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10月 关爱女性乳腺健康】认识常见症状、自我检查三步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癌是妇女最常见的癌症疾病之一,每30名女性当中,就有一人面对罹患乳癌的风险。
乳癌发病时,并不像无声无息的肝脏疾病,乳癌的早期征兆在乳房是有迹可循的;10月份乃是《国际乳癌预防与治疗月》,为大家整理一些乳癌的资讯,藉此呼吁姐姐妹妹们应定期接受乳房筛检,加强预防意识,须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相当重要!
乳房的构造
乳房是由乳腺管、乳小叶、脂肪结缔组织所组成,乳房约分为6-9大叶,再由许多小叶所构成,其末端有许多乳腺囊,由导管相互连接,主要作用是分泌乳汁。
由乳房而来的淋巴管大部分会流至腋下淋巴结,而癌细胞则可能经由这个管道扩散至淋巴结。
乳癌的常见症状
乳房出现肿块是乳癌的重要徵兆,如出现不痛的肿块、乳房局部变硬。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下列几种症状:
- 出现偏硬的肿块、形状不规则
- 肿块固定在皮肤或胸壁上,且边缘不清楚
- 皮肤出现凹陷、橘子皮变化
- 严重可能出现红肿溃烂
- 乳头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
- 静脉血管扩张及突起
- 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癌是什么
所谓癌症,大多是由恶性肿瘤所引起,乳癌是从乳腺的上皮细胞或小叶生长出来的恶性瘤。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而来,如细胞出现病变时,就可能演变为癌细胞,进而出现过度繁殖的现象。当癌细胞积聚在某个组织或器官,如乳腺管或乳小叶,就会形成肿瘤。
常见乳癌类别:乳腺管癌、乳小叶癌。
肿瘤就像是叛逆的小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失去控制,进而侵犯或破坏其他邻近组织与器官,或经由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器官。
这个叛逆的小子不只会欺负同侪,更可能经由其他管道搞破坏,影响其他区域的优良细胞。也就是说,肿瘤是由近而远的侵犯其他区域,亦可能引发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的原因
乳房疼痛常发生于月经前一周左右,引发单侧或双侧的乳房胀痛,甚至延伸到腋窝或上臂。但是,乳房疼痛并非诊断乳癌的依据,也并非绝对相关,约有八成的疼痛跟乳癌是没有关系的。
乳房疼痛的类型主要有下列三种:
周期性乳房疼痛
常发生于月经来的3~5天内,可能引发单侧或双侧的乳房疼痛,腋窝或上臂可能也有痛觉。
主因是月经週期中,卵巢分泌雌激素影响乳房所致,直到月经来潮后,女性荷尔蒙消退、乳房组织恢复正常,疼痛自然也会消退,并不需服用止痛药。
非周期性乳房疼痛
平均好发年龄为中年妇女,原因可能包括:不合适的胸罩、良性大肿块、服用雌激素、乳腺发炎(合併红肿热痛)、运动时拉伤或性行为过度激烈等等。
其他如心肌梗塞、心绞痛、二尖瓣脱垂等心脏问题,亦可能误以为是乳房疼痛。
非生理期引起的乳房疼痛
除周期与非周期性的疼痛外,可能还有其他引起乳房疼痛的情况,如单边乳房的肋软骨发炎、乳房切片后的疼痛或肌肉神经抽痛等等。
若经期结束后,或非其他外力因素引起的乳房疼痛,有任何疑虑应立即就医,才能做最准确的判断。
乳癌的高危险群
哪些族群发生乳癌的机率较一般人高,必须特别留意呢?
-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的细胞增生
- 有乳癌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一等亲姊妹曾患有乳癌
- 未曾生育或三十岁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 初经较早(11岁前)或停经较晚(55岁以后)
- 任一侧乳房曾经得过乳癌
- 饮食喜爱高脂肪食物、酗酒者
- 长期使用贺尔蒙补充剂
除上述高危险群之外,还有一个危险因子须特别介绍,那就是“乳癌基因”。
乳癌的病程
你也许会好奇,癌细胞究竟是如何扩散与变化的呢?
