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开打】新加坡疫苗接种者陈思琪:接种疫苗并不可怕

疫情让全球锁国封城人们被禁足,一年了,疫情毫无缓和的迹象,而疫苗成了回到常态生活的最重要的工具。邻国新加坡算是东南亚数一数二疫苗开打的国家,该国从2020年12月30日起陆续为人民接种,也成了很多邻国一个重要的指标。
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服务业,如对航空公司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在航空公司任职空服员长达26年的陈思琪(47岁),毅然选择成为第一线接种疫苗的员工,希望此举能抛砖引玉,消弭其他空服员对疫苗的疑虑与不安。
“自愿成为公司继总裁等人高层职位以下,即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员工,是希望站出来让大家可以看到接种疫苗其实并不可怕。”
陈思琪表示,接种疫苗至今对她身体并没有带来任何的问题。
接种第二剂疫苗 身理反应—疲累
很多人担心疫苗的副作用,但却忽略新冠肺炎是可以致死,对她来说,以目前的情况,要病毒自动消失已经是微乎其微,而冠状病毒并没有特效药可治,航空业与其他相关的经济活动遭受没顶式的打击,再如此耗下去,对很多领域所带来的杀伤力会更大。
“在大瘟疫时代下,如果接受疫苗接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为了我的飞行生涯,也为了保护社区安全,这是责无旁贷的事。”
她第一支疫苗是在1月17日接种的,当时并没有出现任何异状及不适,除了左臂酸痛了一天不能上健身房以外,没任何大碍。第二支疫苗则是相隔21天后,也就是2月7日那天接种。
“第二剂会比较有感,除了左臂依然酸痛,人也比较累。大部分同事与朋友也是这个感觉,很多人打了第二支回家就矇头大睡。也有零星几个同事打了之后身体其他部位感到酸痛,或是发烧,吞了退烧药就没事了。”
她说所有的不适反应基本上都会在打针后20至36个小时内消失,而接种疫苗至今对她身体并没有带来任何的问题。陈思琪本身并没有任何药物过敏,除了16岁那年进行了一次切除胸部肿瘤的手术,也没什么病史。如果更多健康的人出来接种,证明疫苗无害,也好消除人们对疫苗的顾虑及犹豫不决。
接种疫苗之前 做足功课、减低忧虑
而她在接种疫苗前,就事先做了一些功课。“我在疫苗面市之前就有做了一些功课,细读了各家公司的研发背景与研究的数据,所以顾虑会少些。”
每个人都会对疫苗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后遗症感到担忧。“人类总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这是自然的,但是,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具备基本医疗常识,可以消除成见以及疑虑;如果情况许可,也请咨询合格的医生,尽量不去听信偏方或道听途说,多从正确的管道摄取知识。”
而身为新加坡第一批接种者,家人会否对此感到担心呢? 陈思琪笑说:“我只是知会家人,并没有和他们讨论;我的先生则非常羡慕我可以那么快打到疫苗。”
施打疫苗也要注重SOP。
在接种疫苗后她觉得会比较安心,而且也免去了以前每飞一个班就要做几次冠状病毒筛检的麻烦。“我觉得有一个重要的讯息大家必须要懂,即接种疫苗了只代表一个人体内产生抗体,并不排除他是带原者的可能性,所以日常生活,还是一定要小心为上,注意卫生,并维持社交距离。”
对于接种疫苗的立场,她认为,只有在超过七成以上的人口都完成接种了,病毒才有可能因为传播链的中断而消失。“除非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消灭冠状病毒,恢复社会秩序与经济活动,要不然,疫苗是唯一自保与保护家人的选择。而快速全民接种疫苗,就越快达到全民防疫,社会及国家所需要付的代价就越小。”
【同场加映】
- 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件事,你是否还是一知半解呢?家庭医生可以告诉你为什么疫苗接种很重要!【疫苗开打】家庭医生张玮祥:疫苗是让病毒消失的唯一希望
- 说到疫苗接种,药剂师的看法又是什么呢?【疫苗开打】药剂师陈子显 疫苗接种是一场接力马拉松
- 你知道吗,我国有3000人自愿药物试验者负重前行,为什么黎添华愿意当‘白老鼠’……【疫苗开打】自愿药物试验者黎添华: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 作为自愿药物试验者,刘佩华愿意站出来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纯粹为了……【疫苗开打】3000 自愿药物试验者刘佩华:避免医疗体系崩溃的救命初心
采访报导/林艾萱
照片/ 部分受访者提供、截自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