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金门(上篇)——寻狮之旅

金门算是一个冷门旅游点,一座小岛在过去的时代经历了无数战争,直到近几十年才停止。
对于第一次去金门的我来说,这是一个隐藏着浓浓文化与历史的一座小岛,而这个小岛过去背负着很多痛苦,心酸。
很多人都去过台湾,但是就连台湾人都很少去“台湾金门”。
台湾金门是厦门湾的岛屿,与厦门市距离约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军事岛屿。据说当年郑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门岛最高点太武山(253米)于岛东部,金门岛矿产有花岗石、瓷土等,特产金门高粱闻名遐迩。
因生活不易,居民多从事小规模的农耕渔捞,或从戎征戍。因此当地居民,除了官宦门第外,绝大多数是农、工群众及少数交易买卖的商贩。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所衍生的文化特质,有高尚尊贵和粗俗简略两个极端。但真正金门人的生活文化,应该还是以平民大众为主的民生百态。
[下蘭]手持令旗、有葫蘆標識的風獅爺。
风狮爷*金门永远的守护神
金门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金门人的住屋四周多有避邪物,像八卦镜、屋墙有风狮爷等等。
让我感觉最喜悦的就是风狮爷。
古金门植物丰富,有四大林区,分别是双乳山林区、丰莲林区、鹊山林区、太武山林区。
但自中国元朝以来,因为大量砍伐森林,来发展盐业,到了明朝,中国沿海的海盗侵扰,金门又正值要冲,常遭到倭寇纵火烧林。
据说郑成功抵达金门之后,砍林造舰,实施坚壁清野战术,种种因素致使金门植被遭受破坏,使得风害更加强烈,福建其他地区也受影响。当地居民为了防止风害,设立了风狮爷来镇风止煞。
安岐風獅爺。
风狮爷的造型主要有立姿、蹲踞两种,立姿在比例上四肢显得细小,高度达385厘米(安岐村风狮爷)。
最小有东珩风狮爷(22厘米),刻工技巧粗糙细致不一,主要在脸部表情,一般为圆眼凸出,狮鼻头宽阔,呲咧大嘴,或露出牙齿。
表情有凶悍、露齿含笑,也有狰狞像,或一脸稚气。
金門風獅爺。
风狮爷又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是福建省的一种地方民间风俗。
风狮爷的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
金门人在建物的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的狮子像,用来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镇煞,表达了中国民间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而金门人相信,风狮爷会带给村境平安。
旅后感*
风狮爷安抚了我的心
金门曾经经过战争,到现在也保留了很多当年抗战留下的文物,是一个值得去了解的部分。
唯独让我更加感兴趣的就是风狮爷,因为这个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金门人,都避免不了膜拜风狮爷。
而且风狮爷的肖像覆盖整座金门岛,这是一个必须达到共同信念的金门人才能做到。
风狮爷不同的肖像,让我更加感觉温暖与安心。
(明日待续)
- 随团报道:Gino Lee
- 部分图片提供:TheSocialers (www.socialersmedia.com)
- 特别鸣谢:台湾观光局吉隆坡办事处 / 金门观光处
■详尽内容:第697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