以乳腺管为例,乳房内的细胞管壁原都是正常无异的,也会有正常的组织增生;当增生的正常细胞发生变异或失去控制时,就容易衍生为原位癌细胞(癌细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层内,并未侵入周围的乳腺组织);一旦癌细胞失控并开始扩散,可能突出管壁,甚至经由血液及淋巴液转移到其他器官。
乳癌基因是什么
乳癌的形成与某些特殊基因的突变有关,如 BRCA1 与 BRCA2 基因,根据研究,约有5-10%的乳癌来自遗传。有乳癌基因者,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龄比一般妇女提早约10年。
此外,乳癌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更高达30-50%不等,罹患乳癌的机率相当高,因此,乳癌基因 BRCA1 与 BRCA2 的检验亦有其必要性。
乳癌基因会遗传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旦乳癌基因发生突变,其后代约有50%的机率带有此突变基因,不仅乳癌罹患率增加(男性也会),这些家族成员罹患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机率也会相对提高。
若有以下情况,已属高危险群,强烈建议必须接受 BRCA1 与 BRCA2 基因筛检:
- 家族成员先后罹患乳癌或卵巢癌
- 家族中以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五十岁前罹患乳癌
- 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
乳癌的严重度分期
乳癌一般可分为乳小叶癌及乳腺管癌,分期的目的除了瞭解癌细胞的侵犯程度外,也是评估治疗方式与预测发展状况的依据之一。下面依肿瘤大小、淋巴结的转移程度分为四期:
第零期:属于原位癌,意指在乳腺管或乳小叶末端的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范围侷限在乳腺管内,可说是最早期的徵兆。
第一期:乳房肿块小于2公分,且无腋下淋巴结转移。
第二期:乳房肿块介于2-5公分,淋巴结可能未转移或少部分转移。
第三期:乳房肿块大于5公分,皮肤出现明显的变化,如红肿、溃烂、橘皮样,且大部分的淋巴结已转移。
第四期:癌细胞已转移到远处器官,如肝、肺、骨骼。
还是提醒大家,乳癌若能即早发现,越有机会做乳房保留手术,更能有效控制癌细胞扩散,提高存活率。
乳癌自我检查
早期发现异状,不仅能提高存活率,治疗效果也较佳。所以平时应定期自我检查,就能及早察觉乳癌征兆。
以下为大家介绍自我检查方式与步骤:
检查前,必须将五指併拢以指腹按压,范围以胸骨为中线,按压锁骨下缘、腋下及肋骨下缘边界。
第一步,双手垂直放松,观察乳房形状是否突然改变、有无异常肿块、皮肤凹陷或红肿。
第二步,抬起右上臂,左手按压右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顺时钟检查,由内而外摸索三至四圈;左侧乳房则换右手按压,方式亦同。
第三步,採平躺的姿势,右肩下放一靠枕,右手弯曲置于头后,以步骤二方式检则右侧乳房,左侧乳房亦同。
第四步,除了乳房,也须检查腋下淋巴是否肿大。最后以两指挤压双侧乳头,检查有无异常分泌物。
乳房肿块是什么?
在自我检查过程中,摸到肿块时总让人心生恐惧,害怕是不是得了癌症。其实你大可不必惊慌,因为有百分之九十的肿块是属于良性的,这种良性肿块主要分为三种:
乳房纤维腺瘤:
是15-35岁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方面常见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发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触诊时表面较圆滑、边缘明显,且可移动。
目前研究虽排除纤维腺瘤演变为乳癌的可能,但纤维腺瘤若频繁出现,或有家族病史的妇女,发生乳癌的危险率较高。
乳房纤维囊肿:
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近更年期较为常见,此类型的肿瘤大多出现在单侧,唯有少数20%为两侧性。纤维囊肿常于更年期后消失,转变为乳癌的机率也较低。但是,若切片检查有上皮增生的情况,发生乳癌的危险率将可能提高2-5倍,
常见症状为妇女月经来潮前,因囊肿胀大而引起的乳房疼痛,少数病人的乳头可能有分泌物。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且触痛,但肿块边界不明显。可以止痛药治疗,或选择较合适的胸罩以减轻不适感。
乳房囊肿:
好发于更年期的女性,少见于35岁以下,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囊肿一样,是属于良性的,外表虽然成坚硬状,但内容却充满液体。
虽然上述三者皆属良性肿瘤,但仍需要进一步就医诊断与定期追踪,尤其是乳癌的高危险群。若是肿块越来越大或数量增多,亦可能恶化为癌症,早期治疗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预防乳癌饮食原则
海藻类:
海带、海藻富含叶绿素,具有抗癌作用,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与类胡萝卜素可对抗自由基。
纤维素: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全谷类,多吃高纤食物能降低乳癌的发生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纤维能阻止代谢易致癌的动情激素,也能降低血中动情激素浓度,若血中动情激素浓度高,就容易罹患乳癌。
十字花科蔬菜:
如高丽菜、甘蓝菜、花椰菜、白菜等,利用简单的川烫、蒸煮,能保留抗癌的营养素。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合物,能减少体内的动情激素来避免诱发乳癌,并具有抑制乳癌细胞产生的功能。
Omega-3 脂肪酸:
在饮食中并不是要完全避免脂肪,而是摄取“好的脂肪”。如深海鱼类:鲔鱼、鲑鱼、沙丁鱼、鳕鱼等,这些鱼肉富含 Omega-3 脂肪酸。因前列腺素会引起发炎反应,而 Omega-3 则具有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
请控制脂肪摄取:
高脂饮食可能增加乳癌的发生率,一般民众应做好饮食控制,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肠道细菌会将高脂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转变为动情激素,这些动情激素则可能有致癌的风险,它会储存于乳房的脂肪组织,提高乳房细胞病变的机率。高脂食物如:肥肉、五花肉、香腸、火腿、奶油、油炸食物等。
资料摘自ihealth /整理:CW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心动想买《风采》吗?我们在Shopee上架了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https://goo.gl/forms/aJJnCpWGRo06WGgY2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https://forms.gle/JCeTBtKNCvYfFLV86
- Whatsapp:将 0376638168 加入通讯簿,随即发送“我要订阅风采WhatsApp”即可快捷接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