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亲子教养 | 给孩子最好的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

亲子教养 | 给孩子最好的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

养孩子是一门技术活,尤其在批评教育时。稍不注意,要么孩子变得脆弱,要么变成“熊孩子”。事实上,养孩子也是父母自我反省、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父母的说话方式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改变说话语气,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事半功倍。

  • 少说“别”,正面引导

晚饭后,依依想帮忙拖地板,用小水桶装满水准备出卫生间时,妈妈大喊:“别动,别打翻了!”大人总担心孩子会把事情搞砸,但这种担心往往会导致事情真的发生。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白熊效应”实验表明,越是告诫不要做某事,反而更容易做那件事。因此,与其说“不要打翻”,不如直接说“少接点水”,用“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闹”,用“慢慢走”代替“不要跑”,这样更直接有效。

  • 少质问,多引导

小琪下午跟妈妈去早教班,路上遇到邻居牛阿姨,妈妈让小琪打招呼,但小琪因为没睡醒声音很小。晚上妈妈质问她:“为什么不跟牛阿姨打招呼?”这种质问会让孩子害怕,甚至选择说谎。

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比质问更有效。例如,妈妈可以问:“见到叔叔阿姨该怎么做呢?”或者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看这个该怎么做才好呢?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家长平和的语气和建设性的态度,能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以后用撒谎逃避责任。

推荐
  • 少画X,多画√

维维在客厅墙上画了一只小猫,妈妈看到后怒斥:“你怎么又在墙上乱画,真不听话!”这种武断的指责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

家长应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人身攻击。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例如说“在墙上乱画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孩子才知道错在哪里。幼儿园用“小红花”鼓励孩子,是因为正向刺激效果好。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少批评,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