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从低调到强硬 普京为什么不能手软?

从低调到强硬 普京为什么不能手软?

这几个月来,普京可说是耍着欧美强权团团转。前阵子看到 NPR 的 Podcast – 普京崛起之路的网络文章,让我们来看看,普京怎样从‘一个发霉的情报员’变成‘像黑手党老大的总统’,这一路走来,像极了间谍影片……

普京(Vladimir Putin),这个已经强势领导俄罗斯 20 年的强人总统,他的崛起,是政治实力的展现,还是只是好运?

时间回到 2009 年一场会议,那是普京与一群俄罗斯工业巨头的会面。试着想像那画面,普京穿这牛仔裤和米色卡吉外套,坐在长型会议桌的最前面,而其他工业老板们,则西装笔挺坐在长桌两侧,心情七上八下地听着普京训话。

俄罗斯各大媒体都在场,整个会议被拍摄下来。

普京口气严厉地质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解决劳工争议?直到我把你们找来之前,你们就像蟑螂一样躲来躲去!”

当着媒体面把这些高高在上的总裁老板们拖到泥巴里蹂躏一番,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齣精心策划好的‘秀’,一个为普京树立形象的噱头。

在把这些大老板当小孩子般骂一顿后,他拿出一份协议,要在场每个人都签名,承诺即日重新开启工厂,让工人返回工作岗位。

普京在这一群人当中,特别针对一个人,那就是坐在最远的 Oleg Deripaska,此人被称作俄罗斯的 Elon Musk(Tesla 汽车创办人),他就是全球第二大铝业‘俄铝’创办人,也是俄国能源集团 E+Group 的总裁。(川普‘俄罗斯门’调查中,也多次出现 Oleg Deripaska 的名字)

“每个人都签了吗?Deripaska 签了没?”普京问。

“我签了。”Deripaska 回答。

“我没看到,再过来签一次。”

普京把那份协议往他左手边的桌上一丢,Oleg Deripaska 只好起身走到普京旁边,弯着腰再签一次。

Oleg Deripaska 签完,把笔放下,走回自己座位。这时普京说:“把我的笔还我。”

那支笔就躺在普京伸手可及的左边桌上,但 Oleg Deripaska 还是毕恭毕敬走回去把笔拿起来交给普京。

看到这段画面,有没有觉得很像在看黑手党电影?普京显然想透过这场会议把自己塑造成黑帮大老,让俄罗斯人觉得他是一个硬汉,一个不好惹的领袖。

这不禁令人好奇,普京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俄罗斯强人总统的?

当人们提到俄罗斯时,一定会联想到普京的脸,这也难怪,因为他已经掌权超过 20 年了。

普京一方面给人一种戏剧化的印象:黑帮老大、穿着背心骑马的狂野汉子,或者潜水寻找古代宝藏的探险家 … 最神奇的是,还真的被他找到古物。当然这一切都是set好的(吧?)为了展现他‘锐不可挡’,就像 007 的 James Bond,可以凶悍也可以温文儒雅,文武双全。说起来,在普京支持者眼里,他说不定就跟 007 一样性感有魅力。

这些戏剧化的形象都是‘做出来’的,但另一方面,普京确实有一个硬汉的形象,那就是俄罗斯的保护者、让俄罗斯重回世界强权的领袖,侵略邻国并杀害异见的西斯大帝。

普京的形象,到底是如何塑造出来的,这些形象又如何帮助他维持大权在握 20 年?普京的政治历程,要从圣彼得堡的逃亡、一场轰炸阴谋,和一齣令他改头换面的真人秀节目开始⋯

【第一章 惊险逃亡】

故事就从普京职涯展开的地方 – 苏联最恶名昭彰的秘密情报单位 KGB 开始说起。

曾于 1998 到 2002 年间派驻莫斯科担任《经济学人杂志》分社长的 Edward Lucas 表示:“普京一开始加入 KGB 时,一点也不耀眼,更不是什么有靠山前途似锦的人物。”

1975 年,普京从法学院毕业后,被招募进入 KGB。那时期的普京,没有什么事蹟,基本上就是个没没无闻的 KGB 人员。

1985 年,普京被派往东柏林的德瑞斯登,那是个穷困落后的地方。外派到哪里,远离权力中心莫斯科,等于丢着发霉。那也就算了,身为一个 KGB 干员,竟不能到冷战间谍角力中心-柏林-伸展拳脚,等于要一个 KGB 自生自灭。

