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拉辞世|清廉施政中庸待民 被称廉洁之父 安华悼念: “他心怀大爱”

我国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于4月14日逝世,享年85岁。
据马新社引述卫生部前部长兼阿都拉女婿凯里透露,阿都拉是于晚上7时10分在吉隆坡国家心脏中心去世。
阿都拉曾于2003年至2009年担任大马第5任首相。
2024年,阿都拉曾被诊断患肺部问题,已送入国家心脏中心加护病房,接受治疗。
为向前首相敦阿都拉表达敬意,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阿都拉于1939年11月26日在槟城甲抛峇底出世。
他早期在槟城受教育,1964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回教学系,并在同年加入巫统。
他在参政前曾担任过文化、青年及体育部副总监。
从政30多年来,他曾担任的内阁职位包括首相署部长和外交部长。
在前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失势后,他于1999年初获首相委任为副首相。另外,也以巫统副主席身分任代署理主席一职。
阿都拉为我国第5任首相,他是在2003年10月31日接过前首相敦马哈迪的领导棒子。
2004年全国大选,由阿都拉领导的国阵狂横扫90%国会议席,未料在2008年大选,国阵却遭受重挫,首次失去下议院绝对多数席次优势和5州的州政权,阿都拉亦遭党内人士逼宫下台,最终在2009年4月卸下首相职务。
时评圈对阿都拉受委副首相有种评价是当年的巫统副主席或高层当中,阿都拉对马哈迪的威胁最小。
【少年篇】
敦阿都拉巴达威于1939年11月26日在槟城甲抛峇底出世。其父亲阿末巴达威阿都拉是一名巫统领袖,他深受父亲的政治理念影响,对政治始终不离不弃。
他早期在槟城受教育,1964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回教学系,并在同年加入巫统。
他在参政前曾担任过文化、青年及体育部副总监。
从政30多年来,他曾担任的内阁职位包括首相署部长和外交部长。
在前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失势后,他于1999年初获首相委任为副首相。另外,也以巫统副主席身分任代署理主席一职。
【家庭篇】
阿都拉与其夫人拿汀英敦玛末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上市公司斯可米集团负责人卡玛鲁丁,女儿则是卫生部前部长凯利的妻子诺里。
然而,拿汀英敦玛末因不敌乳癌而病逝,随后敦阿都拉再婚,迎娶珍妮阿都拉。
另外,在阿都拉母亲拿督凯兰哈查眼中,他过于善良,而心软及诚实是他的死穴。他从不与人争吵,更不曾顶撞母亲。
敦阿都拉在2003至2009年担任首相逾5年期间,历经丧偶及再婚,先是2005年原配恩顿因病逝世,后在2007年迎娶恩顿前弟媳珍阿都拉。
凯里是前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的女婿,深得对方信赖及器重。
【从政篇】
阿都拉于1964年加入巫统。
1969年至1971年,曾担任国家安全理事会的助理秘书。
1971年至1973年,出任文化、青年及体育部总监。
1980年,时任首相敦胡申翁提拔他以槟州甲抛峇底国会议员身分出任直辖区部政务次长。同年9月,获擢升为直辖区部副部长。
1981年,调升首相署部长。3年后即1984年,获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器重,委予高职,执掌教育部。随后在1986年调任国防部长。
1987年,联合东姑拉沙里和慕沙参加党选,虽中选副主席,过后仍被撤除部长职位。新巫统在1988年成立,而他受委为最高理事会成员,较后再受委为副主席。
1989年,他再受委代表新巫统出席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被选为社会重组小组主席,也在1990年,蝉联副主席。
此外,内阁在1991年改组中,马哈迪委任他为外交部长,其中所含的政治意义深远。
1993年,在巫统改选中不敌以纳吉、慕尤丁和莫哈末泰益组成的宏愿队伍,失去副主席职位,不过被马哈迪委为最高理事会成员。
1996年,阿都拉重夺巫统副主席职位,并在1999年1月8日受委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同年2月5日,受委任执行巫统署理主席的职务,在2000年党选中,不劳而获,中选为署理主席。
在2002年6月25日,马哈迪在巫统最高理事会上宣布在2003年10月退位,并指定阿都拉为其继承人。
2003年10月31日,出任首相。2004年大选,领导国阵狂胜对手,然而在2008年大选,他带领的国阵首次失去三分二的绝对多数议席的优势和五个州政权,导致他面对巫统内部的长期施压逼宫。
2009年4月3日宣布卸任,随后获端古·米詹·再纳·阿比丁授予“敦”头衔。
我国第四任及第七任首相敦马哈迪、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及第六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
【荣誉篇】
2001年5月25日:前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曾获SPNS勋衔。该勋衔主要颁发予曾经对皇族或州政府作出优越服务者。
