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油 1>医疗烈士 :把命豁出去 对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爆发以来,至今已夺走千余条宝贵性命,连在前线站岗的伟大医护人员也无可幸免。这群医护人员展现无私无畏的精神,日以继夜去救治感染病患,无不令人敬佩。
中国众多医生护士坚守一线,各地医疗队、医护人员不但自愿请战支援武汉,抗疫女护士还集体剃发“抗战”。
》“吹哨人”李文亮壮烈牺牲
不幸逝世的李文亮医生。
2月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发布了正式官方微博消息,宣布该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这位提醒他人防护类似sars的病毒,随被以造谣之名遭武汉警方训诫的善良的34岁医生走了,留下了5岁的儿子和发着烧的孕妻。
李文亮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控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初,絶大多数中国人还都在上班,并沉浸在即将到来的春节的凖备和憧憬当中。但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中国大城市武汉悄然肆虐。
李文亮医生诊治病人时,不幸确诊染上新冠病毒,最终辞世。
许多人评论说:“中国需要上千万个李文亮,才能有更安全的公共卫生环境。”
》剪发剃发参与战斗
为了与病毒战斗而剪发剃发的天使们。
根据报道,武汉协和医院西院31名护士剪掉长发,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队伍。剪发举动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根据专家研究,短发可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同时可以避免出汗与滋生细菌。
医院肝胆外科护士长葛琳解释,“剪掉长头发,方便穿防护服,而且照料病人,没时间天天洗澡洗头发。”
一名90后、两个孩子的护士,为了方便抗疫甚至剃了光头。她表示,“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首要的问题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量去救更多人。”
她的不屈不饶和牺牲的精神,让武汉肺炎肆虐的当儿带来令人暖心的故事。
》口罩痕迹,也是爱的痕迹
脸上留下罩印的医护人员。
戴着口罩的她们,让人致敬,取下口罩的她们,让人泪目。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许多医护人员主动请命参加战斗,他们心中只有一句话:“工作要紧,救人要紧”。
因长时间穿隔离服、戴防护口罩,他们身上和脸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压印。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护士长蒋小娟在进入“战位”前,特意在鼻梁和两侧脸颊贴上创可贴。蒋小娟的脚步就没停过,开展感染防护岗前培训、熟悉金银潭医院护士站系统、准备物资、接管医院、接诊首批病人,连轴转几天后,脸被护目镜压出斑斑伤痕,让人看了心疼万分。
》林正斌教授染病去世
染病去世的林正斌教授。
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自27日发烧入院确诊染上新冠病毒后,病情不断恶化,最后去世,享年62岁。
他是第4位因新冠肺炎离世的医学专家,也是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副主任,1983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从事器官移植专业30多年,获得主要荣誉包括他个人主持的《国产环孢素赛斯 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且在1997年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京女院长徐辉猝死
南京女院长徐辉不幸猝死。
武汉肺炎疫情持续延烧,前线医护人员承担巨大风险。江苏南京中医院女副院长徐辉在一线抗疫15天突然猝死,引起舆论关注。
》24小时待命面对硬仗
一线医护人员一接到通知,所有休息全部取消,24小时随时待命。对他们而言,接到通知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这是责任,没有丝毫退缩。
作为前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家人、有温馨的家庭、可爱的子女,但面对武汉肺炎的病情,他们义无反顾,不惜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甚至冒着被感染的生命危险,也要随时待命去救治病患。
网民也纷纷祈愿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转发有关博文,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致敬战斗前线医护人员,给予他们最好的保护。
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
这一刻,她们都选择了坚守岗位
真人真事
1 副护士长在最前线
大年初二至今,方丽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身为门诊部的副护士长,方丽在收到医院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的通知时,方丽义不容辞地冲在了最前面。
几天前,三岁的女儿感冒了,她没时间带她来医院看病。女儿太想念妈妈,忍不住发来视频,忙碌中的熊治蓉没时间多说,只嘱咐她“听奶奶话,早点睡觉”便匆忙挂断。说起女儿,这个平日里坚强能干的白衣天使声音颤抖:“我亏欠她太多了。”
但她咽下眼泪,她不会轻易脆弱。“党员就是战士,这个时候在‘战场’是一种光荣。”
2 带着一家人上战场
今年36岁的曹恩谭是梁平区人民医院康复科的一名医生。新年伊始,她与丈夫、父母和两个女儿自驾前往云南旅行。1月24日当天,一家人刚刚抵达目的地,曹恩谭的手机上就收到了科室主任发在群里的微信。
“不行,我得回梁平!”一句话把全家人吓了一跳。“疫情严重了,现在一线缺人,我要回去。”曹恩谭喊道。
因为熟悉工作情况,一家人十分理解曹恩谭。他们商量后决定,由夫妻二人先带着大女儿回梁平,父母带着小女儿暂时留在云南。怎料,收拾行李时,小女儿意识到妈妈要走,伤心得哭了一整夜。“实在没办法,我一咬牙,算了,干脆一家人都回梁平!”曹恩谭说,调头,回家,因为放不下,因为有牵挂。
电访: 以诺 网络照片
■详尽内容:第701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