至于在德瑞斯登这段期间,普京是否执行过任何间谍活动,或招募任何西方国家间谍,没人知道。有人认为,普京当时的主要工作,是为国家情报局监视其他人,这个角色在情报单位里,是个很重要,但却极不受欢迎的工作。

在德瑞斯登度过缓慢的 5 年,算算他已经在 KGB 服务 16 年了,他脚踏实地坚守自己的工作,期盼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然而,1991 年,他一直坚守信念的世界在他眼前崩塌了。

突然间,苏联从中央集权的共产主义国家,迅速转变为经济私有化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随即进入一段混乱不稳的状态,管理不善的自​​由市场,成为腐败者的温床。黑帮等犯罪分子趁乱而起,巨额财富被少数高层利益人士掠夺。

一阵混乱中,一个新领导人上台了,他就是叶尔钦。他一上台就试图稳定俄罗斯经济,但他的手法相当粗糙,而且一点都不正规。他执政的行事风格,就跟黑手党一样 – 你帮我个忙,我欠你个人情,以后还你 – 这种老式腐败的作风,让俄罗斯经济与民生更加混乱。

曾于柯林顿执政时期任职国务院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Steve Stanovich 提到:“整个 90 年代,俄罗斯政治就像一幅拜占庭宫廷画,所有围绕在克里姆林宫的高层官员,都围着叶尔钦打转,试图得到他的青睐、影响他的决策;而这些人也确实都得到天文数字的财富。”

看到这边,大家觉得普京在这场政治混乱中过得如何?不可讳言地说,他很沮丧,也很迷失。柏林墙倒塌后,他带着妻小搬回俄罗斯,他在 KGB 的工作不见了,因为 KGB 整个都不见了,跟苏联一起瓦解了。普京的职业生涯走到这里,可说是完全偏离他预期的路线。

幸运的是,普京在家乡圣彼得堡找到一份工作,担任他法学院教授 Sobchak 的顾问。Sobchak 已经离开大学,成为圣彼得堡的市长,Sobchak 与普京重逢后,发现这小子极有潜力,决定在他身上赌一把,因此 Sobchak 任命普京担任他的左右手 – 圣彼得堡副市长。

这份工作对普京来说是个政坛练功场,他在这期间学会了斗争计算尔虞我诈的政治游戏。他当时就曾说过,自己有更高的抱负,他不打算一直在圣彼得堡做个副手。

早年有一部关于普京的纪录片,叫做《Power》,里面有段画面,是普京坐在车内,镜头透过照后镜看到普京的眼睛,覆盖白雪的树林从旁边掠过,普京开口说:“我是 KGB 出身的……”这句话非常不讨好,因为 KGB 是俄罗斯人民对苏联时期最恐惧与最黑暗的记忆。

但是对普京的恩师 Sobchak 来说,这正是他找普京的主要原因。据传,普京当时的办公桌,就在 Sobchak 门口,Sobchak 显然希望普京当个看门犬,监控着办公室的一切,注意有谁来过,又有谁在什么时间离开座位去哪里。普京在 KGB 受训习得的间谍技巧,包括不动声色地监视、在黑暗中进行间谍活动,都为 Sobchak 带来了极大帮助。

1990 年代派驻莫斯科的《时代》杂志记者 Andrew Meyer 提到一个他当年从美国驻莫斯科的外交人员那里听到的故事,他说每次有什里公开活动或餐酒会,普京一定是那个待在角落里的接待人员,他沉默寡言,谨慎低调,毫不起眼,滴酒不沾,而且总是在做笔记。美国人给了他取了一个绰号,叫‘Ghost’,因为这个人总是在场,但却又好像不在。

要进一步探索普京的崛起,就必须先了解普京的上司 Sobchak,与时任俄罗斯总统 – 叶尔钦之间的关系。

叶尔钦个性大剌剌的,甚至有点粗鲁,而且经常像个小丑般胡闹,他很乐意跟身边任何人喝一杯 shot,然后兴致一来就大呼小叫。Sobchak 则完全相反,他很有严肃,举手投足有分寸,西方人(尤其是政府官员、律师和商界人士)显然比较欣赏 Sobchak,也更乐于与他打交道。

叶尔钦开始感受到 Sobchak 的威胁,但 Sobchak 并不是叶尔钦的人马,更不是对他唯命是从的人,叶尔钦很担心 Sobchak 会成为反对党的候选人,打坏了自己竞选连任的优势。

为了试探 Sobchak 的态度,叶尔钦把他叫到总统办公室。叶尔钦问 Sobchak:“你觉得我应该竞选连任吗?”