2016年3月25日:内阁在2016年革除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国油顾问职,因为马哈迪医生不再支持当时的政府,尤其是和反对党领袖一同推介人民宣言,而革除马哈迪国油顾问职。随后,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委任敦阿都拉巴达威接任该职位。
2014年3月30日:德国《明镜》周刊揭露,前首相敦阿都拉巴达威曾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工作名单上的“榜首”,全球共有122名国家领袖遭到美国国安局监控。
2012年2月27日:敦阿都拉巴达威提倡“现代回教”包含维护自然生态元素,而获得AUCMS颁发环境卫生学荣誉博士学位。
2009年9月1日:敦阿都拉巴达威是马大文学系回教研究学士生,而他曾被委任为大马回教知识研究所(IKIM)主席。
2009年8月6日:为了表扬敦阿都拉巴达威在农业领域的贡献,特别是把博特拉大学提升为农业为主的大学,而获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亲自颁发的博特拉大学(农业发展)荣誉博士学位。
2009年7月5日:敦阿都拉巴达威对国家和社会民主发展做出贡献,也获得位于新笃的北方大学颁发的荣誉(民主)博士学位。
2009年5月6日:敦阿都拉巴达威在担任首相任期所推出的走廊计划概念,从而刺激我国经济增长。这项计划也获得良好的反应,而获当时担任首相的纳吉委任敦阿都拉巴达威为国家发展走廊顾问。
2009年5月1日:敦阿都拉巴达威曾经加入马航的团队,并受委为马航的顾问。
2009年4月3日:敦阿都拉巴达威在69岁时,受赐封“护国英明的统治者”(SMN)的敦勋衔。
2007年9月3日:敦阿都拉巴达威获国家英雄DBSJ勋衔。
2007年3月30日:苏丹阿末莎殿下颁发斯里英迪拉马哥打皇室(DK)勋衔予敦阿都拉巴达威。
2007年3月12日:敦阿都拉巴达威曾获美国拿破仑希尔(Napolean Hill)基金会颁赐的“全球卓越领袖”奖予敦阿都拉巴达威,以肯定他的杰出领导能力,同时也是他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最佳证明。
2006年11月10日:敦阿都拉巴达威曾获国际摩托艇联盟(UIM)主席拉夫弗凌赐封Grand Commander勋衔。
2006年7月20日:敦阿都拉巴达威获印尼大学颁发荣誉人文学博士。
2006年1月21日:敦阿都拉巴达威获封D.U.K勋衔。
2005年9月4日:敦阿都拉巴达威获颁大马科学学院颁发的名誉院士学位予敦阿都拉巴达威,以表扬他的领导才能,以及推动大马科技及革新知识的发展,对社会及国家经济方面的贡献。
安华悼念前首相敦阿都拉 “他心怀大爱”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向已故敦阿都拉遗孀珍阿都拉、阿都拉的女婿凯里及其亲属致以最诚挚的哀悼。
安华今日在脸书帖文称,自己仍清晰记得,最后一次探望阿都拉时,他身体已非常虚弱。
“然而,当我们的双手相触时,他那模糊的眼神依然闪烁着慈爱与宁静的光辉,那份祥和从未消退。”
安华形容,在风起云涌、压迫紧张的政治步伐中,阿都拉始终是那位带来宁静的人。
“他以满怀礼仪与仁爱的态度接纳我,尽管我们曾在政治立场上分属对立阵营。这正体现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豁达胸襟。”
安华也赞扬,阿都拉不仅是一位领袖,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的人。
“他在马来西亚的政治权力叙述中带来了全新视角。
“通过“文明伊斯兰”理念,他成功将进步与发展的追求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在他的领导下,我们见证了司法改革、行政透明度的提升,以及各项制度的强化。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称,前首相敦阿都拉不仅是一位领袖,更是一位胸怀广阔的人,其为马来西亚的权力政治带来了全新的叙事方向。
“他也是一位为人民争取话语权的改革者,通过开放媒体空间与鼓励公众参与,让民众的声音得以自由表达。他的施政重心围绕着第九大马计划,推动经济成长,特别关注人才培养与乡区发展。
“然而,超越所有这些成就的是──阿都拉让我们明白,领导力之中也可以充满人性与温情。
“他以一张不动怒的脸孔领导国家,以不紧握权力的双手施政,即使遭受无数攻击,也从未提高声量。”
安华表示,自己仍深深记得,当他处于人生最黑暗、最痛苦的时刻时,阿都拉也从未以恶言加伤。
“这就是阿都拉的为人──即使有能力反击,他始终选择和平与宽容。”
安华表示,全国上下都会为这位平易近人的国士的离世而悲痛。
“愿你一路走好。马来西亚永远铭记您所付出的恩情与智慧。愿真主将您的灵魂安置于义人之列,赦免您的过错,并以天堂回报您一生播下的善行。”
新闻来源:南洋商报/星洲日报
图片:互联网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想要买《风采》,网购最方便!
- https://s.lazada.com.my/s.hijNk
-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e-feminine/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femi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