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净愿慈怀之家 尊重·陪伴·善别

净愿慈怀之家 尊重·陪伴·善别

从领着数十位志工上门到老人院及医院提供服务的义工团队,到2013年成立了提供免费志愿服务的关怀中心,净愿慈怀之家是一家以收容中风、癌症以及临终病患为主的地方,如今设有两家分行,其中一家位于安邦区的班登英达(Pandan Indah),主要收容中风病患;另一家则位于文良港,以收容末期癌症病患为主。

数年前,创办人刘水星在到老人院提供志工服务期间,由于在该产业发现了问题,因此转而亲自开设收容中心,他透露:“免费老人院的经费不足,对于无法自理、病重的老人,面临缺乏人手照顾的情况;医院里也住着一些被遗弃的病人,成天遭医生及护士责骂,使他们没有信心生存下去,甚至想要自杀。”刘水星于是决定以征收病人为主的方式,秉持着平等对待每个人、人人皆需获得同等尊重、待人心胸宽大的价值观,开创了这份非营利慈善事业——净愿慈怀之家。

净愿慈怀之家的志工都在这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许多病人在踏入净愿慈怀之家之前并未获得尊重,甚至遭家人遗弃,该中心开放义工及宗教团体前来关怀病人,让病人们能获得心灵慰藉。刘水星坦言:“我们的工作人员很‘佛心’和爱心,他们花心思去照顾非家人的病人,需要很大的承担力。”他也补充,该中心收容的病人非常有限,希望经济能力许可的社会人士,也能成立这样的中心,为更多病人安宁疗护。

旨在为癌症末期病患给予临终关怀及陪伴,净愿慈怀之家的成立初衷非常简单,刘水星说:“希望在他们要喝水时,有人拿给他们喝,并且关心他们。”该中心也聘请了护士以喂他们吃药、注射吗啡等,同时也雇用女佣做清洁服务。净愿慈怀之家另设有一家环保中心,该中心取得的费用,作为物资补贴、载送病人的车马费以及全职志工的津贴费,其中大部分的物资,则开放由社会人士捐赠。

刘水星希望社会能有更多类似的收容中心,帮助病人善别。

为了避免中风病患在精神方面受已知生命期限的末癌病患所影响,净愿慈怀之家将癌末病患及中风病患的收容所区隔开来,对于中风的病人,主要会提供物理治疗、针灸等服务;针对癌末病患,则会有马来西亚安宁疗护协会(Hospis Malaysia)的护士前往中心协助,以巡查病人状况。该中心也提供专车,以载送病患到医院看诊。

净愿慈怀之家所收容的病人并不限定年龄、种族、宗教及肤色,凡是卧床、需要使用医疗设备如鼻胃管等维生者皆开放入住,唯得确保该中心仍有床位。目前中风中心总共有24个床位,癌患中心有19个床位。

【院长】杨宝美

我们收获了内心的成长

 投入志工服务十余年的宝美是净愿慈怀之家的院长,抱持着一份心存感恩的态度去关怀每一位病人,她说:“谢谢病人们让我看到生命的价值,理解人生的意义为何,我们不是专业医护人员,只能透过互动中学习,给他们心灵上的支持及需要的帮助,虽然我们是给予的一方,但我们更大的收获是内心的成长。”

在癌末病患关怀中心里,志工团队会从他们入住直至往生的阶段,给予全面的照顾,她坦言:“从病人精神饱满,到最后痛苦挣扎,直到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其实生命是很短暂的,除了更珍惜缘分,也会回头看看自己是否照顾好健康、把握了人生方向。”

【行政人员/全职志工】欧嘉慧

他选择不吃不喝走到最后

 担任全职志工至今已有八个月,如今为该中心行政人员的欧嘉慧从仅不定期到中心提供服务的义工,到随后成了受薪的长期志工,致力于陪伴病人并与他们互动。

说起担任志工的缘起,嘉慧分享:“之前我舅舅生病,他的儿子无法照顾他,他没有地方住,刚开始他被送往一间较简陋的免费老人院,由于当时的他卧床且无法自理,而老人院却缺乏人力照顾病人,他哭着要回家,我很幸运找到了净愿慈怀之家。”嘉慧最终成功让舅舅在中心安宁的住上一个月。

当舅舅往生后,她便开始在中心担任义工以作为回馈。最初她一个月到中心服务两至三次,随后则转为长期服务的志工,她说:“担任义工和全职志工不同的感觉是,义工无法完全投入,由于与病人碰面的时间很短,对他们的要求很容易满足。”然而,成为全职志工后,她有了更深的感触:“因为长时间待着,会慢慢了解病患,明白他们的情绪,对我来说是持续成长的过程。”

嘉慧在服务期间也碰上不少挑战,她分享:“之前有位肝癌病人,他非常有要求,比如要睡有品牌的枕头、吃补汤等,由于我们所有的物资都是大众捐赠,无法满足这位病人的需求,当我拒绝时却遭他回骂,随后我就在他请我帮忙时拒绝,他才逐渐把姿态放软。”

嘉慧在服务期间主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柱,她透露:“在医疗上我无法帮忙,但却能在心灵方面提供支援,比如当他们在洗伤口很疼痛时,我就抓着他们的手尝试安抚他们。”对嘉慧而言,这是一趟学习的旅程,让她从中了解了每位病人的个性,并在心理安抚上给予全力援助。

病患在中心获得生理与心理的护疗。

除了慈善之心,同时也怀抱着一份感恩之心的嘉慧坦言:“当初我接舅舅进来时,他一直跟我说谢谢,我就跟他说我谢谢他,让我有这个机会在这里担任志工。”

