到1991年,所有难民都被送到了不同国家,如中国、香港、美国等国后,才关闭了这所难民营。其实现在的比农岛,还可以看到客死异乡而安葬在此处的越南难民墓园。部分早已在外国生活的难民,偶尔也会回到比农岛拜祭先辈。

第二个被大家认知的难民营,是在90年代、设立于沙登地区的波斯尼亚难民营。当时的情况,主要是波斯尼亚战争爆发,许多当地难民被安排到了这片土地上,安置在沙登的组屋里生活。

接着,就是2016年期间,前首相纳吉在联合国上宣布,以‘移民机制’(IMM13)收容叙利亚难民。

推荐

IMM13特别准证和难民的最大差别是,移民能够在马来西亚合法工作,自力更生。这批叙利亚移民全被安置在实达阿南的一座公寓里,手上只持有一张黄色纸卡的IMM13特别准证。张安翔表示,当战乱结束后,这批‘移民’其实最后都回到了祖国,目前仅剩下一个家庭留在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并未签署《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所以在行事法典上并不承认‘难民’这个字眼,一律以‘非法外来者’称之。因此,我们没有合法的难民营,他们也不能在这里享有任何福利如教育、工作和医疗设施。虽然后来政府允许持有难民卡的难民获得50%外国人的医疗优惠,但是对于收入微薄的他们来说,还是一种负担。”

外籍移工也是我们的一分子

马来西亚除了有众多的难民,外籍移工也不少。根据数据显示,合法注册的移工有约300万人,而没有合法证件的预估约200万人,大多数来自印尼、孟加拉、尼泊尔、缅甸、印度和菲律宾。

从以上的数目字看来,外籍移工和难民早已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而且占局了大马人口中的16%。这群因众多因素而被迫‘隐身’的人,恐怕会遂渐成为这个社会民生问题的源头。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他们,更需要以正确的方法去协助他们,甚至是让社会大众了解大伙儿都是共生共存的群体,特别是新冠疫情肆虐的这段期间,恐会因感染群增加而得到‘助威’,最终走向失控之势。

疫情底下,大家共生共存

这些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的推动与发展,其实少了扮演螺丝钉角色他们,确实无法如期走上轨道。

在疫情爆发之前,他们能如意地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如:餐厅打杂、工地当苦力、清洁道路、垃圾工人,或从事务农、园丘业、厂工等等。虽然付出了时间与劳力,但是实际上,他们还是受到一定的欺压,最明显的莫过过于所得薪资非常微薄。张安翔以建筑业为例,外藉劳工首三个月能顺利得到薪资,但是接着下去往往就会被拖欠一、两个月,直到工程完结后,他们可能根本就拿不回所有的工资,因为无良老板早已不见人影。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难民和外籍移工在我国的生活条件都很差,而他们的存在,其实对马来西亚执法单位来说都是属于‘非法’的。在异乡讨生活的日子,最叫他们战战兢兢的,就是遇上了执法单位,有者更是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

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都会因为证件问题而被‘标签’,屡遭执法单位栏下核查盘问,而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及工作进度。生活就是为了生存,原本就收入微薄的他们,对于个人和居住的环境,根本就毫不重视。放眼种种原本就让日子不太好过的原因,碰上疫情爆发当儿,他们便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特别是马来西亚实行了好几次的行管令,使得经济行业遭到停摆,他们的工作机会相对减少。然后,为了对抗疫情,还得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里,掏出预算购买洗手液和口罩,这的确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有些移工、难民,早已在本地落地生根,可是日子却不见得更好,唯有透过教育,才能让他们走出困境。

疫情底下,我们如何互助?

张安翔表示,马来西亚有许多非营利组织或是慈善团体,其实都有在这段期间给予他们物资上的协助,但这些都只是短暂的方案。

“我们都知道知识能改变生活,所以MyCARE、慈济等团体都希望能通过教育来改变他们的生活。因为掌握一种语言,能让彼此得到沟通的桥梁,至少让他们来日在找工作时有更大的优势,或是我们也能教导他们如何注重自己的生活条件。”

针对难民和外籍移工,我们无可否认,他们确实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我们更是必须抱持着一种互相尊重的态度。“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存在,以尊敬的语言去善待他们,让他们得到人类应有的尊重。”

要记得,在疫情底下,人人平等。他们即然已是我们社区中的一份子,不管是抗疫和防疫工作都应一起互助,就连疫苗接种这件事,他们也应该被接纳为其中的一份子,因为只有群体得到抗体,我们才有能力战胜病毒、成功抵抗它的肆虐!

文字/林仪倩

照片/部分受访者提供·部分截自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1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