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剪纸老师刘端嫣 让纸说故事

剪纸老师刘端嫣 让纸说故事

一张红彤彤的纸张,一把小剪刀,就可以幻化出无限想像的图案,从象征婚嫁的喜庆的‘囍’字,春节的‘春’字、‘福’字,再到复杂的实景图、百福图、动物图等等,都可以跃然纸上,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剪纸。

来自巴生的刘端嫣当初正是被剪纸的‘艺术魅力’吸引;近年来,她更积极到全马各地举办剪纸工作坊,除了旨在将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之外,更希望让剪纸的出现不再仅限于春节。

“我希望剪纸也可以和书法、水墨画一样,是一个长年进行的手艺,并非仅限应节手艺。”刘端嫣是‘嫣语剪纸’的创始人老师,她自2017年开始长期提供剪纸教学,最高峰期间是一个月举办两场线下工作坊;以及目前不定时举办线上课程。

“我特别喜欢在华人佳节前开班,就好像农历新年、中秋前、端午节、冬至等等。”她解释,因为希望大家能够透过剪纸认识中华文化。“因为我除了会分享剪纸知识,也会应付不同节日分享背后的历史。”举例,端午节的由来是源自于为了纪念‘屈原’,然后也会在工作坊,教大家如何剪粽子等等。

她进一步分享说道,有次工作坊与中秋节距离很近,她便趁机和小朋友谈谈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并利用剪纸手艺剪了诗中提及的‘桂花’及‘中秋节’字体。

她直言,许多年轻一代其实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已经慢慢地在减退。“现在的小孩会知道何时是圣诞节,但他们却不明白何时是冬至。”她认为,这主要是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所以为了减少麻烦,也在尽量减少繁文缛节。

“当大家都在慢慢地减少,总有一天,也会慢慢地不见。”刘端嫣从小对中华文化就特别感兴趣,由她一手创办的‘鹅绒礼坊’也是主要以售卖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礼品。问她,是否是受任何人影响而爱上中华文化,她䩄腆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中学时有参加中文学会吧!”至于她对剪纸的印象,她则说道,每逢农历新年都会看见很多地方贴上剪纸,不知怎地,就觉得剪纸很美,对它有莫名的喜欢。“剪纸是镂空的艺术,是好一些艺术的基础,例如:皮影戏、蜡染。此外,剪纸是民间艺术,在中国不同地方的剪纸呈现出当地人民的性情,这是很有趣的。”

她说,剪纸上的图样都传达美好的寓意,以此祝福他人,启发她要正面思考。她不忘分享说道,有时看见建筑是美丽的图案,不禁拍下,想著该如何剪。“把图案转到剪纸上需要做些调整的,否则无法成形。”

剪纸,动的不只是双手,还有脑袋。她更说道,学会剪纸之前,必须先学会折纸和画图。“中国剪纸也透过不同的折法,以达到更多的呈现效果,如:单剪、对折、连折、多折等等。”她说:这可让小孩从中学习耐心、逻辑、观察能力。“教剪纸将近10年的时间,问她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担心当然就是学生人数不够。”不过从起初只有一个学生,再到经历行动管制令的在线教学,她都一一熬了下来。“我不懂我还可以坚持(教)多久,但我想,只要我还能剪,我都会继续下去。”

剪纸,享受的不是成品而是过程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古时候,大家都会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等等,然后在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的日子,再把这些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让节日氛围更加浓烈、喜庆。

相传,尧在位的远古时期,怪兽肆虐,侵袭百姓,这年来了一种叫‘重明’的神鸟,大战怪兽,保护了百姓。但它每年才降临几次,百姓还是受侵扰,于是人们按照‘重明’神鸟的形象雕刻,放在窗户上,怪兽看见就吓跑了,再也不敢来扰民。

这个习惯逐渐演变成民间习俗,而这正是窗花的由来。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剪纸仿佛变得随时就可以被‘印’出来,省时之馀还省力。针对这点,刘端嫣直言,无可否认,剪纸确实是一个小众的手艺,但很多人之所以会爱上剪纸,很多时候都不是因为最后的成品,而是大家享受剪纸的过程。她以自己为例,剪纸对她而言是一个学会放下脚步的过程。

“剪纸绝对不允许我们急躁,因为越急躁只会越剪不好。”她分享自己有一位学生是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她来上了一堂课就爱上了剪纸,不过碍于她需要长期照顾生病的先生,所以无法长期来上课。“不过让我觉得开心的是,她会在家自己练习,甚至还会教她的孙子一起来剪纸。”她说,这才是剪纸最美的地方,大概是透过‘剪’,勾出了属于婆孙之间的互动和感情。

 

推荐

剪纸也是一种养生?

刘端嫣不忘强调,透过剪纸,也是一种养生方式。她近期与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剪纸老师张伟清一起合作举办了一场线上活动。“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老师说到剪纸对中风患者的帮助。”她说,或许很多会好奇,中风患者如何用力使用剪刀?但她解释,虽然还不能握剪刀,但可以撕纸,撕纸也是剪纸技巧之一。

另外,除了老人、病人,她也说道,剪纸对于促进小孩的小肌肉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剪纸还可以训练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我曾有遇过一些小孩平时是非常活泼坐不定的,但当他们来上剪纸课时,他们竟然可以非常专注完成他们的剪纸作品。”

她认为,小孩学习剪纸的接受度因人而异,喜欢手工制作的小孩容易明白、很快上手,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剪,他们认真的模样很讨喜。面对迅猛而强势的网路革新大潮,剪纸艺术或许和其他传统民间艺术的遭遇相似,在时代浪潮下可能被遗忘。但总有一群人,他们会不计算成本时间,以行动让更多人知晓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作出更多努力。

 

报导: 裴萱

摄影: 姚春显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feminine/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