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o】陈资宏:黑胶唱片转出醇厚回忆
听歌赏乐和收藏音乐作品的心情,一般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就像踏入中年后,论事观物都和以前不同了。
难怪爱听黑胶唱片的陈资宏先生也说:“黑胶永远是收不齐的,那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心要平复下来,不要太贪心。我到了这个年纪,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动力了,往后余生我会专注于其他事情。”
现居雪州的陈先生,15岁那年买了人生第一张黑胶唱片,即是李逸的《三年》,接着也买了刘文正的《俏姑娘》和邓丽君的《丝丝小雨》。
他接着也拿出了几张心爱的黑胶唱片,有林黛《蓝与黑》、邓小萍《戴一朵鲜花》、罗宾《句句誓言·海水清又蓝》、邓丽君《少年爱姑娘》、王杰《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潘美辰《不要走,不要走》等,张张古味浓郁,就像一杯杯醇厚的老茶。
曾经珍藏一万张黑胶
55岁的陈先生最高峰时期收藏了约1万张黑胶唱片,如今仅剩下约2000张。“有些人要拿来做纪念,我就送给他们咯。”心境淡泊了,赠送也算是一种美丽的结缘。
“若不是很熟的朋友,我就会卖给他们。毕竟那些也是我的心血,有时要找一张唱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有些也很昂贵。”
凤飞飞的水晶碟,是朋友从台湾寄给他的珍藏品。
原来,陈先生先后花了10万令吉以上购买唱片和唱机。“我买最贵的黑胶要价1000令吉,也就是邓丽君的《淡淡幽情》首版黑胶。”
陈先生很喜欢听歌,然而跟光碟(CD)比较的话,他觉得黑胶唱片的声音比较真实。
“黑胶的声音很有现场感,然而黑胶有分两种,过了1995年,在亚洲推出了以数码制成的黑胶,所以听起来会有‘电子声’,我个人认为不比95年之前的黑胶好听。以前邓丽君、黄晓君、刘文正等人的黑胶不是数码声,所以声音很好。”
他对黑胶唱片了解甚深。
他也说,1955年之前也有出过78转的钢针唱片,一般称为留声机唱片,里头只有一首歌曲。
“由于是从母带录过来,所以这种留声机唱片的声音真实感高达80%,音色比黑胶更佳!黑胶的声音真实感仅55%,还比小卡带的逊色一些。在小卡带推出之前,还有8声道的大卡带,声音真实感达70%,小卡带则为60%。”陈先生果然是一个黑胶玩家啊!
别人赠送黑胶以红包答谢
陈先生的丰富珍藏是从50年代开始。“我也有1956年的黑胶,其中有中文的百代10寸的黑胶。我的中文黑胶占了8、9成,其他是日本和西洋歌手的黑胶。”
早期,陈先生在唱片行买黑胶唱片。“到了中期,有些朋友的亲戚已不想收藏黑胶,比如说他们要割爱两百张,我就跟他们连唱机一起拿过来,再给个红包当回礼,礼尚往来是一定要的。有些黑胶是我在二手摊买的,包括在跳蚤市场。其实市面上有很多炒家,炒得很贵,但我也是有跟他们买,买了心里就舒服,哈哈哈!”
“网购可以买到全新的数码黑胶唱片,我也有买一些。当中错过的,就当作没缘分吧!我5年前就开始没买黑胶了。你千万不要听黑胶啊,不然‘中毒’就麻烦啦。”他笑道。
论及保养黑胶唱片,陈先生表示有些人的经济比较宽裕,会把黑胶放在全天冷气房。“而我只是一年一次把黑胶拿出来抹一抹,塑胶袋换一换,防止霉菌滋生。”
缘起自丽的呼声
爱听歌的人,就像从音乐中渴盼雨露,让自己的生命瞬间被滋润而盛放。
听歌的时候,陈先生有时会喝点茶,让自己陶醉在乐曲的氛围中。“我已经把唱片和唱机搬到大厅。白天休息时和晚上都会听一下歌曲,将音量调小聆听也很享受。”
年代久远的唱片,唱得是当年情怀。
“音乐响起时,会想起一些往事。比如听李逸和刘文正时,会想到以前去看他们登台唱歌的情景。我是从丽的呼声接触到音乐,那时候会听罗宾、刘文正、南虹、李逸。”
“我听唱片,不是因为迷歌手,太多歌手了,不可能每一个都迷。我年轻时也曾追星,比如去看刘文正登台唱歌。刘文正灌了10年的唱片,但他比那些灌了20年的歌手还要成功,他真的不得了啊!”
陈先生也认为港台歌手的黑胶比较有价值,有升值的潜质。“星马的则不会起价了。香港一些歌手如邝美云、徐小凤、谭咏麟、罗文,他们有几张会比较贵。而台湾的费翔、王杰、邓丽君、蔡琴、刘文正、姜育恒的一些黑胶唱片也不便宜。”
“我们听了黑胶,就不会想去听CD了,因为黑胶的声音比较温暖和真实。亚洲的传统黑胶出到1991年,而欧美就不曾停止生产。”
话锋一转,他说出了一个‘小八卦’。“我有个朋友听了黑胶5年,过后全部卖出去,开始收藏CD。听了两年CD后,他还是觉得黑胶比较好,结果把CD卖出去后,重新把黑胶再买回来。”
优美乐声传乡里
回首来时路,陈先生若有所思,思念起当年在村子里听歌的盛景。
“我们那个年代,住在新村屋,整条街10间屋子,就有5、6间有黑胶Hi-Fi唱机系统。那时候日本出产的Hi-Fi都很贵,是从日本船运过来的,有Pioneer或Kenwood的牌子。那些78、79年的Hi-Fi,一套至少要2500令吉以上。那个年代有一套这样的Hi-Fi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因为那时的月薪大概才400令吉。”
每次听歌,都会有回忆在伴随。
“日本货好啊!以前的黑胶唱机也有手提的,放干电池来启动,可以拿到外面去听歌。我国当时没有Hi-Fi的工厂,过了1985年,我国才有生产唱机。”
陈先生爱物惜物,有些唱片即使坏了或花了,不能再听了,也不会丢弃。“它们一样也是我的宝贝,我就拿来摆着看也好。”
他说,听黑胶唱片通常要花很多钱,买黑胶唱机也是一笔钱,是个‘无底洞’啊!“唱机的针有便宜有贵的,有些甚至高达1万令吉。对于买黑胶嘛,我的‘初恋期’已过,孩子又不喜欢。所以,珍惜当下的黑胶,心中满足就好,不可能全部拥有,不必强求。我现在有空就拿来听听,听的也是回忆,不管他们唱得好不好。”
珍贵黑胶唱片小故事
专访:以诺
照片:受访者提供
■详尽内容:第717期《风采》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心动想买《风采》吗?我们在Shopee上架了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https://goo.gl/forms/aJJnCpWGRo06WGgY2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https://forms.gle/JCeTBtKNCvYfFLV86
- Whatsapp:将 0376638168 加入通讯簿,随即发送“我要订阅风采WhatsApp”即可快捷接受内容。
What's Your Reaction?
- 2025-01-17
- 2025-01-17
- 2025-01-17
- 2025-01-17
- 2025-01-17
- 2025-01-11
- 2025-01-13
-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