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羽动奇迹

陈炳顺:人生不设限 竭尽全力付出所有!

能够与“奥运银牌”陈炳顺畅谈羽球点滴,那不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吗?才发现,身影巨大的他少了距离感,间中还有几分幽默调皮,就连访谈的回答也说得直白。或许,对于访谈场面早已驾轻就熟,可是言谈之间,更深刻的印象是—他希望自己能够尽全力完成自己所能,正如他依旧站在球场上拼命,珍惜挥出每一颗球的机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陈炳顺、吴柳莹这对混双组合,成功将马来西亚旗帜高挂国际舞台。

经历潮起潮落,依旧屹立不倒,不仅仅是因为热衷于打羽球这件事,而且永不改变的喜欢,才会坚持到现在,这或许就是陈炳顺的写照。眼前的他,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从他身上感受到得更多是属于运动员别有的历练,带领着学弟妹不断往前冲,把自己累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我想唯一不变的是,他在羽球场上渴望胜利的模样,还有腼腆的笑容。

没错,若是你单纯地以为运动员仅靠训练就得到成绩,No no no—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检讨、推翻、研究推理,再配合训练、甚至突破让自己走在精进的轨道上,是着实的一步一脚印。(图源/截自:pschan88)
运动员的态度:从必须赢到检讨精进 保有节奏全力付出

有想过35岁的你会身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吗?35岁,刚刚才准备出人头地;然而对运动员来说,35岁似乎在考虑退役与否的阶段,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但对炳顺来说,还不是时候!
“处于现阶段的我几乎都会听见‘退役’的声音,坦白说,自己也不是不曾考虑过。但我会想:我希望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好好体验及享受最后阶段的羽球生涯!身为运动员,我依旧对胜利充满渴望,只要我还站在场上,就一定会拼尽全力打好每一颗球!”从炳顺的眼神中能够强烈感受得到,心中的火焰还烧得熊烈!

来到了不一样的事业阶段,炳顺也领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图源/截自:pschan88)

不一样的是,相较于年轻时‘必须赢’的心态,如今似乎更注重与搭档之间火花。“谁不曾有年少气盛的时候?只不过现在会更懂得检讨自己,与搭档之间找出真正的原因,然后继续往前进。对我来说,与搭档共进退,把我的经验分享出去,正是我目前羽球生涯的重要任务!”运动这职业是残酷的,往往会跟随年纪而影响了表现,但只要在最后的生涯尽全力付出所有,这就是运动家该持有的精神。而炳顺,做到了!

难得有炳顺早年出国比赛的场外照片,话说炳顺的羽球事业,父亲的影响很大。
飞越高山低谷的成长 羽球速递人生观

提及炳顺与羽球结缘,正因为自己的父亲。“听他说过,因为朋友的激将法,加上不服输的心态,在他20多岁时正式接受训练。而我正因为爸爸的影响,也渐渐走向羽球的行列,原以为只想拿出好表现让爸爸开心,殊不知自己却爱上了打羽球这件事,挺是有趣的!”

“尽管如此,在我的羽球生涯其实也曾出现想放弃的念头……25岁左右的时候吧,是我的生涯瓶颈,仿佛无论我怎么做都突破不了自己。那时候的我在想:是不是我不够努力,付出不够多,为什么一直没办法赢球呢?真的好像可以放弃了……”还真不敢相信,眼前正在梳妆,同时曾经拿下2016里约奥运羽球混双银牌的炳顺,也有经历如此负面时刻,冒出不想理会羽球的一天。

#每一次改变都是经验的累积,懂得多方面看待事情之余。也成就了我的人生观。
历史性的时刻,是陈炳顺、吴柳莹,还有背后团队,共同赋予我们的荣耀。

当兴趣变成专长,成为众人的寄望,仿佛一切欢乐不再,更多的是责任。“面对无法突破的瓶颈,我的方式就是付出200%的努力,让自己的状态维持在最高水平。我开始对自己的羽球技巧进行分析,进而加强体能训练,渐渐地打破自己的局限!我想,瓶颈的出现,或多或少都是因为赢球的责任,让自己承载不少压力。毕竟身为运动员,谁对胜利不渴望呢?唯有让自己勇敢正视它,才能持续进步!”没错,若是你单纯地以为运动员仅靠训练就得到成绩,No no no—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检讨、推翻、研究推理,再配合训练让自己走在精进的轨道上,是着实的一步一脚印。
炳顺的羽球生涯,从努力闯关各种赛事,到摘获奥运银牌,然后面对搭档受伤到队伍重整,重返国家队继续冲刺再次出走,他仿佛经历了高山低谷,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未知挑战。“从目光焦点到被人唾弃,我似乎都经历过!”炳顺云淡风轻地说,这一份职业、运动员的身份,给他体会太多太多。

