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2021世界艾滋病日 携手防疫抗艾

1981年人类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毒患者,此病患名叫Gaetan Dugas,从此艾滋病毒就在全球广泛传播。医学界在这40年来不断在艾滋病毒预防、诊断、治疗和关爱措施上付出很大的努力及贡献,全世界也因此得到了重大的进展。
然而艾滋病毒迄今依然是一个重大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大流行期间,艾滋病毒防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全球主题是‘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终结不平等,终结艾滋病,终结大流行),全世界依旧需要携手努力,战胜艾滋病!
内科专科梁惠芬医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至2020年初的数据显示,全球估计有3,8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
虽然艾滋病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课题,然而随着医疗进步,越来越多病患获得有效支援,这包括针对机会性感染的措施,艾滋病毒感染已成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健康疾患,艾滋病毒感染者也能够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
内科专科梁惠芬医生接受《风采》专访时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共有9万2,000名艾滋病毒感染者(HIV),占了我国0.2%的人口,而最新的感染人数有6,104名患者。
她指出,一般上在马来西亚,共用针头(注射吸毒时共用受到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和其它注射器具以及药品注射液)以及性传播是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染最大因素。“在过去,共用针头是首要传播的主要因素,但在过去10年来,性传播俨然已成为一个主要因素,并超越共用针头。”
分辨艾滋病滋和艾病病毒
很多人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HIV)常会有一些迷思,即觉得HIV就是艾滋病。其实HIV(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役缺陷病毒,而艾滋病(AIDS)代表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
“一个人感染了HIV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役系统,人体免役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 HIV削弱了免役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梁惠芬医生强调,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艾滋病是一种综合症,就是身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但却没有去医疗,就会导致死亡。”
整体来说,就是罹患上HIV不一定会演变成艾滋病,HIV感染者是体内携带艾滋病毒,但其免疫功能还没有遭到严重破坏,HIV感染者若没有表现出各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但其体内病毒具有传染性。
宣传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抗艾滋病药物的发展,在得到妥善治疗的前提下,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生存期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目前的治疗方案能将艾滋病毒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针对关于因输血而导致传染艾滋病毒的个案,梁惠芬强调,这是非常罕见的个案,根据美国疾病管控中心的数据,会发生输血传播的机率仅是在150万宗的输血个案中仅发生一宗,机率是非常低。
梁惠芬医生也指出,在防疫工作方面,卫生部在2006年与马来西亚艾滋病理事会合作推出了针头和注射器交换计划(NSEP),以减少吸毒者因注射而传染的艾滋病毒。这项计划于2010年,总共通过17个NSEP站点,并分发含无菌针头及注射剂的试剂盒,这项活动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马来西亚NSEP的活动包括:
- 将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换成无菌
- 安全处置用过的注射材料
- 为吸毒者提供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
- 为注射吸毒者提供转介、康复、健康和福利机构
- 通过教育和安全套分发鼓励更安全的性行为
- 提倡针具交换运动
- 在预防艾滋病毒的传播上,教育及宣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虽然对于艾滋病治疗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但医学界目前没有任何可以治愈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方法,也没有可行的疫苗,多数研究突破也没办法成为正规疗法(药物研究成功率极低)。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二十多个药物用于AIDS的治疗,但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只能减慢或抑制病毒在体内的扩散,并不能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预防依然是有效降低艾滋病的措施,梁医生认为,来自社区及家庭成员的支持,可以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勇于接受治疗,一般上这些患者因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很难踏出第一步接受治疗,他们必须获得更多的支援及帮助,以让他们可以延长寿命。
而在我国,在过去数十年,通过马来西亚艾滋理事会(Malaysian AIDS Council,MAC)不断努力,通过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建设、动员公民社会参与、推出公民社会代表等形式,为我国创建一个不受艾滋病影响的社会环境,及提供更多关于预防传染艾滋病毒的措施。
有兴趣了解更多医疗常识,可追踪医生脸书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drmichelleliang/
待续: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后的日子是不是一直处在黑暗处,再也无法重见光明?下一篇《风采》访问2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带你去聆听他们是如何克服众人眼光,从压抑与彷徨的黑暗日子拉自己一把……
报导:林艾萱 / 照片 : 受访者提供、网络图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心动想买《风采》吗?我们在Shopee上架了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https://goo.gl/forms/aJJnCpWGRo06WGgY2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https://forms.gle/JCeTBtKNCvYfFLV86
- Whatsapp:将 0376638168 加入通讯簿,随即发送“我要订阅风采WhatsApp”即可快捷接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