说起最让嘉慧印象深刻的病人,是一位2020年5月在路边晕倒的病患,入院后因为联系不上家属,于是住进了净愿慈怀之家,最初因为血压高一直进出医院,直至10月,他已无法继续治疗,甚至因无法翻身而导致背后长疮,在入夜后会疼痛喊叫、和病人吵架。她说:“医疗上我帮不上忙,只能跟他聊天,陪伴他,12月时我们还帮他庆祝生日,他也很感谢。”

不过之后,他就不吃药,也完全不吃不喝,只靠一滴水过活,什么都做不到的他觉得延长生命毫无意义。嘉慧感触良多地说:“我们尊重他的意愿,让他在生前仍能保有尊严,最后他选择不吃不喝结束自己的生命。”

嘉慧表示:“在关怀临终病人期间,培养了我的耐性,支撑下去的是我的宗教信仰——佛教,否则我绝对无法一再承受生死的沉重经历。”

【驾驶员/援助护理】萧荣富

我夜夜到医院陪他至到他离开

 萧荣富是中心的驾驶员兼援助护理,他加入志工服务行业至今已有8年余,从帮病人洗澡、院内清洁卫生,到提供载送服务,他都义不容辞。在陪伴临终病患的过程中,为他带来了不少启发,他说:“当志工时我会提醒自己,有一天我也会往生,他们其实是我的老师,启发我去思考,如果到了‘哪一刻’,我该继续向前走,或是选择放手?”

他补充,如果安好时不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当你走到哪一刻时就非常困难,若有足够经济条件,活下去当然是好事,如果经济和健康都出现问题,又无人照顾,那活下来的意义又是什么?过去走访老人院的他,见证生前不少未获得尊严的老人,他们往生后更是不被尊重,这与他的理念背道而驰,懂得换位思考的他透露:“从事这份工作,我时刻都自我提醒,不是为他人而做,而是为了日后的自己而做,因此每次都要真心服务,病人也从中会感受得到。”

中心环境干净整洁,病患获得良好照顾。

陪伴男众病患居多的荣富,在服务期间,碰过的一位大肠癌病患最令他感触良多。该名病患在2016年发现自己患癌,曾有过一段不美满的婚姻的他原本在沙巴工作,得知患上癌症第四期时,从沙巴返回吉隆坡治疗。当病情好转一年后却再次复发,癌细胞扩散至其他器官,当时的他积蓄已经用完,回家也无人照顾,因此来到了中心。荣富说:“开始两个月他的情况好转,他看我一直忙进忙出,想和我一起服务,我就说可以啊,我开车你就坐我旁边。”与他结伴近两个月后,他的病情逐渐恶化,也无法做任何治疗。

当时他被送往医院,希望荣富能在夜晚到医院陪伴他,荣富义不容辞的在工作结束后到医院夜陪,维持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直至他离开世间。他感慨的说:“我在病人身上体会到人生无常,要珍惜当下,我们很可能因为疾病而一贫如洗,甚至落到无人照顾和陪伴的局面。”

【物理治疗师】庄月琳

病人站起来后会享受生活

 2019年开始义务提供物理治疗服务的庄月琳,从私人医院离职后,因为有了多的时间,希望能做些慈善工作,于是开始到净愿慈怀之家,每周上门服务一至三次,主要协助并陪伴中风病患进行物理治疗。

如今是业余物理治疗师的她总会抽空到中心提供义务治疗,除了帮助逐渐痊愈的中风病患,她也协助部分癌末病患进行治疗,她说:“虽然他们可能难以好转,但却能由此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物理治疗师为病患做复健,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如今她面对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无法持续性的到中心为病人提供物理治疗,因此病人康复程度较慢。然而,令她倍感欣慰的则是一些中风病患,从原本躺着,到可以走路并好好照顾自己,且懂得积极去享受未来生活,让她成功辅助病患们成就了未来的人生。

推荐

【癌末病患】金宝

幸好我还能说话,我爱讲笑话

 患上前列腺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金宝,在志工团队眼中,他乐于助人,最初状况良好时,还协助照顾病人,如今却得靠仪器辅助才能排便,需要使用吗啡药物进行止痛。

他对于中心的收留非常感激,“幸好这个中心让我们很方便,我觉得这里环境很好,也很谢谢他们每天帮我们冲凉。我在这里最开心就是有人‘服侍’我,而且我很爱讲笑话,幸好我还能说话。”患癌前他是一位活泼好动的人,工作主要是送货,总是到处跑,如今却只能躺着,毫无力气走路。

他有一位姐姐和一位弟弟,他们偶尔会过来探望他。问他是否想念家人,他说:“如今这个情形,想念是没用的,我已把大体捐出去,如此一来很多事我也不必担心,现在就是听天由命。”

社会善心的捐助,对中心来说意义重大,也是他们支撑下去的力量泉源。

 净愿慈怀之家属于非营利组织,物资及资金来源皆来自公众捐款,该中心需要社会长期资助,方能让中风病患及癌重病人受到尊严护理,对于认同该中心理念并有能力提供善款者,可联系他们以给予各方面的援助。

Info

净愿慈怀之家

电话:012-3533113(刘水星)

面子书:Pertubuhan Kebajikan Rumah Kasih Jing Yuan 净愿慈怀之家

癌末病患收容中心

地址:No. 22, Jalan Bunga Tanjung, Taman P Ramlee, 53000 Setapak, Kuala Lumpur.

中风病患收容中心

地址:No. 22A & 22A-M, Jalan 6/5, Pandan Indah Commercial Park, 55100 Kuala Lumpur.

专访/摄影:李馨贻

 ■详尽内容:第715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