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重生之后】创伤后遗症不由自己 林美云:亲友们,请停止劝说

【重生之后】创伤后遗症不由自己 林美云:亲友们,请停止劝说

当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被刀子或利器划破了,消毒擦药休息一段时间后,伤口会慢慢愈合,但留下的疤痕却很难抹去;当我们的心受到巨大的创伤,伤口可能也会慢慢愈合,但内心的疤痕也很难立刻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发现家人或朋友经历任何创伤事件后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强烈反应,请不要说“你怎么那么固执就是不听我说?事情都过了那么久,你就不能看开点吗?那么多人都经历过,怎么你就一直这样……”之类的话了,因为他有可能已经患上创伤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

吉隆坡蕉赖班台医院的临床心理治疗师林美云接受《风采》专访时指出,创伤后遗症是指一个人在经历车祸、天灾、疫情、战争、性侵、被虐待或成长性创伤等事件后,对他所产生的不安情绪,比如恐慌、害怕、羞愧、内疚、焦虑等,进而造成他有精神上的障碍。

“一般上有三种人会有创伤后遗症,一是亲身经历创伤事件的人,第二则是亲眼目睹别人经历创伤事件的人,比如说一场夺命的车祸,虽然他不是当事人,但车祸的画面会一直不受控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另外一种不是亲身经历也不是亲眼目睹,而是听闻,特别是听到至亲自杀、遇害或受重伤的事件,只是听而已也会受到影响。”

临床心理治疗师林美云会探索患者的资源来帮助他走出创伤。

她解释说,亲身经历、目睹或听闻任何创伤事件的人,他们脑袋里的杏仁核会处于过于活跃的状态,而这个杏仁核正是表达恐惧以及在恐惧情绪的控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便创伤事件已经发生了,患者也已经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但他依然无法感到安全,过去的记忆深深地藏在脑海里。

创伤后遗症常见4症状

 林美云表示,创伤后遗症通常具有4类症状,第一:患者会有情绪上的反应,例如经常会感到害怕、惊恐、生气、悲伤、羞愧,内疚或愤怒等;第二则是行为上的反应,患者会刻意回避与创伤事件相似或有关的人物、场景、环境,又或者是逃避一切关于创伤性事件的思考、感情或交流。

“一些患者经历创伤事件后反而不会紧张或害怕,而是出现麻木的反应,这是因为他所经历的创伤可能太大了,导致他身体可能负荷不了,所以就出现麻木的情况,麻木后暂时不会去回想这件事。”

林美云说,第三种就是侵入性症状,患者会有非自愿的侵入性回忆,也就是说患者的脑海里不断闪回创伤事件的画面,而且也会经历梦魇或发恶梦,影响睡眠和心情,并失去专注力。

“所谓的梦魇就是指在睡觉的时候因为在梦中受惊吓而大喊大叫,但第二天起身后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至于发恶梦就是创伤事件的画面一直进入患者的梦中,但有些梦境则不是创伤事件的画面,而是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主题,无论是梦魇还是发恶梦,都深深影响了患者的心情,这种种症状会导致他没办法发挥一般人的生活功能,时常提心吊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好他平时做的事。”

第四种症状就是患者的警觉性会增高,林美云举例说,一些经历过风灾的患者,只要大风一吹起,他整个人就会僵硬起来,外来的刺激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然后他脑里的杏仁核又开始出现反应,不断提醒患者要逃离,但实际上他却处在很安全的环境里。

“通常我们听到门被风吹后碰一声,可能全部人都会吓到,但很快就会回过神来,但有创伤经历的人他吓到的程度很大,甚至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平复下来,因为他的杏仁核会解读到他的身边可能有危险,而让患者呈现超强的反应,比如逃跑或躲避。”

5个阶段走过创伤

林美云透露,每个人的创伤反应都会因为遭遇创伤事件的经验和其所引发的结果有差异,包括在康复的过程里也会经历与他人不一样的历程。无论如何,根据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哀伤5阶段理论,经历创伤性反应的患者大多数都会经历以下5个阶段:

1.否定:拒绝相信或承认已经发生的事情,告诉自己生活里并没有任何变化。

2.愤怒:过了否定的阶段,当他开始面对事实的时候, “不公平” 的想法会不断出现,导致当事人情绪激动和愤怒,甚至会责备以及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或自己身上。

