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雁卿: 将卡达山民谣唱红海外

雁卿: 将卡达山民谣唱红海外

来自风下之乡沙巴的‘卡达山情人’雁卿,凭着卡达山民谣《Jambatan Do Tamparuli》在本地乐坛走红,并荣获多届马来西亚十大歌星奖项,还以卡达山民族的身份代表我国参加朝鲜国际艺术交流会。雁卿表示,一直以来都以‘Sino Native’(华裔-土著混血儿)这个身份为傲,即便移居西马多年,她仍然心系家乡。

本名张可芝的雁卿,多年来在本地乐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她把多首卡达山民谣翻唱成中文版,让乐迷对卡达山音乐有全新的认识。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还能哼唱出《卡达山桥》、《Sang Ngawi Ngawi》等歌曲。

雁卿指卡达山族,就是一个天生爱唱歌的民族:“小时候跟着妈妈回去Kampung,要坐船和搭巴士,才能抵达外公外婆在河边的杂货店。童年最深刻的回忆就是外婆、妈妈做家务、洗衣时,总会不断地哼着歌谣,有时候他们会在河边大声歌唱,歌声在山中回荡。”

雁卿还记得跟妈妈在森林散步后,会到杂货店里拿糖果、零食吃。“外公外婆很疼我们,都任我们拿,反而是妈妈一直在旁碎碎念,原住民的生活没有太富裕,外公能有一家小杂货店已经很不错,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生活都很简单、淳朴。”

不会说卡达山语

雁卿是参加歌唱比赛《Asia Bagus》后,被唱片公司发掘当歌手,回忆刚出道那段时光,雁卿说:“那时候年纪很小,个性也很内向,公司用‘卡达山情人’这个名号帮我宣传,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因为我妈很少跟我们说卡达山语,我还因此打电话问外婆,请她教我一些简单的问候语,临时恶补一番。”

当年,外界对来自东马的她大感‘好奇’,曾在记者会上被问‘你们是住在树上的吗’?“坦白说,这句话对我们而言是蛮受伤的,可是我及时纠正他们这些错误的看法,Sino-native也是念华校,和大家一样都是Anak Malaysia!”而她最感到骄傲的,莫过于把卡达山的音乐宣扬到海外。当时她凭着卡达山民谣《Jambatan Do Tamparuli》扬威国际舞台,还以卡达山族的身份代表我国参加朝鲜国际艺术交流会,后来也将本地创作融入卡达山民谣《Sang Ngawi Ngawi》之中:“因为卡达山情人这个称号,把我带到很多国家,长辈们甚至都以我为傲,称我为沙巴之星。”

母亲曾被家族抗拒

雁卿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卡达山人,到城市打工后,认识了父亲,两人交往后结婚生子,当时母亲因土著身份,一度被男方家族抗拒:“以前社会风气保守,会认为原住民、土族都是深山来的、没有文化,所以母亲那时候也没有教我们说卡达山语、文化等,现在想起觉得挺可惜的。”

早前,原来国家登记局还可让父母亲选择将孩子登记为华裔卡达山(Sino-Kadazan)或华裔姆禄(Sino-Murut),后来一概统称为SinoNative:“因为种族一直被淡化,纯原住民越来越少,母亲一直希望我们可以延续卡达山血统,后来经过我极力争取,现在我和女儿的身份证上都写着SinoNative,期望能延续卡达山族的血脉。”雁卿强调,无论是土著、原住民或混血儿,大家都是大马子民:“沙巴各族群相处融洽,从不计较彼此的背景、肤色、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

推荐

随着时代进步,许多原住民的语言、文化都逐渐被淡化,雁卿遗憾表示:“我偶尔会回去沙巴探亲,发现人们的思想开放了,城镇的环境也获得改善,可是一些长辈也忘了习俗。希望政府开办关于原住民的文化课程,我也会去进修,以维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雁卿说:“希望政府加强推广宣传,让西马了解东马的音乐文化表演,借由本地人把东马独有的魅力宣扬到世界各地。”

多年前,雁卿身上这件天然羽毛秀服代表卡达山族服饰,这服饰出自她的概念,再请妈妈亲手缝制。

报导:余卉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详尽内容:第718期《风采》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1
高兴
1
喜欢
1
一般
0
无聊
1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