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不谙中文主修汉语 巫裔博士生被中文迷倒

不谙中文主修汉语 巫裔博士生被中文迷倒

“在这之前,我完全不谙中文。”今年29岁,来自森美兰的巫裔妃卡(Nik Norafiqah Binti Nik Ibrahim)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主修汉语言(师资方向);硕士修读汉语国际教育,目前则进修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博士学位。在中国北京生活将近10年,妃卡目前能说得一口‘北京腔’中文,虽然部分发音仍不太准确。

“对我来说,发音是最难的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因为单是字彙就已经上万个,每个字四种发音,每种发音更拥有不同的含义。

巫裔懂中文不新奇,叫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去中国之前,妃卡是一句中文也不会说。完全零基础,却选择到北京升学,甚至选择汉语言作为本科?

意料之外的机会

“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会去北京升学,更没有想过修读汉语言。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的理想计划是到英国修读工程数学系,却没想到被教育部相中参加‘优秀学生计划’(Program Pelajar Cemerlang),然后委派到北京外语大学。”她回忆说道,当初得知自己获派到北京时,没有想太多,就觉得难得有机会出国,不想错失良机。

妃卡(右四)‘胆粗粗’到北京升学,从此爱上了中文。

“那时候的我其实也处在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对未来发展也没有方向。”虽然她申请前往英国修读工程数学系不成功,但其实她曾以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的预考成绩入学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修读工程数学系。“后来却因为健康出现问题,选择退学。”她说,因为心律不整,被疑似患上心脏病。“西医查不出一个所以然,后来却因为在北京生活,透过中医调理,逐渐痊癒。”

她分享,当初会选择修读工程数学系主要是受家庭影响。她来自‘数学之家’,爸爸、妈妈是数学老师,哥哥是数学工程师,妹妹和姐姐则留学美国,同样也是修读数学工程系。“我们家庭的日常活动就是算数。”她笑说,每次的家庭聚会或长途车,父母都会随机出数学题目让他们计算。

留学中国是意料之外的计划。

数学是理科,中文(汉语)是文科,两个科系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目前主修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妃卡说,学习数学和中文其实是运用同一个脑部区域。她进一步解释,“相信大家都有听过或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华人的数学比较好?”而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根据研究指出,以数学而言,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士确实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举例一般4岁大的中文母语儿童就能从1数到40;而同年龄的美国小孩只能数到15,大多数孩子要到5岁,才能数到40。换言之,以基本数学能力而言,美国小孩要比中国小孩落后一年。

北京留学生晚会,代表马来西亚上台(左二)。

根据神经学家戴亚恩(Stanislas Dehaene)在《数字感》(The Number Sense)一书举例解释:中文数字发音极为简短,大多数的数字可在不到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说出来(如 4、7),而英文数字 four、seven 则需要长一点的时间,大约是三分之一秒。因此背诵一串数字,用英语比说中文需要更长的时间。

考到80分大哭

数学和中文息息相关,自认数学不错的妃卡说,也曾经以为基于‘学习数学和中文,运用同一个脑部区域’原理,认为自己学中文应该没难度。“去中国之前,也有很多人和我说,从理科转到文科不难,很快就能适应。”但最后她发现自己评估错误,当时我国有将近40个非华裔被派往到北京。“因为我们是零基础,所以第一个学期,讲师是以英文教课,但来到第二个学期,就要求我们至少要懂3000个字彙量。”

妃卡蛮适应中国的生活,怕热的她,尤其喜欢中国的冬天。

妃卡从小到大都是资优生,成绩名列前茅,考试分数不曾低于90分。“那时候我竟然只考到80分。”人生的第一个80分,她坦言,接受不到,甚至崩溃大哭。“我原本已经想要放弃回国,但我的班主任希望我可以坚持多一个学期。”她说,父母从头到尾都是非常支持她的决定,无论是她当初选择到中国升学还是休学。

