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树记鸡饭 在烟火气中守护人情味

树记鸡饭 在烟火气中守护人情味

“因为我曾答应过他们(居民),有机会我要煮饭给他们吃。”蔡佳豪(右一)是《树记鸡饭》的创办人,但是这里并不是‘另一间鸡饭店’,而是一间有温度的社区食堂,每份鸡饭只卖5令吉,不以赚钱为主,只希望大家能在这冷漠的城市中找回最纯粹的温暖。

坐落在甲洞的《树记鸡饭》是在2023年11月正式开业,也就是疫情告一段落后。经历疫情一役,蔡佳豪说:“三餐温饱比任何事情都来得重要。”他直言,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年代物资充裕,不太可能还会出现饥饿的状况,但这些年以来,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他经常会跟随教会团体到不同的地区进行援助以及派发物资,他才发现,原来城市生活并不如大家所想像的富裕和美好,而且城市贫穷的状况远比乡村情况来得严重。

“乡村开销不比城市来得高,生活在城市,踏出家门就花钱,因为需要交通费。”他分享,疫情期间到组屋派发物资时遇到一位捡垃圾的安娣。“她和孩子住在组屋里一间小房间里,三餐不继,生活环境非常糟糕。”饥饿的难受,蔡佳豪是过来人,他比谁都明白。“我也曾因为口袋空空(没钱)而挨饿。

他回忆说道,当时人在美国纽约修读神学课程,天寒地冻,口袋又没有几个钱,只能喝水充饥,然后快点睡觉,希望那个饥饿感可以快点过掉。

一份饭香 给自己的使命

《树记鸡饭》的成立是蔡佳豪给自己的使命,也是对居民的兑现。“因为疫情期间我在派发物资时,曾居民们说,如果有机会,我想煮饭给他们吃。

每份鸡饭卖5令吉,蔡佳豪直言,成本价大概是4令吉,还没包括店铺工费用等等,基本上是在亏钱在做。不过正如他说,他创立《树记鸡饭》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希望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有温饱。“每个人都会有生活拮据的时候,我希望《树记鸡饭》能够帮助大家度过低潮期。”至于为什么是鸡饭,他笑说:“因为我喜欢吃。每次不懂要吃什么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吃鸡饭。

以‘树’命名,因为他作为一名基督徒,他解释,圣经里提到生命是无价的,而且生命就像是一颗树,一颗树有很多部分,包括果子和树根,也有土壤让树木扎根成长。果实代表你是个怎么样的人,土壤象征你的价值观是怎么来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周围人事物、人生经验和你有着怎么样的眼光都会影响你的价值观;根部象征着你的价值观。

“在我的价值观里,我认为人生不应该只有钱。”他说,赚钱固然是重要,但帮人也很有意义。

图为蔡佳豪在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灾让他们直接受困在灾区,同时也是启发起他行善的想法和动力。

行善是因为和上帝交换的条件?

蔡佳豪直言,自己之所以会全心投放在行善事业里,主要是和上帝交换的条件。“2014年,我随着教会到吉兰丹进行物资派发活动,当时还没发生水灾,我们是定期会到该地探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灾让他们直接受困在灾区,山区多处封桥、道路受损……“我们被困了四天四夜,因为已经没有粮食,如果再不爬出来,我们一定会饿死。

他回忆说道,忘了爬了多久,只记得满脚都是泥浆,然后爬到一个断桥。“这个断桥基本上已经是摇摇欲坠,非常危险,我根本没有信心可以爬到对面。”但,这条桥是唯一逃生的出路。“当时的我直接跪在桥上,并和上帝祈祷说,倘若这次能够成功逃出生天,未来一定会花更多时间在行善上。”
不晓得是幸运还是上帝真的听到了他的承诺,他们成功逃出灾区。

创办《树记鸡饭》将近2年,身边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太看,毕竟如果长期亏损,即使是金山银山也会有用尽的一天。针对这点,性格开朗的蔡佳豪说:“目前还可以顶一段时间。”

不过从现实层面来看,他也说:“我们不赚钱,但当然希望可以收支平衡。”至于如何达到收支平衡,他则表示,拉长补短吧。“当鸡饭能够卖到一定的数量,或许就能达到不亏钱。”而且接下来他更希望《树记鸡饭》除了提供社区三餐温饱的同时,更能成为居民们的一个社区空间,无论生活遇上任何问题,至少他们知道这里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提供支援,尤其是情绪上。

“近年来我开始慢慢发现,要在物资上提供援助其实不难,更挑战的是城市人的情绪,很多时候没办法得到抒压。”这也是其中一个导致我国自杀率越来越高的原因。

推荐

做善事不一定会得到掌声?

有人质疑蔡佳豪做善事是为了博取名声,但他直言:“每个人以为我去做救援活动是为了掌声,但事实上,我们虽然是去帮人,但很多时候都是被骂的。”

他分享,疫情期间,他们获得一些物资,包括米,便到邻近的组屋派发。“一星期后,我们一行人再去同样地方派发物资,却遭到居民谩骂。”因为居民说,他们上星期派发的米里有米虫,直骂他们。“即便我们向他们解释,我们并不知情,我们也是在获得物资后,然后直接进行派送。”但居民们并不了解,还一度驱赶他们离开,甚至还把他们派送米直接丢掉。“我当下很生气,觉得不受尊重,更何况当时是在行动管制令,全国粮食处在短缺的状况。”有些人就连一碗饭都没有的吃,他们(居民)却如此浪费,直接把整包米丢掉。“我和居民说:你们不要这包米可以给回我,但不应该丢掉!”

积极行善,得不到一句感谢,还被责怪。虽然有时他也会觉得心累,但随后他说:可以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只希望自己过得好就好,其他人怎么样不重要,那会成为一个多么冷漠的社会?“当我想通之后,我就明白自己为何要做好事,是为了把自己的幸运与幸福传递出去,是为了给社会更多的温暖,是为了让善良有更好的循环,所以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不管这些付出最后到底会不会回到自己身上,但我们已经在发挥自己小小的影响力,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想,那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 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想要买《风采》,网购最方便!
·https://s.lazada.com.my/s.hijNk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 https://vip.sinchew.com.my/e-feminine/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