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资讯|马中建交50周年 方训勇:文化旅游是最佳交流方式

资讯|马中建交50周年 方训勇:文化旅游是最佳交流方式

今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加上中国总理李强官访大马期间,两国协议延长免签期限,刺激旅游业翻倍增长几乎是笃定的事,谁能做好准备抓住时机,谁就能分到这一杯互惠互利的羹。至于会有多大的爆发力则拭目以待。

就如西彭生态旅游及休闲农业协会会长拿督方训勇(Dato’Allan Phoon)所说:“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已从看风景提升到更深度的文化接触和体验感,如何善用及发挥我们独有的多元文化资源,将是吸引游客的资本。”

西彭生态旅游及休闲农业协会会长兼城农场(Farm in The City)及文冬休闲农场创办人拿督方训勇(Dato’Allan Phoon):“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不再只是走马看花看风景及购物,而是旅游的内涵与素质,真正参与其中,获得更深层的接触,更深刻的体验。”

马中互相延长免签  有助刺激旅游增长

大马游客入境中国免签从15天增至30天的“蜜月期”将延长至2025年底,而中国游客访马免签30天则延长至2026年。

方训勇相信,马中两国免签证的互惠政策,将能大大刺激和加速复苏此前遭受重创的旅游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增幅。

“这项政策给了极大的方便,虽说申请签证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仍是需要花时间和费用办手续的过程,如今却可以说走就走,在两国良好的邦交关系基础上,更深入到两国人民之间在旅游、文化及各方面的交流。”

方训勇也是城の农场(Farm In The City)及文冬休闲农场(The Bentong Farm)创办人,他带领团队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活动。

早在去年,该公司就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拉茶文化活动,向到访游客介绍拉茶这道独特的饮食工艺。

本月18日至22日,一连5天在城の农场(Farm In The City)特别开办的蜡染(batik)文化手艺课程,吸引大约2000名中国访客参与其中,并由专业蜡染师现场指导和制作,各自将成品带走。

他相信今年将迎来旅游业的爆发期,但无法预料将会达到多大的增长,可以肯定的是,访马游客将陆续增加。

“我不敢说旅游业会否大幅度翻倍增长,但今年我就已到访中国5次,互相学习和进行旅游及文化交流,也通过活动看到访客对我们的文化很有兴趣,而且很兴奋、很积极地想要去了解和体验。”

询及他对今年及至未来的旅游业目标,他坦言:“就做我们能做到的,希望每个游客来马,回程时都带着‘我有体验过’、‘我有试过’、‘我有参与过’的感受和回忆,而不只是走马看花购物。”

深度文化旅游成趋势

方训勇认为,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已不再只是走马看花看风景和购物,而是“文旅”——文化旅游,讲求旅游的内涵与素质,想要参与到里头,真正接触到旅游地的文化,获得更深层的接触,更深刻的体验,收货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回忆。

“旅游已不是隔层纱的旅游,是互相传递文化交流的最好方式。”

这也是该公司从“宠物园”、“休闲农场”到近期频频与文化单位合作,结合旅游与文创的改革原因。

当许多人好奇宠物园如何与文化扯到一块儿,方训勇坦言:“我们并没有定位成一个动物园,而是农场,里头有很多的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生态教室,让访客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动物、植物、生态、包括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的水果蔬菜等等。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生态教育。”

他说,在农场生态中可探究到不一样的文化内容,比如我国的稻米、国际闻名的大马榴莲,都是本土气候下的产品,不同于外国的独特生态。

多元文化及环境生态  现成的旅游资源

方训勇强调,大马具有独特的多元文化和环境生态,从传统饮食文化和民间宗教信仰及至近年开发的休闲农场,都是能充分利用的旅游资源。

“除了马来传统文化手艺蜡染、拉茶,我们还有原住民村、80多种热带水果,这些都是马来西亚的气候环境才能种植出来的产品;饮食文化除了耳熟能详的美食,还有原住民日常生活中的竹筒饭、竹筒鸡等等,可以介绍访客这些食物的来源、制作和吃法。”

他说,饮食文化和地理环境、气候及生活息息相关,原住民之所以大量使用竹筒烹制食材,主要是居住环境有大量的竹,也是最轻易可获的资源,所以就地取材,因而有了各种竹筒美食。

此外,文冬具有榴莲之乡的美誉,著名的猫山王成了文冬的一张名片,而近年开发的休闲农场,除了各种蔬果,还有森林越野摩多活动等等。

推荐

“这些都是我们的资源,所以要善用及发挥其特点,尽量带给访客作为交流活动,让访客有机会体验,只有亲身提亚了,才会真正感受和了解。”

方训勇:生态及文旅不仅能展现文化创造力的结合,也象征跨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深刻体验两国文化的和谐与丰富。

他已计划在来临的山竹季节,安排游客到访休闲农场体验採山竹、当场吃新鲜果实的体验。

“也可以採木瓜,然后学习和体验这里的传统制作方式,就是放桔子混合着吃,酸甜的滋味和口感,对游客来说都是新的见识和新鲜感。其实即使是本土人可能也不知道这样的吃法;另外还有我们自己种的香兰叶、香茅和绿色花做成的排毒饮料,都是外国游客不知道也未曾品尝过的。”

他认为,许多国家都有农场生态旅游,但马来西亚的农场和环境生态具有独特的在地文化色彩。

他指出,我国半岛三面临海,因许多地方靠海而有高脚屋这样的特色建筑;还有南洋独有的“拿督公”民间信仰,也就是不同地方居民供奉的“守护神”。

“每个地方的‘拿督公’都有所不同。在文冬,原住民备受尊敬的领袖称为‘族长’,去世后就成为当地的守护神,但在其他地方的‘甘榜’(kampung,乡村),备受尊敬的领袖称为‘村长’(ketua kampung),这就是在地文化,也是马来西亚独属的文化,对其他国家游客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特色。”

“当然也少不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本土许多食物偏酸辣,因气候炎热,酸辣有助开胃,而已经成为国民传统美食的rendang鸡、咖哩鸡等等,因为这里有很多香料可作食材;原住民区最容易就地取材的就是竹,因而有各种竹筒美食。”

“这些种种,都是我们拥有的生态文化、可以就地取材的资源,而这一年是绝佳的机会,将马来西亚的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推广到中国这个极大的旅游市场。”

他说,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且具有许多不同的文化,但对于他们来说,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是另一种风土人情及特殊的文化体验。

他举例,中国有扎染,但对于大马的蜡染却不曾接触过,更未曾体验过,文旅形式不但让他们亲身参与制作,还能将亲手做的成品带回去,作为极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体验和回忆。

“就是这样的文旅方式,让出国旅游的足迹已不仅仅是留下‘印象’,还是一种隽刻的感受。”

报道:陈绛雪 / 摄影:林志笙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