“不过,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的哥哥和我说:如果这次你放弃了,你还是不会找到你自己喜欢的科系!”她坦言,当初休学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工程数学系,虽然口说是健康亮起红灯,但更多的是,自己无法坚持下去。“如果我真的喜欢工程数学系,我一定会坚持,更何况当时只是疑似患有心脏病。”

不让自己有藉口,她分享,自己是透过多阅读、观看中文电视剧来加快学习的速度。“与中文越走越近后,我竟然爱上了它!”她更用‘很美的语言’来形容中文。她尤其钟爱象形文,她说,汉字博大精深,一撇一捺都有寓意。举例:‘问’ 是询,打听。 《说文》 : “问,讯也。从口,门声。而‘门’下有一个‘口’,完全符合生活中敲门问事的习惯。”

在中国留学8年,中文在她心中升级为‘很美的语言’。

理科资优生转换跑道到文科,妃卡坦言,当初身边其实也有反对的声音,觉得‘浪费’、‘读中文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不大’,但从完成学士再到硕士,她说:“我没有后悔我选择了这条路。”她更透露,其实她的婆婆是华裔,自己有25%的华人血统,只是婆婆自小就被马来家庭收养,不懂中文。她觉得自己选了一个‘应该学习’的语文。中文是她第二个修读的外语,她之前学的外语是阿拉伯语文。

发音不准点菜出丑

不过她说,初期到中国生活的时候,除了人生地不熟,更因为不会说中文而闹出了不少糗事。很多时候因为发音不准或不会说而无法点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妃卡笑说,因为不会用筷子,所以初期的时候,她一般都会选择吃鸡胸肉。“有次我点的是鸡胸肉,但可能语言上的障碍,阿姨给我鸡腿。最后因为筷子夹不住鸡腿,而整个鸡腿飞到对面桌,非常丢脸。”自此她就很用心把所有食物的名称记好、背好。

在中国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中华文化,对她来说很有新鲜感。

身为一个吃货,她说:“虽然觉得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有点复杂,但很有趣。而且中国有南北之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饮食文化,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慢慢学习。” 因为很想念家乡美食,所以她也从完全零厨艺到现在可以做一桌好吃的菜。她说,自己无法接受中国菜的油腻和重口味。“我妈妈煮菜是非常轻口味的,而且没有味精。”

除了学习中国文化,作为巫裔,她也把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分享给其他国家的朋友。“每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时我会邀请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朋友来我房间,一起开‘迷你派对’,然后我会制作各种各样的马来菜和小吃让他们品尝。很多中国朋友特别喜欢我做的咖喱角。另外,中国朋友以为我们用手抓饭很简单,但试过后才发现原来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文化的交流就在生活中,她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与异国同学的文化交流,是留学生在学术以外的一大收获。

推荐

其实卡妃自小就和华裔为伍,无论是左邻右舍或是同学都以华裔居多。以前在班上听到同学用中文聊天都会很羡慕,希望自己也会中文,结果真的梦想成真了,而且还比许多华人更专业的研究汉语。

研究人类语言学习思维

妃卡目前人在马来西亚,不过她说,主要是因为疫情关系而被‘困’在这里,短期内她将会回到中国。“因为我目前修读的是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需要利用很多辅助仪器,而本地缺乏相关仪器。”根据她说,心理语言学主要集中研究认字和阅读过程,去了解人类思维的运作,而认知心理学中的运作记忆(Working Memory)模型则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人类在处理语言(听、讲、读、写四方面)的研究基础方向。

尝试另类书法与太极拳。

“我希望透过我的研究可以协助大家学习外语。”而且目前她着重研究国人大脑,因为她说,国人自小至少懂得2种语言以上,所以大脑吸收外语的能力和其他国籍有差别。

至于未来的计划,她说,完成博士学位后,应会往老师领域发展。“原本完成主汉语言(师资方向)学士课程后,我会被安排到师范学院受训,然后成为老师。后来因为我想要继续升学而延迟了计划。”

中国升学的旅程也许是一个‘意外’,但相信对妃卡来说,这是‘意外的惊喜’吧。

专访:裴宣

照片:受访者提供

■详尽内容:第730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2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