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中风年轻化 |全球每4人就有1人中风!年仅39岁健康男也中招

中风年轻化 |全球每4人就有1人中风!年仅39岁健康男也中招

根据世界中风组织(WSO)最新数据推算,全球每4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会经历中风,较2016年每6人1人罹患中风的比例大幅上升,风险激增33%

中风分为两大类型——栓塞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医学数据显示,前者约占所有中风病例的八成,主要由脑血管粥样硬化狭窄导致血块阻塞,或心律不整引发血栓,随血液流向大脑形成栓塞。

示意图。

案例分享:39岁健康男患隐源性中风 靠双手动作辅助康复

39岁的高先生从事市场管理,生活健康、不烟不酒,热爱越野跑步,身形健硕。某日,他发现自己经常撞到家具或行人,症状持续多日后前往诊所,后被转介入院检查。

经电脑断层扫描发现,他的右后枕叶大脑约有3×5厘米脑组织坏死,导致左偏盲,即双眼失去左半边视野。这正是他频繁撞到人和物的原因。

入院期间,医生安排多项心脏及血管检查,仍无法找出明确病因,最终确诊为隐源性中风(Cryptogenic stroke)。此类中风患者无传统高危因素,占所有中风个案约三成。

高先生出院后每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亚士匹灵,复诊时虽自述康复缓慢,但明白恢复正常脑部血流对复原至关重要。护士建议他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扭颈,并多做双手向上划圆动作(类似游泳划水),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辅助视觉功能恢复。

医生处理隐源性中风时,会为患者安排脑血管造影、长时间心电图监测,部分甚至需植入心律监测器,追踪1至2年心跳情况。目前治疗方式仍以药物控制为主,目标是防止再次中风。

专家拆解中风4大高危因素 常吃一类食物风险增70%

中风是由于血块突然堵塞脑血管所引起的意外性事件,可由单一突发因素或多种潜在风险共同作用而形成。以下4类中风“隐形杀手”,你可能从未留意过:

1. 过度运动也会中风?

高强度运动可能增加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风险,而心房颤动正是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有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罹患心房颤动的风险高出一般人10倍。建议运动前后务必做好热身和缓和运动;日常可选择中低强度全身运动,如瑜伽、八段锦,维持心肺健康之余,也更安全。

示意图。

2. 慢性发炎体质提高中风风险

身体慢性发炎状态会活化血小板,增加血栓形成机率。研究指出,常吃高加工食品(如饼干、蛋糕、汽水)的人中风风险高出70%。此外,压力、睡眠不足及经常摄取含添加剂的食物都会加剧发炎反应。预防之道在于:多吃天然原型食物、规律作息、保持情绪平稳。

3. 不良姿势影响颈部血管

除了粥样硬化外,颈动脉受压、扭曲亦可能引发中风。常见高危动作包括仰头洗头、侧头打电话、跑步低头、长时间看手机等。这些习惯或造成血管受压,建议大家日常维持正确坐姿,每天花5至10分钟做“收下巴”动作,既可缓解颈肩不适,又能保护血管健康。

推荐

4. 心脏隐藏血块难以察觉

血块可能藏在心瓣下或左心耳内,若遇剧烈情绪波动或血压升高,血块松脱后随血液流入大脑,引发中风。部分高风险个案可考虑进行“封堵左心耳手术”以降低风险;不过稳定情绪、减少刺激,也有助预防血栓生成和意外发生。

中风可防可控 及早察觉至关重要

无论是传统中风或隐源性中风,健康生活习惯都是第一道防线。一旦发现如手脚无力、说话不清、视力模糊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急症室求医,把握黄金治疗时间,提升康复机会。

–中风不等老,人人都有风险,关键在于防患未然。

资料摘自: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及健康学院高级讲师朱贤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