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另类妈妈】从不爱阅读到录取剑桥大学 妈妈这样陪她长大

【另类妈妈】从不爱阅读到录取剑桥大学 妈妈这样陪她长大

6岁从莫斯科空降上海,中英文基础为零,眼下却精通中文、英文、俄文,在学校选修西班牙语,为了读懂尼采的原著,发奋自学德语;五年级以前不爱阅读,现在却对历史、哲学有着深沉的热爱,18岁已出版长篇英文小说……

没有上过补习班,从小不爱阅读的中俄混血姑娘Ekaterina Norin,成长过程到底经历了哪些反转,变身成为备受牛校青睐的文学少女、增强版的‘别人家的孩子’?她的妈妈Yana女士,功不可没。

Yana毕业于上海北郊中学,因为高考成绩优异,被公派去俄罗斯留学,在门捷列夫化工学院毕业后,留在莫斯科工作生活。因为想让女儿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Ekaterina 6岁那年,妈妈带她回到上海生活。

终于等到阅读的契机

 刚到上海的时候,Ekaterina真是两眼一抹黑,中文听不懂,英文也听不懂,她小时候不爱阅读,只是喜欢听别人读给她听。一直到小学毕业,自己都没摸过几本课外书籍。“和很多家长一样,我动了不少脑筋, 也为此等待了很多年。终于在4年级的时候,抓住了一个机会:那一年她非常非常想养一条狗。”

EKaterina从小就喜欢动物,养过各种昆虫、乌龟、鸟、鱼、荷兰猪……而最想养的是狗。当时她希望养狗的渴望已经按耐不住了,于是妈妈和孩子商量:“养狗既复杂又需要巨大的责任心,如果你能看完50本书,妈妈就把狗带回家。”

当时,孩子认为50本太多,果断放弃。双方僵持了半年,书也没有读,狗也没有养,半年后,妈妈再次提议:“50本确实有点多,那20本?”

这次得到她的响应,为了养狗,她非常认真地开始阅读,刚开始就是完成任务,每读完一本,就在墙上的读书表上做记录;到了第7本的时候,机械打卡的情况有了转变,她开始主动去找书,并自觉自愿地完成了20本的既定目标。从那以后,狗进了家门,她也发现了读书的乐趣,开始自己主动阅读。

Yana从不用‘蛮力’裁培女儿,她陪伴式的引导让Ekaterina大放光彩。

在引导阅读方面,Yana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耐心,注重陪伴和观察。

“我们家一直有朗读书籍的习惯,从孩子6个月开始,我每天都会给她念书。稍大一些,我们会一起挑选书,然后每天临睡前,为她念半个小时,长大之后也不例外,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她14岁左右。”

给孩子念书有几点好处,一是在她还无法主动从书籍中获得乐趣的时候,能够保持阅读的体验,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念书,能在细节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例如听到喜欢的内容就会有眼神变化、会不断提问等。观察到了这些兴趣点,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挑选书单,强化她对阅读的好感。

“当然,即使我这么做了,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收获是在很多很多年以后。”

15岁开始学写小说

 中学和高中阶段,她在学校遇到了几个非常好的文科老师,激发了对人文学科的巨大兴趣,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历史和哲学书籍,Yana放手让她做自己热爱的事,信任她的选择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18岁时Ekaterina写了一本英文小说。

9年级起,她开始尝试用英文写小说,并全身心的投入了到了写作之中,充分融入自己对于社会和哲学的思考。

“这本书写了三年,我们经常在一起散步,闲聊的时候倾听她给我讲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内在,需要的时候我们会一起讨论细节,我也会给一些建议。写书是件好事,我始终非常支持她。”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兴趣爱好,花钱养就行了,但Yana觉得并非如此,重要的是作为家长的关注和陪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她都十分关注。无论是阅读、艺术还是运动,都坚持与她共同进步、共同收获。

时间管理有妙招

 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变化的,13岁之后家长的掌控力会越来越小,父母在还可控的阶段,应该做好基础的引导。注意,是引导,不是高压控制。

女儿刚来中国学习时,像大部分的孩子一样,纪律性很弱,做事非常拖拉,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做起来也很慢,发呆、磨蹭是日常。“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几次在远处观察她写作业,都得竭尽全力才能忍住不发脾气。”

Yana出身普通家庭,之所以能成为家里唯一的留学生、研究生,个人觉得重要原因是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强,会列表把事情一件一件完成。于是她开始想办法让女儿发现时间管理的好处,并培养她形成这样的习惯。

阅读让Ekaterina开启了文学之门, 进入趣味人生。

“我先提议买一些她感兴趣的书,果不其然得到回复:我哪有时间看啊,看书就没时间玩了。”

我说:“那你想玩几个小时?”

