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周末才回家 这个妈妈合格吗?

父亲:黄国强
职业:大专科系主任 (Head of Program)
年龄:45岁
母亲:赵靜妮
职业:赛斯催眠治疗师
年龄:43岁
女儿:黄筱晴
年龄:10岁
妈妈的话:那一刻,很不舍……
站在电梯前,回望铁门关上的那一刻,抱在保姆怀里的宝宝,小脸蛋的肌肉瞬间往下跌,我的心情也跟着往下沉,好沉重、好不舍。看着宝宝讶异的眼神,仿佛在问:“见完新朋友,怎么我们不是一起回家呢?”
碍于我向来对半夜起床和熬夜的印象是负面的,对于初次当妈的我,内心总有股莫名的焦虑和恐惧,所以没有信心可以夜夜起床亲自照顾好宝宝;加上我们的父母健康上的限制,我们夫妻俩不想为难长辈们,最后无奈地决定把宝宝寄宿在保姆家。
从那天起,我和先生开始体验周末父母的生活,每到周六中午,下班后就把孩子接回家。其实保姆家距离不远,但因考虑到会打扰人家,所以平日我们不常登门,这样把孩子送去别人家寄宿,让我们觉得和孩子的距离好遥远。
曾经无数次反复问我自己,天下母爱不是最伟大的吗?可是为何身为母亲的我不能为了孩子而勇敢面对半夜睡觉需要起身的恐惧?难道我不够爱孩子?当时我对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妈妈开始产生疑惑了。现在回想起来眼睛突然有点酸酸的、湿湿的,我这才知道,事情虽已过去了,心情却还没过去,心里仍有丁点的自责、愧疚的感觉。
亲密感,需要时间……
我是个重视事业和蛮自主的职业女性。我并不会因为有了孩子在工作上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兴趣还有学习的时间。幸运的是,我的另一半从来没有以升格为妈妈的因素来束缚我。
就在这时候,疑惑的声音开始在脑海里浮现:我是不是把陪伴孩子与孩子互动的责任摆在第2位置了?我是不是与孩子不够亲密?怎么会这样呢?
后来经过不断的学习,我开始明白,原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每一位父母在孩子生下来后就自然地与孩子产生亲密的连结。
就我自己而言,我对孩子的亲密感是在后天渐渐培养出来的;而先生则因为自己曾经当过周末孩子,透过自身的经历,了解到要重视与孩子在一起共度的时光,无论时间多或少,都要用心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而当中少不了诚实的自我面对……
学习新时代观念……
参考耶鲁大学珍藏资料赛斯身心灵思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计划书,孩子当然也有。当中包括了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选择谁来当自己的父母、拥有什么样的体魄,也是孩子生命蓝图的一部分。每一项选择的背后都有其特别的意义,而且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会透过不同的生命经历丰富自己的内在,与环境独特的彼此合作让心灵发展和成熟,完成其生命存在的价值。
身为父母的则要不断精进学习新时代的身心灵观念,了解生命的意义,才不会因为让孩子当了周末宝宝而不断背负自责内疚的情绪,因为没有负担的情绪才能启动真实情感的交流,才会提升亲子互动的品质。当我们大人越了解自己的内在感受,就越能够与孩子聊真心话,亲与子之间才能互相理解彼此真正的感受,进而达到彼此真心且亲密的连结。
■详尽报道:第657期《风采》
想预购 ⇊ ⇊
http://www.lifemagazines.com.my/form
电子版 ⇊ ⇊
http://www.lifemagazines.com.my/digital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