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大S骤然离世 集体悲伤的背后反思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大S骤然离世 集体悲伤的背后反思

在华人社会,明星的离世往往会引发超越个人层面的情感共鸣,并形成一种集体性悲伤,这不仅是因为明星的作品和公众形象深深植入大众记忆,更因为他们的生命轨迹往往与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和梦想紧密相连。

而大S(徐熙媛)的骤然离世,正是如此,她的离去,让人们在震惊与惋惜中重新审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许多人在悼念大S的同时,也想起了自己至亲的离世,或是对未来生离死别的恐惧。集体性悲伤的产生,既源于个体情感的共振,也反映了华人文化中对亲情、孝道与生命流转的深切执念。

正面形象牵动大众情绪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社会教育组组长暨资深讲师廖翠薇硕士表示,大S作为知名艺人,作品和形象在华人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她的公众形象积极正面,是许多人将她视为榜样或精神偶像,所以她的离世会让粉丝感到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精神支柱。

而在媒体广泛报道,社交网络也迅速地形成悼念和回忆的热潮,这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和集体情感的共鸣会进一步放大公众对于大S离世的悲伤情绪。

她认为,大S的离世不仅引发了个人层面的情感共鸣,也深深触动了华人文化中的某些核心观念,比如说白头人送黑头人的观念加深了悲痛感,在华人文化中,父母送别子女是极大的悲剧。

“大S的母亲在白发之年送走自己的女儿,这种场景本身就极具冲击力,让人们感到无法接受,也激发了集体性的同情和哀痛。这也让许多经历过类似家庭悲剧的人产生共鸣,甚至引发对自身亲情的反思,从而强化了集体性的情感宣泄。”

廖翠薇接受《风采》访问时指出,华人对‘人生未竟’的悲悯情怀,除了亲子关系,华人文化也普遍对‘未竟之事’抱有深深的惋惜。大S年仅48岁离世,人生仍处于‘黄金阶段’。

“她本可以继续陪伴家人、继续发展事业、继续享受生活,但突然的死亡使一切戛然而止。这种‘人生未完成’的遗憾,让人们更容易被悲伤情绪席卷。”

虽然大S的离世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会引发悲伤,但华人文化中的‘白头人送黑头人’的禁忌、对母亲角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人生未竟的深层遗憾,都使得这次事件更具情感冲击力,从而引发更广泛的集体悲伤。

引发人生无常的焦虑与恐慌

此外,公众对大S的悲伤,既是对她个体离世的哀悼,也是对自身青春记忆的告别;她的形象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有着紧密的交织;比如说,许多人通过她的角色(如《流星花园》中的杉菜)或她在娱乐圈的表现,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结,所以她的离世让人感到失去了一位熟悉的朋友或精神偶像。

廖老师指出,公众在哀悼大S时,确实不仅仅是在悼念她个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投射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个人脆弱性的恐惧,并借此处理自身对死亡的焦虑。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

“明星的猝然离世往往会唤醒公众对死亡的意识。死亡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又常常被回避的话题,而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离世让死亡显得更加真实和迫近,这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最成功、靓丽的人也无法逃脱生命的无常。”

这也可能促使公众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并可能会问自己:“如果我也是突然离世,那我的人生会留下什么遗憾?”这种反思往往伴随着对自身脆弱性的恐惧。

而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离世往往会引起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会将社会中原本分散的焦虑、抑郁或失落情绪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情感爆发点,并在经济压力大、社会不安定的时期,公众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失落。

廖翠薇指出,大S作为一位女性明星,她的一生确实经历了婚姻、事业、家庭的多重压力,她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比如说婚姻中的挑战与选择。

“大S的婚姻生活备受关注,尤其是她的两段婚姻经历反映了现代女性在婚姻中面临的复杂选择,包括如何在婚姻中保持自我、如何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以及如何在婚姻失败后重新开始。”

而身为公众人物,大S的婚姻生活被媒体和公众审视,而这种审视让她不得不面对公众形象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冲突,许多现代女性也在社交媒体和公众视野中面临类似的压力。

无法彻底摆脱传统束缚的缩

此外,在华人传统文化中,生育子女被视为家庭责任的核心,尤其是生育男孩被认为是‘传宗接代’的重要任务,这种观念可能对大S产生了无形的压力,促使她即使面临健康风险也要完成生育。

“大S作为现代女性,她的选择也体现了现代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中的自主性。然而,这种自主性可能与传统观念产生了冲突,导致她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她的经历引发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她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决定,也反映了现代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

在面对这种集体性悲伤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压力,廖老师指出,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个人和群体缓解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是挺重要的。

她说,人们在面对集体性悲伤时,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释放情绪,还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可参与充满仪式感的集体悼念活动如追悼会、纪念仪式等;仪式感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宣泄。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表达情感,大家可以感受到社会支持的力量,这种支持有助于缓解个人的悲伤情绪。”

避免被低质量信息左右情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些媒体、网络频道反复播放大S之前拍摄过的影片片段和访问等等,确实这样的举动可以视为一种媒体悼念的行动,既有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同时是公众情感需求的表现。

但是,这样的举动有可能被解读为‘蹭热度’的行为,也可能带有商业或流量驱动的动机。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媒体的这种行为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他们可能会感到欣慰和感动。但,另一些观众可能会认为媒体的行为过于商业化,缺乏对逝者和其家属的尊重,从而产生反感。

她认为,艺人的离世引发的集体性悲伤,确实有可能成为个体与社会反思生命、珍惜当下的契机,就比如惠特尼休斯顿的离世,不仅让歌迷感到惋惜,也引发了对娱乐圈压力和药物滥用问题的广泛讨论。

廖翠薇表述,虽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新的热点事件上。大S的离世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焦点,但随着新的事件发生,公众的注意力可能会迅速转移。

“但大S作为公众人物,她的离世本身已经是一个重大新闻事件,而抚养权和遗产分配等后续的问题具有争议性和戏剧性,能够进一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这就会延续新闻的热度。”

推荐

无论如何,持续的悲伤情绪可能让公众产生情感疲劳,尤其是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这种疲劳可能导致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度逐渐下降也说不定,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难以长时间沉浸在某一事件中,而工作、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可能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得悲伤情绪逐渐淡化。

“而作为公众的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报道,避免被过度商业化或低质量的内容影响情绪,而大S这场意外,已提升大众对于流感的重视度,至少大家不能以为只是轻微感冒而延误治疗吧,我们常说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珍惜每一次的相处,比一切都重要。”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社会教育组组长暨资深讲师 廖翠薇硕士

~~~~~~~~~~~~~~~~~~~~~~~~~~~~~~~~~~~~~~~~~~~~~~~~~~~~~~~~~~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讯

今年9月5日至7日,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将在Sunway ResortHotel承办第18届亚太地区电话咨商国际大会(APTCC),汇聚超过300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热线服务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发展。

此国际大会是由台湾、日本和韩国于1994年发起,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本届主题为《热线支援的变革:科技驱动、服务模式及助人生态》。活动开放予亚太地区的民众、精神健康专业人员、辅导员、社工及相关机构参与。

3月31日截止早鸟优惠!

欲知更多详情可浏览 : https://aptcc.com.my

 

文:林艾萱

图片:受访者提供、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想要买《风采》,网购最方便!
  • https://s.lazada.com.my/s.hijNk
  •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feminine/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