她说:“要玩一个小时。”

我说:“那好,妈妈给你玩两个小时。”

娱乐时间变长,她自然乐于接受,这个时候就会顺势要求她进行记录,下课回来后安排什么时间玩,是一次玩两小时,还是把两小时分成几段玩。

写作业也同理,问她计划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如果回复15分钟,就给她放宽到30分钟,但要求必须做完。这样一点点安排和记录下来,她就会发现时间不仅利用得很好,而且还有剩余。

“随着功课和作业变多,时间的分割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到孩子大约6~7年级左右,习惯养成了,完全不用我管,自己会列好计划表,里面有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最近几天的计划,按照事情的重要优先级顺序排得很有条理。”

让她变成有趣的人

 “孩子的教育应该从目标往回推,根据目标来进行规划。从小我们就希望女儿成为一个幸福、快乐、有能力的人:一方面,她要在事业上是自信的,能够满足自身要求的;另一方面,她应该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无趣的人,哪怕成绩再好,出了学校以后面对的不再是功课作业而是真实的生活,她会变得很空虚没有意思。”

从这两个目标出发考虑,技能比成绩更重要。Yana自己作为公司的领导层,参加过多次招聘,也算 ‘阅人无数’,有时候学历和能力,并不能划等号。

基于此,她对女儿的要求是:技能必须有,而且要利用好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在国际家庭长大的孩子,最佳的竞争优势无疑是‘语言’。

来到中国上学后,担心孩子会忘记俄语,在家一直坚持跟女儿说俄语,还在周边发掘俄语家庭,孩子们玩在一起,语言就不会丢。

推荐

女儿在学校还学了西班牙语,自己因为喜欢德国的哲学书,想去读原版,又主动学了德语。

对孩子来说,没有语言是多余的。掌握的越多,是越珍贵的财富。“有些家长明明是中国人,孩子却不会说中文,我真的认为非常可惜。”

关注环境的影响力

 “我只有一个孩子,没有试错的机会。”

当初带孩子回国时,Yana去过20多个学校探校。每到一个学校,她都会集中观察像是厕所、食堂等的细节,如果脏乱差,就算成绩再牛也不会选择。当时在参观一所成绩很好的学校时,发现墙上有脚印。她询问副校长为什么不刷墙,反而被对方认为关注点太奇怪。

“但在我看来,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需要保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在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就算没有刻意培养,也会被周围的事物自然而然地熏陶,吸收其中的气质。”

另一方面,Yana想认真和其他家长分享的是,孩子到了高年级就是拼身体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爱好、练好身体非常重要。

Ekaterina喜欢运动,健康的体魄帮助她稳定学习。

“高二那一年压力大的时候,孩子平均每天只睡五小时。但好在她小时候基础打得牢,每天和我一起去游泳;同时也参与各种球类运动,保持住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情绪,获得稳定的学习状态。”

Ekaterina在妈妈默默、不张扬的‘引导’下,从不爱阅读,变成一个有趣的高材生,并且获得剑桥大学历史系的录取。

作为母亲,Yana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我对孩子的简单目标可能在她来中国5年后就完成了,但家长总是欲望会不断膨胀。在和女儿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做父母还是应该放平心态、回归初心。只要孩子做到了初始的目标,以后多实现的事情,都是在为她的人生锦上添花。”

“我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有幸得以实现,现在孩子长大了,我也在思考自己的下一个计划是什么,还在继续列着自己待完成的清单,期待遇见更多的精彩。”

显然,一个有趣的母亲,才能引导出一个有趣的女儿。

资料整理:美贞

■详尽内容:第727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