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身份毕业|学会不期待子女回家

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回家’了?到异地或异国求学深造,毕业后开始工作,成家后组织自己的小家庭……当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父母一定都会感到失落,突然觉得家里空空的少了什么,感觉到不被需要,心中难免空虚失落,好像被掏空了一大块,出现了‘丧失感’。
除了不习惯,还会伴随着许多担忧,但是爸妈因为想念而操之过急的关心,对孩子而言,反而是种压力。
要抚平这种丧失感,必须先开始为自己生活,对孩子放手,照顾好自己,不让子女担心,子女才会有一种有家可归的安心感。
试着换个角度为孩子想想,正在开启自己人生路的他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兼顾,若孩子真没时间,也别太过责怪他们,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碎碎念,和一些不必要的操心,需要的是适当、具体的关怀。
你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失败与成功的例子,你为他们种下预防失败的种子,该如何培养种子让它开花,是子女的问题。
旅日作家刘黎儿也曾有过这种‘空巢症候群’的经验,她是怎么走过来呢?
她和日本职业棋士王铭琬结婚30多年,育有2子,都各自成家立业,家里的晚餐时光不再热闹,孩子房内的灯光不再亮起,父母容易产生‘孩子不需要我了’的失落感,刘黎儿鼓励正在经历这个阶段的大家:“从父母亲的身份毕业,走入人生另一个阶段。”
‘空巢症候群’是形容儿女脱离父母的状态,也是让父母‘练习脱离儿女’的机会,“自己不再是某某的妈妈,终于能当你自己了!”她认为,不需要耗费心力在小孩身上,是多么值得开心的事,开始做自己吧,这样孩子们也会更放心!
孩子离家之后,父母可以重新规划家中空间,让住家更适合现况,不过,她补充:“守住旧巢,是为了当子女最大的心灵港湾。”子女离巢,父母一定要给予祝福,也要让孩子知道,‘你们随时可以回来!’另一方面,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也是空巢期父母的功课,因为对方仍是此生最重要的依靠。
刘黎儿认为,过去因为父母身份,免不了牺牲自己想做的事,既然现在不再需要照顾孩子,不如问问自己:‘想做什么呢?’培养兴趣也好、拓展社交圈也好,练习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自己身上。她在儿子们离家后,和先生周游日本,一边经营夫妻感情,一边增加生活经验,也和儿子们有更多话题!
常听到别人感叹:“一转眼,小孩就长大了!”。但子女能独立,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学习照顾好自己,让人生下半场同样精彩,也是父母亲给成年孩子最好的礼物!
资料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想要买《风采》,网购最方便!
- https://s.lazada.com.my/s.hijNk
-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e-feminine/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femi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