Sobchak 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了当地说:“我不确定你是否该把心力放在这件事上,我觉得你应该放轻松,或许是时候下台了,一方面为你的健康着想,另一方面也为你的家人着想…”

这是叶尔钦最不想听到的答案。Sobchak 没有通过叶尔钦的测试,基本上就等于跟叶尔钦宣战了。叶尔钦决定先下手为强。

一开始,先是丢出一些未经调查的指控,让 Sobchak 官司缠身。接着,找人在媒体爆料,捏造一些 Sobchak 的情色新闻。Sobchak 瞬间成为八卦小报的最爱,耸动的标题几乎佔据每天头版头条。

Sobchak 的声誉一落千丈,当他竞选圣彼得堡市长连任时,他输了。丑闻带来的羞辱之外,还有一堆似是而非的司法调查,Sobchak 意识到自己极可能锒铛入狱,而媒体也等着看好戏。然而,当媒体都在观望司法机关何时要拘提他时,被限制出境的 Sobchak,居然在巴黎现身。

在那个敏感时期,要把 Sobchak 弄出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被俄罗斯情报机构、司法部门和政敌通缉的人,怎么可能跨得出国门?

不意外,因为他有个‘身怀绝技’的朋友,这个人就是普京。

普京先是找人从芬兰租一架私人飞机,用商务名义让这架飞机在俄罗斯降落,再火速把 Sobchak 一家人送上飞机。直到飞机降落在巴黎,全世界才知道 Sobchak 出逃了。

普京不仅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还展现了他的才智与对朋友的忠诚。

普京决定帮 Sobchak 出逃时,就已经有心理准备,知道接下来会惹祸上身,但出乎意料的是,叶尔钦反而对他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决定招揽他成为自己的人马。

这状况有点诡异,叶尔钦为什么会让政敌的亲信加入自己的阵营?

叶尔钦一点都不在乎这个人是谁的人马,毕竟 Sobchak 政治生涯已经完蛋,而眼前这个普京,会为了一个在俄罗斯完全失势的恩师,而搞什么复仇的戏码吗?叶尔钦虽然粗枝大叶,但他可不傻,与其跟普京为敌,不如把他纳入自己麾下。

普京旋风般地将 Sobchak 救出国,这形象在叶尔钦脑中盘旋不去。他想,这个人够忠诚,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像救 Sobchak 一般,骑着白马来为我解围。

叶尔钦会这样未雨绸缪不是没道理,因为当时俄罗斯政坛混乱又腐败,各方势力缠斗,他会不会哪天忽然失去民心,跌落神坛,到那时候,他会希望身边有一个普京。

叶尔钦没有浪费时间,立刻重用普京,首先就是要他即刻前来莫斯科。接着任命他担任新的情报机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FSB’的负责人。

FSB 是苏联解体后成立的情报机构,捨弃  KGB 名号也是为了甩掉苏联时期 KGB 给人恶名昭彰的印象。但不管是 KGB 还是 FSB,对普京来说没什麽不一样,只是换汤不换药,他的 KGB 魂终于回到最熟悉的地方,他跃登权力巅峰之路,即将展开。

【第二章 叶尔钦安全下庄之计】

1999 年,在叶尔钦执政 7 年后,他的健康开始走下坡,虽然才打完选战,惊险连任。但他一上任就马上面临弹劾,他心烦意乱又疲惫不堪,与议会和幕僚团队的关系越来越差。他意识到自己危机四伏。更棘手的是,他执政时期为了巩固跟笼络自己的人马,对这些亲信贪腐赃污的行径视而不见。

叶尔钦这任结束就不能再选了,他担心下任总统会回头斗争他,甚至拿贪污案件办他。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必须尽快培养一个可以信任的接班人。

