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记录战火中的真相 Marcus Yam:我做出随时会丧命的准备

记录战火中的真相 Marcus Yam:我做出随时会丧命的准备

“因为工作性质关系,我没有公寓,只有一个行李箱,准备随时出任务,四海就是我的家。”今年38岁的马库斯(译名,Marcus Yam)是《洛杉矶时报》的驻外摄影记者。他说,2021年被派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採访塔利班军事活动。“从得知任务到出发,我只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一个小时后,就要飞往载黎巴嫩的临时基地。”他回忆说道,抵达喀布尔时,战事已如火如荼进行中,塔利班不仅攻下距离喀布尔只有130公里的要冲城市加兹尼,且控制全国第二和第三大城、英美西方国家也在24小时内紧急撤离大使,喀布尔沦陷在即,整个首都被恐惧笼罩。

他的镜头下,总是诉说着脆弱与悲苦。

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马库斯一下机就拿出相机,把眼前的实况纪录起来,包括前线军人的作战、人民的悲伤与愤怒、街道上的尸体碎片等等。他说,传递讯息是记者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任务。

荣获突发摄影新闻奖

在阿富汗待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他把自己的观察与经历化成文字与照片,以《一位记者在阿富汗陷落中的日记》(A Times Journalist’s  Diary Inside the fall of Afghanistan)刊登在《洛杉矶时报》。这系列照片更让他成功拿下今年普立兹(Pulitzer Prize)的‘突发摄影新闻奖’。

普立兹被誉为是美国新闻的‘奥斯卡金像奖’,是新闻界的最高荣耀。然而,对于这次的荣誉,他谦虚说道,只是把份内工作做好。面对各方的称赞,他坦言,非常感激。“奖项是一个肯定,但工作还是要继续前进。”马库斯在《洛杉矶时报》服务将近7年半的时间,但此前是内部摄影记者,直到2020年才正式转职为驻外摄影记者。“驻外摄影记者所经历的事情丰富,包括到访一般人去不到的地方,见一些一般人见不到的人。”过去2年疫情期间,大部分国家都在封锁,但因为工作,他到了8个国家,把疫情下最真实的情况给纪录了起来。

阿富汗当地媒体《Etilaat Roz》的两名记者因为采访喀布尔的妇女示威活动,而遭塔利班战士逮捕拘留,两人被踢、被殴打、被鞭打,背部与大腿呈大片瘀青和血痕。图为他们向马库斯展现身上的伤痕。

拿着相机到访过大大小小的国家,说起这些年最深刻的印象,他说,2016年在美国加州克恩郡(Kern County)发生的‘厄斯金大火’(Erskine Fire),这场大火焚毁了3万多英亩的林地,为加州火宅季节最严重的一场林火。“当时我正在拍摄一间被野火包围的家,屋主看到我的照片很感动,因为他们觉得描绘了人类的情感。”后来,屋主更把当时被火熏得烧出黑洞的美国国旗送给了马库斯。“这面旗对我而言,相当有纪念价值,所以我把它挂在我办公室的大门上。”

活着就是最好的愿望

他云淡风轻的形容自己的‘丰富’经验,但在枪林弹雨为大众采集战争细节,危险的本质让这份职业备受推崇,同时也承受不足为人道的创伤。对马库斯而言,活着就是最好的愿望。乌俄战争进入100天至今,已经有至少8位记者因报导丧失生命。面对死亡没有人不害怕,但马库斯说,不能因此而失去方向,也不能因此停止工作。从事这一行,他可谓见过生死,身边也有记者朋友因为工作而丧失生命,他说,只能把这个记忆装进一个盒子,把它收起来。收起来并非藏起来,你可以看到它就在哪,只是你现在先不去触碰,而是稍后再来处理。

无论说到什么,马库斯还是一副非常镇定的模样。“我的性格就是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从容面对。”也或许是这个性格,让他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然而,他说,强大的心理建设其实也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挑战。

在数千名和平示威者参加了一场严峻的示威后不久,黎巴嫩警察身着防暴装备和车辆向前推进,他们击退了试图袭击议会区附近大院的暴力反政府抗议者的周年纪念活动,以纪念2021年8月4日星期三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发生毁灭性爆炸事件,该港口的大部分地区几乎被夷平,造成至少217人死亡, 6,000多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还导致约4万座建筑受到损坏、7万多人失业。

站在战争最前线,马库斯也曾在死神手中绕过一圈。他分享,当时人在喀布尔拍摄一场抗议集会,突然被一名塔利班战士以非常粗暴的态度,一拳打向他,眼镜瞬间从脸上飞走。“对方持械,当下生命受到威胁。我马上举起双手投降并说道,请不要伤害我们,我们是记者,我们是外国人,我们是媒体,我们被允许工作。”幸好,随后出现一名可以用英文沟通的塔利班战士,他先要求马库斯删除相机里的示威画面,后来态度又转变,甚至道歉。“无论如何,能逃出生天就是很幸运。”不过他说,如果能够活着是因为幸运其实很危险,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必须确定,活着,不仅仅是靠运气。“我其实也做出随时会丧命的准备……”

毁灭性的前线,活着是最好的愿望。

从航空工程师到摄影记者

“Never!(从来没有)”当记者问马库斯,从事摄影记者是他的志愿吗?这是他的回答。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马库斯是在19岁那年,前往美国升学,修读航空工程系。“我原本的计划是毕业后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然后在未来买一艘船出海钓鱼,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他更说道,自己的梦想其实是想成为一位太空人。

他是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摄影,他说,当初会接触摄影主要是累积学分毕业。直到有天,《布法罗新闻报》(The Buffalo News)的设计总监慧眼识英雄,认为他是这方面的天赋,便邀请他加入实习。“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一笑置之。”

最终他还是被摄影编辑成功说服。“摄影编辑说,在你人生这个阶段,有什么好失去的?倘若你最后不喜欢这个工作,你随时都可以回到你原本的生活。”对当时才二十出岁的他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只是万万没想到,短短的几个字,却改变了他的一生,更把新闻摄影视作为终身事业。“我会做新闻摄影记者直到我的健康不许可为止。”

《布法罗新闻报》(The Buffalo News)的设计总监约翰(John Davis,右)和马库斯合照。

推荐

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如此写道:“有时我会这样看,我认为人在本质上,如果使用类比,我们所有人就像在太空中漂浮的岩石,对吧?如果其中一个人移动了一块岩石,你不会知道这一块石头最终的去向,它可能在黑暗中度过余生,或者它可能加速移动,划为一道流星。而这位编辑所做的只是:轻轻地推了一块小石头,然后放开它,看着它划为一道流星。”

战争不结束就不离开

他把这份工作称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他说,如果你的照片和文字可以感动到一个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作为一位记者的使命。正因如此,他自己会一直在摄影和工作的路上,持续将眼前的故事带给全世界。这则采访是在6月初进行,当时他人在乌克兰东部前线,他说,只要战争还没结束,他就不会离开。

访问结束前问马库斯,短期内是否会计划回国,他说:“应该不会。”他最后一次回国是2007年,也就是说他已经15年没有回到马来西亚。问他,难道都不会想念家乡吗?“老实说,我不是一个黏家的人,所以我很少会有那种想家的情况或思绪。”他打趣说道,反而有时会想念家乡美食。正如他自己所说,因为这个性格,让他可以坚持到今时今日,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他只秉持最单纯的初心:拍出真相。

四海为家,拍出真相。

报导:裴宣

照片提供:受访者/ig @ yamphoto

■详尽内容:第729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1
高兴
1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