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保健|掌握食在的知识 避免食物中毒

保健|掌握食在的知识 避免食物中毒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获得安全、营养、美味和健康的食物是所有人的基本人权,如果食物不安全,那它就不是食物了!

每年的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它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鼓励人们采取行动,以帮助预防、发现和管理食源性风险,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作用。如此一来,为做好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准备,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下为你和家人应该知道的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参考。

食物中毒元凶 你必须知道!

1.肠炎弧菌

常见食物:海鲜、鱼类、贝类或其受污染的相关制品。

2.米酵菌酸

常见食物:米制(河粉、肠粉、粿条、年糕、米粉等)、玉米制品、椰子制品、‘蕈菇类’像是木耳、白木耳。

3.李斯特菌

常见食物:生牛奶和用生牛奶制成的食品、加工肉类(如热狗、午餐肉)以及未经清洗的生食农产品等。

4.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食物:因处理的烹调人员身上有伤口或口鼻等细菌感染食物所导致,常出现在生菜沙拉、便当、面包等即时食品。

5.仙人掌杆菌

常见食物:米饭类、浓汤、肉汁肉酱等。

6.沙门氏杆菌

常见食物:受污染的禽肉、鸡蛋、牛奶等乳品。

7.大肠杆菌

常见食物:受污染的牛肉及奶类制品,蔬菜、瓜果、果汁、乳酪等。

8.肉毒杆菌

常见食物: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

9.诺罗病毒

常见食物: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饮料例如即食食品、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及鱼贝类等。

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

常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原因有食品加热处理不足、食品未妥善保存、食品调制后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生食与熟食交叉污染、烹调人员卫生习惯不良、调理食品的器具或设备未清洗干净及水源被污染等。

食物中毒症状?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烧、头痛及虚弱等,有时候伴随血便或脓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状都会同时发生。

因年龄、个人健康状况、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种类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不同,都会影响中毒症状与严重程度。抵抗力特别弱的人症状会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因为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状通常会持续1天或2天,有些会持续1周到10天

食品安全 从你我自身做起!

食品安全除了是政府、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民众能够从‘从家开始’响应世界食品安全日,做好自我的食品安全与维护。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那是因为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提醒大家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例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譬如注意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10.认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达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推荐

生食熟食分开收纳

生食与煮好的熟食一定要分开摆放,而且在摆入冰箱前,一定要先用分装袋妥善地包好。若是一、两天内就会食用的青菜,可先用干净的纸包好,再放入收纳袋,若份量较多的青菜,可先洗切好再放入保鲜盒。根茎类例如地瓜、芋头则可放在室温保存,罐头或干货等常温储存的食品,可以直接摆入厨柜。

除此之外,海鲜、肉类等生鲜类食品,建议先分装成每次要使用的份量,当天烹调的尽快放在冰箱冷藏室,冷冻食品则尽速放在冷冻库,务必维持冷链不断。

在冰箱内的摆放位置也有学问,清洁度较高的熟食放在上架,清洁度较低的生食置于下架,这样可避免生食流出的血水污染下层的熟食。

很多时候,家庭主妇在检视冰箱时会发现,其实有三成的食物都被我们浪费掉,所以定期清理冰箱这个动作,不只是维护我们的食品安全,也是一种惜食的态度。

冷藏、复热 温度够不够

大多数人都以为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饭放进冰箱保存就可以安全地取出、复热后再食用。来自台湾营养师黄淑惠在一项访问报道表示,如此处理隔夜菜的作法,食安的疑虑很高,若是隔夜菜保存不当,例如冷藏保存温度不够、复热温度不够等,恐遭细菌汙染,吃下肚后,易引发肠胃炎、食物中毒、腹膜炎、菌血症、败血症等问题。

她解释,吃剩的鱼虾等海鲜不耐存放,裂变快,易产生细菌、毒素;太阳蛋、溏心蛋等半生不熟的蛋,若蛋切开了一定要吃掉,以免孳生细菌;吃剩的隔夜叶菜,再加热会释出亚硝酸盐,若又吃下蛤蜊、透抽等含胺类食物,容易产生亚硝胺致癌物,易食物中毒,也易致癌。

红烧肉、滷肉、鱼肉、蔬菜、米饭等是家中餐桌上常见的‘剩菜剩饭’,但常有亚硝酸盐过量、钠含量过高、细菌孳生等问题。如果吃不完变成剩菜剩饭,可以放入保鲜盒密封好,再放到冰箱保存、冷藏温度至少在4℃至7℃间,避免细菌、致癌物质产生。

不想让隔夜菜产生病菌?用FAT TOM保护自己和家人

隔夜菜是节俭美德,还是隐形的健康炸弹?隔夜菜该怎么吃才健康呢?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牢把饮食关,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科学界有个6大因子,又称为《FATTOM肥汤姆》原则,如果控制好,可以降低减少食品危害与食物中毒的风险!

F (Food):脂肪,特别指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肉、鱼、豆、蛋等。

A (Acidity):酸度,在略酸的环境下,细菌容易滋生。

T (Time):时间,不免暴露在危险温度过久,

T (Temperature):温度,上述危险温度为37~42℃

O (Oxygen):氧气,几乎所有致病菌都喜好氧气。

M (Moisture):湿度,水分过高的食物容易腐败。

除了把握上述原则外,食用隔夜菜,专家说‘最重要的还是相信自己的感官’,若感受到隔夜菜已经有怪味了,就不应再吃;心里有些怀疑时,储藏时温度降低一点、复热时加热久点。掌握原则,外食、隔夜菜,还是一样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整理:cw / 摘自网络资料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