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资讯】植物性饮食如何帮助修复地球

【资讯】植物性饮食如何帮助修复地球

想象一个每个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营养食品的世界,地球正在蓬勃发展和再生以维持子孙后代的生活。这就是梦想。 现实情况是,对于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某些地区的许多人来说,获得食物可能是一个挑战。

根据《世界资源报告》,世界粮食产量到 2050 年时需要增加 50% 以上才能养活近 100 亿人。马来西亚农业及食品工业部(MAFI)的一份报告显示,大马严重依赖食品进口来满足对白米、蔬菜、水果、牛肉和牛奶等基本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要为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全球粮食系统和饮食习惯就需要有所改变。

为了实现粮食系统的可持续性,我们现在需要满足每个人的营养需求,同时减少对后代的环境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展一个全球粮食系统,既能滋养——而不仅仅是养活——每个人,同时又能实现持续性环境发展呢?

可持续营养:修复地球的途径

营养和可持续性两者之间对于更美好的未来至关重要,作为有意识的消费者,我们需要确保饮食不仅对健康,而且对我们的星球都是可持续的。我们需要以修复地球的方式种植健康有益的食物。

可持续营养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框架,我们吃的食物多样化、营养丰富、健康,同时可持续生长以及对生态系统不产生负面影响。它以一组特征为指导,包括:

  • 摄取更多以植物为基础、营养密度更高的饮食。
  • 尽可能选择可持续来源的肉类和鱼类。
  • 减少食用高糖和饱和脂肪的食物。
  • 减少或消除食物浪费。
  • 用再生农业方法。

财富、机会和分配的差距令目前的全球饮食不可持续。虽然马来西亚每天记录的食物垃圾接近 1万7000 吨一项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马来西亚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而一半的马来西亚成年人被发现超重或肥胖。

我们生活在一个廉价且容易获得富含卡路里食物的世界,但它们缺乏对成长、发育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素。优质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藜麦、白米和豌豆等植物性蛋白质,可以帮助替代营养价值很低或没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以克服营养不良的三重负担: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和肥胖。

植物蛋白:不错的选择

那么,可持续饮食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对肉类养殖对地球造成损害的综合分析,据说减少食用肉类和奶制品是减少对地球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

如今,食用植物性蛋白质已司空见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植物性饮食并非没有蛋白质——事实上,植物性食物营养丰富,这意味着相对于卡路里成本而言,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此外,与动物蛋白不同的是,植物蛋白天然且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的含量也相对较低。

虽然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之王,它含有我们身体无法自行产生的所有九种必需氨基酸,但豌豆、藜麦和白米等其他类型的替代蛋白质也可以促进饱腹感并提供高蛋白质含量。

植物性食品的主要可持续性优势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他们的环境足迹,食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已是前进的方向。植物性食品的一些主要环境益处包括:

1.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有些食物比其他食物对环境的危害更大。例如,100 克牛肉蛋白可以释放相当于 105 公斤的二氧化碳。相比之下,100 克豌豆仅排放约 0.2 公斤二氧化碳。

 根据美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饲养牲畜以获取肉类、鸡蛋和牛奶产生 14.5%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所有交通运输的总和。马来西亚的畜牧业以家禽、猪、非奶牛和山羊为主,这些都会产生甲烷排放

2.减少用水量

推荐

牲畜饲养活动消耗庞大水量,许多农业地区的清洁水源供不应求。豌豆等植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清洁水(50升/公斤)比牛肉(13,000升/公斤)少得多,因此植物性食品的环境优势显而易见。

3.更有效地利用土地

与土地使用相比,植物性作物的产出效率要高得多。与以动物为基础的农业相比,以植物为基础的农业每英亩生产的产品多出 1万4000 磅,使前者成为地球上更高效率生产食物方式。

迎接挑战

无论是身为企业或消费者,在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集体气候反应。身为一家 40 多年来一直引领营养行业的全球营养公司Herbalife Nutrition意识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提供优质与科学支持的营养产品,使这些产品构成均衡、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蛋白质奶昔——包括Formula 1 Nutritious Mixed Soy Protein Drink,或者茶和芦荟系列产品,营养产品开发的核心是致力利用植物能量。

资讯由Herbalife Nutrition 提供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