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铁蝴蝶系列[三]:张秀玲 为下一代 传播阅读种子

铁蝴蝶系列[三]:张秀玲
为下一代 传播阅读种子

  • 张秀玲 Profile:
  • 年龄:39岁
  • 出生地点:曼绒,霹雳
  • 婚姻状况:已婚(结婚11年)
  • 孩子:3个女儿
  • 学历:槟城理科大学植物系
  • 职业:《社区关怀工作室》执行长
  • 工作性质/内容:推广社区文教工作和阅读风气
  • 从事这行业的资历:10年
  • 曾举办过的活动:
  • 社区关怀活动:举办过65场活动,包含423个项目,参与者达42,000人次
  • 讲座:举办过610多场,出席者多达64,000人次
  • 阅读推广:举办过900多场次的儿童文学与绘本阅读活动
  • 班级读书会漂书活动:2017年-2019年支援超过384个班级的14,700名学生共享阅读
  • 总数:超过1575场的活动、参与者多达106,000人次、支援超过384个班级的14,700名学生共享阅读

为下一代 传播阅读种子

秀玲人生的转捩点,是在大学时期。在大学,她认识了一班有理想,想要改变社会的朋友。身处在“烈火莫熄”的时代,秀玲看到了国家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也认识了什么是公民社会,最后还投身参与学生运动,积极推动社会改革。

快要大学毕业时,身边的朋友都忙着投履历,准备在职场上大展拳脚时,秀玲就一直问自己:对于自己深爱的社区和国家,她还可以做些什么?还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最后,大学毕业后秀玲选择投入社区教育工作,到非政府组织——董总上班。在董总工作的四年里,秀玲和团队伙伴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无数场的社区关怀活动。在这段日子里,秀玲不只结识了一班热心参与社区公益的大专青年,也结交了各地献身华教与社区工作的前辈,更与多年来和她共进退、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绪庄结成夫妻。这段难得的经历,最后都成为秀玲日后自己创业的重要奠基。

秀玲与先生绪庄2007年底到纽西兰打工旅游,此行让他们有机会认真的重新思考人生。

结束了在董总的工作后,秀玲与先生在2007年底到纽西兰打工旅游。在边打工边旅游的同时,秀玲和先生经历许了多新鲜的体验,让他们有机会认真的重新思考人生。当他们在一年后回到马来西亚后,他们决定开始一种结合理想、工作与家庭,比较自主自由的生活模式。

回国后,秀玲和先生到关丹继续他们的社区文教工作。在关丹生活的这一年,秀玲生下了大女儿。她因此暂时离开职场,成为全职妈妈。在这期间,秀玲还是会趁着周末或假期,和先生一起带着女儿到其他州属继续推广社区文教活动。

随着其他州属的活动邀约增加,秀玲一家人花在路途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单靠周末及假期的时间来巡回各地办活动,秀玲发现自己能举办的活动数量有限,影响力也不高。经常长距离的奔坡劳碌,也消耗了她和先生许多力气。于是,秀玲开始思考这样的工作模式是否能够持久,并能否对社区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就在2009年底,秀玲和先生决定带着女儿,从关丹回到吉隆坡,他们准备自己创业,全职投入推广社区文教工作。2009年12月,秀玲和先生携手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社区关怀工作室》,一个立足社区教育,关心社区生活的工作室。

不管秀玲到哪里办活动,她和先生一定带着三个女儿一起同行。

夫妻拍档 带着孩子办活动

创立工作室的初期就只有秀玲和先生负责所有的工作。在工作室里秀玲负责管理、时间安排和工作分配。而先生则负责活动策划,特别是邀请国外讲师到马来西亚办活动。两夫妻撑起整间工作室的工作,秀玲还得自己把女儿带在身边,说不累不辛苦,那是不可能的。资金紧迫的问题,加上人手不足,那段时期,常把秀玲压得透不过气来。可是在压力之下,秀玲却也过滤出更清晰的方向。秀玲坚持有多少经费就做多少活动。她相信,量力而为,扎扎实实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放弃总能看到一些成绩。