3.讨价还价:与自己、信仰的神灵或老天爷进行讨价还价,包括愿意以任何的代价来换取事件从未发生过。

4.沮丧:当以上方法都无法为当事人带来内心平静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变得难过沮丧、深深的无力感、愧疚、对周遭失去兴趣与信任,甚至开始出现轻生的念头。

5.接受:开始能够接受自己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且愿意面对事实,包括好好走一段哀悼的过程来疗愈自己,学习把负面的影响转化成正面的发展动力,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8个方式改变现状

 曾经治疗过很多创伤后遗症患者的林美云指出,每个患者受影响的程度都不一样,有些人可以如常上班,但工作效率明显减低;有些人则严重到终日卧床,茶饭不思,如果发现家人或朋友在经历创伤事件后的一个月内情绪逐步恶化,就要马上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虽然说越早接受治疗,效果就会比较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发生创伤事件后的隔天就必需马上去寻求治疗师的援助,因为人有调节压力的功能,遇到创伤事件时,当事人会很慌张,那个时候如果你做辅导或治疗是没有用处的,当事人完全听不进脑。”

她透露,无论一个人遭遇过任何创伤事件,都能够靠学习来改变现状,以便能够减低对生活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所谓的学习其实就是指创伤后遗症的治疗方式,其中几种治疗法如下:

1.呼吸的方式:由于杏仁核过于活跃,让患者情绪不安,深呼吸的方式能够训练患者专注。

2.正念减压法:正念就是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全然觉醒的一个方法,其核心要素就是要对当下保持觉知,让患者获得洞察、转化与疗愈。患者必需要使用感官来训练正念,比如张开眼睛看看周围的东西,然后逐一说出来,当他很集中在看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以前和未来,因为有创伤后遗症的人不会活在当下,而是一直活在过去的回忆。由于患者很难集中精神,所以建议一开始每天练习两分钟。

3.运动:对于那些很容易生气、情绪很激动的人,运动可以减低创伤带给患者的压力。

4.想象性的练习:由于患者的脑海一直会闪回创伤事件的画面,所以会要求患者想象他有一个盒子,盒子是有一个锁头,然后暂时把目前应付不了的事情先放进盒子,随即把盒子锁上,放在一边然后离开。

5.倾诉:倾诉对象要合适,一般来说要与创伤事件没有关联的人,不然大家互相牵扯在内,无法很客观地聆听患者倾诉。

推荐

6.练习书写:把干扰患者的想法、感受或心情故事统统写下来,然后撕掉它,这是一个宣泄的管道。

7.喊停:如果患者一直被杂乱的思绪影响到受不了,就要马上喊停!如果环境允许而且不会干扰到其他人,可以大大声喊出 “停,我不要再回想了!” 但如果在大众场合,就在心里喊出来。

8.转移注意力:特地去想一些、听一些、看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比如生活里面比较有趣的事情,或者能够让患者开心的事情。

耐心陪伴抚平创伤

林美云表示,要协助患者走向康复之路,治疗师就必需历经一段寻宝之旅,探索患者身上的资源,因为资源就是帮助他走出创伤的重要一环。

“人即便是经历了几大的创伤,只要他还存活着,他身上一定有资源,他自己可能不知道,所以治疗师会去寻找资源,资源就是可以帮助他走出创伤的人、患者的性格或知识水平等,比如说,这个患者是一个比较不爱计较的人,所以治疗师就要善用这个资源让他走出创伤,我们会教他学习如何看开。”

林美云透露,家人和朋友也是患者走出创伤的重要资源,因此,患者很需要家人或朋友的耐心陪伴,所谓的耐心陪伴就是守候在患者身边表示支持,但千万不要提出过多的劝告或建议。

“创伤后遗症是不受控制的,有时患者会重复申诉同样的感受,这个时候家人朋友听了千万不要因为不耐烦,就批评患者啰嗦、固执,这是帮助不了患者的,很多人有一种习惯,就是很喜欢劝别人,好像在说教,这样反而会增加患者的压力,而且陪伴里面不要有判断的话语,不说对患者说你很胆小,一点都怕,真诚的陪伴是陪伴患者的时候,人在心也在。”

询及患者需要用几久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时,林美云说,创伤后遗症的治疗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一个特定的康复时间,一般上康复时间都是因人而异,主要有赖于患者是否有资源或者有没有好好地应用治疗师所提供的治疗方式。

特约记者:杨慧琳

照片:受访者提供/网络

 ■详尽内容:第711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