放眼望去,还有谁比普京更适合?一个熟稔情报手段的前 KGB,一个不顾自己政治前途营救恩师的副手。

但在俄罗斯人民心中,还不太有人知道普京这号人物。叶尔钦没有时间浪费,他要普京出任下一任总理,如果按叶尔钦的佈局进行,普京极可能当选总统,那他就能安全下庄了。

但他们眼前第一个问题;俄罗斯已经跟以前苏联时期不一样了,现在是个民主国家,所以普京必须经过选举的程序成为总统。

那时,西方国家根本没人会将普京视为潜在的俄罗斯领导,当叶尔钦拉拢培植他的消息传出后,几乎跌破美国国务院的眼镜。

一名时任国务院的官员回忆,他凌晨接到电话,对方告诉他说叶尔钦接班人出炉了,他忍不住笑出来,因为他跟国务院的同事都觉得这太扯了,“俄罗斯是没人才了吗?”他们非常确定,这个叫普京的傢伙一定撑不了多久。

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对西方世界来说,普京是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人物,一点都不起眼,也不像个有能力重振国家运作与扫荡贪腐的领袖。

曾于柯林顿总统时期任职国务院的研究员表示,他在国务院工作时,曾见过普京一次,他提到当时普京给人的印象:

“他对外交事务很陌生,讲话有点吞吞吐吐,看起来没什么自信。不过他很讨人喜欢,显然是想给美国总统留下好印象。他非常清楚自己是个政治新人,而且跟柯林顿站在一起时,身高矮了一大截,你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身为菜鸟又不够高这两件事,非常不自在。”

不过柯林顿在会后私下告诉国务卿,他蛮喜欢普京的,觉得他很‘俄罗斯’,国务院研究员听到柯林顿的说法时有点惊讶,因为他所看到的普京,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俄罗斯的人,普京想让自己看起来像‘德国人 ’,内敛、称职、专业,而且要跟柯林顿过去打交道的叶尔钦截然不同。

这名研究员在会后对国务卿 Madeleine Albright 说:“我觉得普京看起来很像一种囓齿小动物,就像,你知道的,心跳很快,很容易紧张的那种。”

推荐

普京确实很嫩,而且缺乏让他展现实力的机会。但事情出现转折,1999  年 9 月,俄罗斯多个城市发生一连串爆炸攻击事件,其中以莫斯科最为严重。

俄罗斯官方立刻公开谴责车臣,表示这一连串炸弹攻击是车臣叛军发动的,人民也很轻易就被说服。

目前已移居美国的前俄罗斯大学历史教授 Yuri Felshtinsky 表示,他当时非常怀疑政府说法的真实性:“因为时间点太奇怪,如果是车臣人干的,不会到现在才忽然发生,因为车臣冲突*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第一次车臣战争是 1994-1996)

在 1999 年的爆炸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又发生了奇怪的事,这让克里姆林宫没那么容易再嫁祸给车臣人了。

“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小镇,有人企图在一栋建筑物地下室放置爆裂物,结果当场被逮捕。消息一出,俄罗斯所有媒体都出动。当地警方审讯嫌犯时,发现这些人居然是莫斯科情报机构 FSB 的人。莫斯科 FSB 总部紧急发布声明表示,被逮捕的人不是恐怖份子,他们是在进行反恐演习,所以放置爆裂物是演习的一部分,一切都是一场误会。”

紧接着不久,俄罗斯就出兵轰炸车臣,开启车臣第二次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发生在 1999 年夏末秋初,即俄罗斯连续爆炸案后不久)

Yuri 教授觉得太奇怪了,他立刻跳上飞机前往莫斯科,打算亲自调查到底怎么一回事。Yuri 教授回忆:“没有任何人知道我跑去莫斯科做什么,我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独自进行探访调查,我见了几个人,其中有些就是前 KGB 官员 …”

Yuri 教授感觉克里姆林宫里一定在进行什么大阴谋,他当时的判断是:“这些爆炸攻击事件是叶尔钦、普京与 FSB 联手搞出来的,目的是制造恐慌,嫁祸给车臣,然后让身为 FSB 局长的普京出来平乱。毕竟那个时候,要让普京当选真的很困难,所以他们不择手段也要让普京看起来像个英雄,也许,像个总统(?)”

Yuri 教授在莫斯科还约见了一个老朋友,一个他认识很久,而且非常信任的人。他就是前 KGB 出身的 FSB 资深情报官员 Alexander Litvinenko。透过 Litvinenko,让 Yuri 对克里姆林宫的阴谋有了较清晰的轮廓。

Yuri 教授问 Litvinenko,FSB 的干员有可能受命去执行爆炸攻击吗?FSB 的高层真的会做出这种事吗?