创业初期,秀玲的工作室并没有实体工作室。秀玲和先生经常带着女儿全马13州及联邦直辖区跑透透,就像个游牧民族一样,哪里有办活动的机会就往哪里去。他们一家三口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路途上,赶着在活动开始之前抵达目的地。秀玲表示,自己的父母偶尔有微言,心疼他们的孙女儿这么小就必须跟着他们跑南走北。可是,这种看似四处漂泊不稳定的生活,对秀玲来说却有着不同的体会。“这份工作让我最满足的地方就是我可以和家人紧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跟着我们到处跑,在团队活动的氛围里长大,也在书堆里体验了阅读的乐趣。我、先生和孩子都参与了彼此的成长,我们一起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在彼此的生命中缺席过。”

为了节省经费和开销,秀玲的工作伙伴也和他们一起住在同一间家,偶尔客厅还要睡上一两个人。

秀玲在2013年怀了双胞胎,怀孕期间她依然全马走透透,哪里有办活动的机会就到那里去。

秀玲表示,一开始创业,家就是他们的工作室,饭桌就是他们的办工桌。随着书本库存越来越多,客厅最后变成了货仓,客厅依墙架起书架后就成了书籍展览室。

如今,秀玲承接的活动项目越来越多,工作室也从两个伙伴发展为四人的基本团队,到现在有十个全职人员。此外,还有十几位兼职伙伴,和无数的志工朋友协助他们完成大大小小的活动。为了节省经费和开销,秀玲的工作伙伴也和他们一起住在同一间家。有时到了晚上一屋子总挤满了人,偶尔客厅还要睡上一两个人。

理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差距。秀玲坦言,当初他们创立工作室,一心想着可以在家工作,可是最后却演变成了住在办公室和货仓里面。这样经营工作室的模式秀玲维持了几年。就在2013年,秀玲和先生迎来了双胞胎女儿后,家里供孩子爬行玩乐的空间更小了。于是,秀玲想要把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分开。终于在2015年9月,秀玲和先生的工作室正式设立实体书店(LOVE COMMUNITY PUJ BOOKSTORE)。书店的前半部作为书籍展示空间,而后半部成为了他们的办公室。

秀玲每天繁重且繁杂的工作不但让她练出了自己的耐心,更练出一家人和工作伙伴之间紧密的情感。尽管工作再忙碌再压力,秀玲都没忘记自己的初心——打造自己理想中的社区教室及书香社区。秀玲的努力,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这么多年来,渐渐在各地社区萌芽茁壮。

虽然工作室一直都有负债,但是秀玲表示,生命中有很多事,其实比赚钱更重要。所有事情都是出自于她自己的选择和兴趣,做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负担。

在2015年9月,秀玲和先生的工作室正式设立实体书店(LOVE COMMUNITY PUJ BOOKSTORE)。

推荐

秀玲(前排右二)表示,创业过程最开心的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一起努力,朝一致的目标前进。

秀玲和先生的书店是一家推广儿童文学为核心的书店。这间书店不卖文具、参考书、漫画,也不做复印,那些可以为书店赚取不少收入的服务,他们都没有提供。虽然书店赚不了大钱,但是秀玲的努力却赢得了很多正面的社会效应。

秀玲表示,最让她难忘的是许多读者在经过他们的推荐以后,回来告诉他们阅读对自己和孩子的影响和收获。还有许多的活动参与者彼此从陌生到熟悉,让秀玲有机会见证了他们因阅读和学习所带来的改变。

这些年来,秀玲没有将扩大工作室和书店经营、增加收入放在第一位,而是一直坚守着传递书香理念,不断的在大人和孩子的心中播撒阅读种子。“我们没有野心成为最大的书局,但想成为最专业的阅读推广人。”

短期内热心于推动社区教育并非难事,但能持之以恒十数载,并能将此作为一项事业进行推广,却是不平凡的可贵。秀玲就这样守着初心,努力让更多人沉浸和品位书香,共同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也因此让她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

报导:李美娟/照片提供:受访者

■详尽内容:第696期《风采》

订购杂志 https://forms.gle/LD56nyZruYakma8H7

订购电子版 https://forms.gle/E1KByvBZCuMdR5XDA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