陈炳顺坦言,每个阶段都是一场有趣的学习经历,在心态或想法方面都会改变和成长。

“每个阶段都是一场有趣的学习经历,尤其是心态上。羽球生涯高低起伏不断,但随着每一个阶段的状况不同,在心态或想法方面都会改变和成长,好让自己变得更努力,跨越重重的挑战!”或许是运动员的经历,也让他的韧力更强。“每一次改变都是经验的累积,不断重塑、成就我的人生观,当来到不同身份时,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引领我跨越每一次的门槛!”每一次的转变都是成长的动力,唯有接受它、面对它、打破它、战胜它,才能化成经验并享受其中,这就是炳顺从羽球生涯中得到的另一番领悟。

#当我还站在球场上,就一定会拼尽全力打好每一颗球!
赢球的渴望 VS 网民的批判 乐观力量平衡以待

相信大家认识炳顺,几乎都与奥运有关。我们曾对他赋予寄望,也曾因为他的表现不佳而难过,如今看见他仍然在场上努力,其实是感动的。“你问国手的头衔会不会给自己压力……坦白说,国手的头衔见怪不怪,但要成为精英中的精英则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自从当上国手后,多的是一份尊敬。这不会让我感到压力,反而成为我往前迈进的动力。”

炳顺的坚持,正来自这份动力,同样反映在球场上。“每当上场时,都会抱持对赢球的饥渴,拿出最好的表现来应付每一场比赛。当你在场上具备足够的专注,你只会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教练的声音,和每一球的挥拍声。只有在拿下比赛的当下,才听得见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是的,赢球,就是我在场上最大的满足感!”这份喜悦,连在一旁访问的我都能透过想象来体会。

身为运动员,炳顺走在不同的路上,从目光焦点到被人唾弃,他都经历过。这份事业,给他太多太多。

然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体育选手更直接地接收到球迷、大众赤裸裸的感受与情绪,正如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鼓励,也能看见留言处的刻意诋毁批评。“不看评论是我会做的事。现今社会,如果你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必须扛下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压力还有名利,这也是一个‘配套’,无法Say No。”社媒所带来的压力,远超大家所认知,除了负面批评,可能还得承载隔着屏幕另一方的情绪压力。“对我来说,如果坚持阅读每一则评论,容易造成自己无形的压力,那不如用轻松的心情看待社交媒体,让它变成我的工具,而不是由它来操控自己。”

在一体两面的时代,让炳顺更懂得善用社交媒体把正面信传达出去。炳顺从未忘记每一位球迷的支持,反而希望透过自己的社交平台,把重要的信念传达出去。相较于面对一系列的恶评,善于利用社交媒体传达重要资讯,更能帮助职业运动员的心态达到平衡。

陈炳顺,以马来西亚之名出征国际混双赛事,同时也看见相关运动项目的未来隐忧;或许是那份无法切割的热爱,他更远大的抱负是–希望自己能够培育更多人才,带着后辈筑梦未来!
突破混双未来窘境

开创马来西亚羽球混双先河,取得了奥运历史性的亚军佳绩,要炳顺述说马来西亚混双的未来,绝对有一定的分量。“如果说未来10年,国内混双在羽坛上或许有不俗的表现,但要说10年后的话,恐怕不乐观。在马来西亚,不少混双都从双打转来配对,尤其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在组合的选择及配合度上有可能是往后成绩不佳的原因。我认为,不妨提早寻求人才,更早地提供混双培训,才不至于出现断层的局面。”炳顺认真地点出国内混双来时可能会遇见的窘境。

早前,陈炳顺甚至趁着学校假期,办了一场假期羽球营,让小朋友的学校假期过得更充实,也让孩子发掘己体能的无限可能。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面对是否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后浪’,炳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尽管你经验老到,然而球坛的技巧日新月异,你真的有需要分享经验吗?后辈们真的会因为你曾拿过奥运奖牌而听从你的建议吗?面对拥有不同想法的球友,你的建议会不会变成批评呢?所以,我不会贸然说出自己的建议。相反,但凡后辈有好学心,愿意寻求突破,我则会耐心地给予他意见。只要彼此间建立了信任感,说出来的建议才会奏效。”

是现实吧,在不久的将来,炳顺或许会面临重大的抉择——退役,不晓得未来是否会从事羽球相关的事业呢?“羽球给了我一切,我希望未来还是能够和羽球有所连接。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也会推广国内的混双培训,协助培养更多羽球混双好手!”马来西亚羽球混双给了他一切,自然也更关注混双的未来发展。说起这项全民运动,我想炳顺早已与它无法切割,开始成立专属的羽球学院,让更多热爱羽球的年轻朋友受惠。

对于羽球,炳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踏上国际舞台的一刻荣耀,而更深的是筑梦未来的远大抱负!

羽球冷知识
炳顺教你羽球小诀窍:切记游泳后不要打羽球!游泳会让身体肌肉放松,要是随后打羽球,肌肉突然紧绷,则容易造成关节劳损,更容易受伤!

Photography | Tommi Chu @ Blink Studio
Stylist | Bosco Lim
Top : Jacket grey (ADLV)
Bottom : Pants (ADLV)
Bottom : MMIC
Make Up | Mandy
Hair | Jeffry @ Hair Atelier
TEXT 大铭
Coordinate by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