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 带着孩子自杀的这些父母,值得原谅吗?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 带着孩子自杀的这些父母,值得原谅吗?

不到半年,我国又发生了数宗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自杀的悲惨事件。在今年二月,疑不堪家庭问题纠结,一名妇女带着两名孩子在森州良冷住家上吊,酿成家庭悲剧,而两名孩子年仅3岁及6岁;在去年9月,在吉隆坡安邦,也发生一名华妇更带着2名就读中学的孩子烧炭自杀案,自杀现场空留两姐弟的校服和作业簿,令见者心酸!

父母选择带着孩子一同自杀的行为无疑是最为令人震惊和心碎的,然而这举动的背后所蕴含的绝望和痛苦让人难以理解,或许是复杂而深刻的心理、情绪以及社会所带来的无形压力,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一些人会走到这样的地步?

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兼辅导督导陈云娟表示,在这些令人震惊的悲惨个案中,带着孩子一同自杀的父母行为是凸显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心理、情绪和社会因素。

她说,对于会带着孩子寻死的一些母亲而言,精神障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特别是在产后忧郁等情况下,荷尔蒙的剧烈变化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可能导致她们无法正常思考和处理问题。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她们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而自杀可能被她误认为是唯一的解脱之道。

“而为什么当她们痛苦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一同离开呢? 可能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认为他们也无法幸福的错觉,担心自己死后孩子的未来及没有人可以照顾,这些状态下的妈妈认为带着孩子离开是出自一份无奈的爱,想要在自己的绝望中给予孩子一种‘解脱’。”

报复式自杀令对方悔恨终生

陈云娟接受《风采》专访时表示,正常的母亲选择自杀并不是因为追求死亡,而是希望解决内心的痛苦和困扰,这种痛苦往往笼罩在心头,如同一块阴影,让人感到无法承受,她会认为活着比结束生命更加痛苦。

而对于已婚的女性来说,婚姻及感情问题可能是其中之一,如婆媳矛盾、经济依赖,或者是夫妻关系情感出问题,加上怀孕后出现的产后忧郁症未处理导致病况更为恶化,这些都可能导致她们感到沮丧和绝望。

“这种感受可能在日积月累中逐渐积累,最终促使他们做出了这种极端的选择,当第三者介入时,她们的担忧可能会会加剧,他们或许误以为,带着孩子离开可以让他们摆脱家庭中的痛苦环境,或者是出于一种被误解的拯救和保护的心理。”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可能是出于愤怒和报复心理,这种决定往往是突然的,这种父母可能因愤怒和冲动而做出这样的决定,试图让他人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并且让对方终身承受这份痛苦。

陈老师表示,这种状况往往是一方出于对婚姻或家庭的不满而做出的极端举动,试图通过这种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并令对方悔恨终生,“比如说认为既然你对我不忠,我为何传宗接代留下来给你,我就让你断子绝孙,用这种极度愤怒的心态,带着孩子寻死,以报复性心态去做这件事。”

毫无预警走上绝路

然而无论背后基于什么原因,想要自杀者都是因为内心有极大的痛苦,已经大到无法解决,那在进行这种行为之前,这些想要寻死的父母是否显示出任何警示信号或异常行为?他们的行为模式是否在事前表现出明显的改变?

陈云娟表示,如果是精神障碍问题,在进行带着孩子自杀的行为之前,这些想要寻死的父母往往并不会显示出明显的警示信号或异常行为。

“忧郁症有一种症状是微笑忧郁,就是在外表上他们往往会保持乐观开朗不断微笑,即使他们在下一秒选择自杀,也不会表现出让人感觉到他们对生活的厌世情绪。他们可能会保持乐观,不表现出情绪上的不稳定,因此,身边人往往难以觉察到他们内心的痛苦。”

但如果是正常的人,在自杀前一般都会显得困惑、忧郁烦恼等,或者他们会突然暴瘦,然而一旦他们决定进行自杀,比如说决定在某年某月要结束掉自己及孩子生命,那他们会突然放下心中的石头,情绪上的突然改变或寻找一个出口,这可能就出现很极端的变化,如果这时候身边人没有察觉,就会失去挽救的机会。