Litvinenko:“那还用怀疑吗?他们当然会做出这种事,因为这正是他们最擅长的事。”

Yuri 教授最终得出结论,FSB 就是受普京的直接命令,在俄罗斯境内执行了不止一次恐怖袭击。Yuri 教授与 Litvinenko 共同执笔,写了一本书-《炸毁俄罗斯 Blowing up Russia》,内容正是讲述整个事件过程与阴谋推论。

当时确实有许多西方政治评论员,对俄罗斯连续爆炸攻击一事提出质疑,并对普京在这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有各种说法。但各种阴谋论都阻挡不了普京,他气势如虹地在 2000 年春天当选为俄罗斯总统。

普京从来没有否认过《Blowing up Russia》书中所写的事,他显然觉得干掉叛徒,比澄清指控来得实际。

【第三章 像普京一样硬起来】

2000 年,两名分别来自肯亚与辛巴威的学生,到莫斯科留学习医,他们组成了一个叫《AMG》的双人饶舌团体,推出一首《Go Hard Like Putin》单曲,歌词写道:

🎵像普京 一样硬起来!

🎵像普京 一样硬起来!

🎵是的 我就是硬汉

而这就是普京要让所有俄罗斯人都崇拜的形象 – 一个硬汉,一个如同黑帮老大般的领袖。已经没人在乎《Blowing up Russia》里写了什么,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俄罗斯将重返世界强权的气氛,这两个非洲留学生也因为这首歌在俄罗斯声名大噪。

Peter Pomerantsev 是在俄罗斯出生的英国记者,2000 年代,他在俄罗斯担任电视节目制作人。他回忆当时提到:“普京大权在握后,决定消弭质疑他合法地位的异议者,而他着手的第一步,就是拿下所有媒体控制权 … 透过制造冲突与发动车臣战争,让他被塑造成超级英雄,他从一个被戏称扑火的飞蛾,变身成为与西方领袖平起平坐的的强国总统。”

普京透过电视媒体传播他在不同场景展现硬汉魅力的照片跟影片,藉此强化他的领导风格。就像他会让媒体来拍他跟官员开会,那场景就像《Kill Bill》中的 Lucy Liu,或者《教父》里的 马兰白兰度,坐在长桌尽头,对着皮皮剉的官员说:“你知道你们做得糟透了吗?”

还记得前面提到那个‘把笔还我’的故事吗?这基本上就是普京政治实境秀的戏码。

人们说普京是黑手党老大,虽然他不是,但他很清楚如何表现的像个黑手党,他模彷黑手党的言行举止,模彷黑手党口气与姿态。

俄罗斯人很奇特,他们崇拜黑帮恶棍,其中有个原因,是 1990 年代的黑帮,几乎是俄罗斯人眼中响往的人物,因为当时的黑帮都是有钱有势又美女环抱的大男人。

而普京从一个 KGB 的前中校,一路历经苏联瓦解,到屹立不摇于克里姆林宫,不到 10 年就从小人物晋升成为俄罗斯总统,他的崛起之路,可说是史诗般令人乍舌。

有个真人真事,听起来可能有点夸张,但听起来似乎是大部分俄罗斯人都有共鸣的故事:

Margarita C Manion 是俄罗斯一个英文新闻网的主编,这是由俄罗斯政府资助的英文新闻频道。

几年前,Manion 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线上采访,她分享为什么俄罗斯人会对普京这么爱戴:

“俄罗斯人对普京的迷恋,我想西方国家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你们没有人曾于 90 年代在俄罗斯生活过,不然你们就会了解,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俄罗斯人都想出国,因为整个国家好像无政府状态,政府部门分崩离析,官员各个都很腐坏,在无能为力的人民眼里,会觉得这个国家只会更糟,不会更好。

直到有一天,普京出现了,他制止了一切腐败。最明显的是,人民不再挨饿了。我记得那时我们家只有一双像样的皮鞋,我妈妈、我姊姊和我,只能轮流穿。普京上台后,生活改善了,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拥有各自的新皮鞋。

你们听起来可能觉得太夸张,我想表达的是,现在到俄罗斯要找到一个比普京执政之前还要穷苦的老百姓,几乎是找不到。”

资料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1
一般
1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