陈老师表示,身边的人要时刻警惕这些潜在的警示信号,并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发现有些人一直以来都显得忧郁或困惑,但突然间说出来的话再也没有情感,或者显现对人生不在乎,如果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改变背后并没有逻辑可循,那可能会是进入了死结。”

而一些比较容易看到及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自杀前往往会展现明显的异常举动,如他们可能会开始做一些交代,向身边的人交代一些事情,嘱咐他人在自己离世后照顾好孩子或处理一些事务。

此外,他们可能会突然对孩子展现出过度的关爱,买很多零食或带孩子去公园等,以满足他们最后的人生愿望。这些行为表现常常超出了平常的举动,显示出他们正处于一种处理状态,准备好离开。

另一种明显的特征是他们开始做一些事后的安排。他们可能会去搜索各种自杀的方式,或者了解相关信息,如他们可能会将钱转移给父母,做一些经济上的安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

陈云娟表示,要禁止这些悲惨事件发生,社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受害者提供支持和帮助,。首先,辅导和心理治疗可以在这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通过推动专业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及通过媒体和影片传播正念,鼓励人们及时寻求帮助和处理问题。其次,鼓励夫妻进行婚姻辅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婚姻矛盾的产生,从而减少家庭破裂的风险。”

她认为,对于孩子和年轻人而言,从小学开始学校已经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这会让孩子们在长大后,遇见问题时接纳辅导的接受度较高,通过培养学校环境中的心理健康意识,在面临问题时更有可能寻求帮助,并且可以及早得到支持和辅导,那在长大后会懂得向外寻求专业的帮助。

及早寻求心理辅导的管道

此外,社会也需要鼓励人们主动寻求帮助,不要将问题埋藏在心底,重视沟通和对话,对于解决问题和预防悲剧的发生都至关重要。

“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生命权利,没有人可以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而对于一些找不到方向的人,要意识到每个问题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不要把自己困在想不通的方向,给自己一条活路。”

陈老师指出,有宗教信仰的人,会在自杀意念下有所制止,这些可以是一种对信仰或宗教的信念,因为一些宗教的教诲而不敢自杀,有信仰的人确实在自杀课题上,所考虑的东西会比较多。

她指出,我们的社会需要创造一个友善、关爱的大环境,让每个人都感到不孤单,并且愿意走出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归属感,比如说有一些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从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积极呈现生命的可贵性,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

其次,在家庭中,也需要被教育及清晰划分角色,并要求家庭成员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夫妻之间应该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尤其是在养育孩子方面,维持家庭的和谐和接触正面的情感氛围,可以帮助减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压力。

推荐

“家庭成员应学会情绪管理和理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在面对愤怒和冲动时,应该先冷静下来,避免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陈云娟表示,有时候一些自杀消息在媒体上发布后,会产生一些“发酵作用”,引来更多的不幸事件,因此如果能通过压制媒体上负面信息的传播,加强对生命的正面宣传,以及删除过度描述的电影自杀场景等,这或许可以帮助减少对自杀的意念。

要解决自杀问题,社会需要有更多的爱和关怀,及提供更温暖的氛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服务、家庭辅导、婚姻咨询等,为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减少对自杀的冲动和行为,同时也要积极传达生命是可贵,每个人只来到这个世界一次,珍爱自己与别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兼辅导督导 陈云娟

资讯栏

‘叙事’也称‘叙说’,是帮助我们扩展后现代视野的有用方法,它对生命的过往赋予意义的同时指引朝向未来安身立命的行动方向。我们在组织与描述我们曾有的经验之中定义了自己,也在差异参看的聆听与对话中,视框移动,产生新的理解。

每一个人都是其他人的‘老师’,每一个人也从其他人学习,所以,这不是咨商、不是治疗,而是创造一个集体叙说的空间,一个实践差异美学的社会共学场。让我们一起从叙事实践和后现代的眼光探索生命意义,找寻在这个时代与文化脉络下安身立命的可能方式。

课程详情 : https://lifeline.org.my/7995/product/oc42/

文:林艾萱

图片:受访者提供、pixabay、unsplash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