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新姿】让他们静静生活 张吉安:祈望文创不破坏原生态

文化创意(文创)的核心是‘创造力’,指在文化领域创出新意。2020年凭电影《南巫》荣获第5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的张吉安,在电影文化创意的贡献与成就,大家都有目共睹。
然而,依恋人文情怀、热爱古迹老区、致力于‘采集’乡音的吉安,对‘文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张吉安表示近几年听到 ‘文创’这个字眼时,就会联想到大家都较为注重于旅游概念,或者是主办在地的一些文创活动。
“其实我从来没有奢望文创如何改变人们,反而只是希望文创不要过度去破坏美好的在地生活和原生态。”他轻轻说道。
带着乡音艺老艺人在姓周桥进行‘2009桥装艺术祭’。
这10多年来,吉安寻访一些小镇和社区进行乡音采集,访问过许多当地的居民,倾听社区老行业的故事。期间发现到他们居住的地方,突然间有很多咖啡馆和文创店进驻营业,尤其是老店面一旦租金高涨,继而让原本的老行业无法承担而选择离开。
“我觉得有时过度强调文创,它就会演变成一种软性暴力。所以避免成为软性暴力的一份子,我都不会去打扰在地的原生态,就让他/它们静静地生活。有时我们会觉得把自己想象的美好带给他们,其实那终究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而已。”
不认同
格格不入的壁画
对于一些格格不入的壁画,吉安表示这种现象相当奇特,他不太了解过度仰赖壁画的用意何在。
“我曾经在北马的一条老街访问过一个70多岁的独居老先生,他是一位戏班退休的老演员。后来他的身体因为天气热而一直长红疹,所以平时都不穿上衣在家里纳凉。”
这位老先生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外面有一面墙,一些壁画的涂鸦艺术家,竟然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在他房子的外墙上画上了壁画。
“结果画好后,很多人就来打卡。刚好墙壁的旁边有一扇窗,老先生每次都会开窗⼝通风,所以每次有人打卡拍照时都会拍到他。老先生感觉很不好意思,为了避免被人拍到,就只好穿上衣服,可是这样一来,红疹就越来越严重。最后为了避免被人干扰,他就索性搬走了。”
他感叹道,这种被干扰的例子越来越多。“如果让一些古迹、老社区和一些原居民,多一点安静的气息,不打扰原生态,那么我们至少就做到了地方保育。将心比心,我们的居住环境若在一夜间变成文创打卡区,会否难以忍受?”
不打扰
就是保护
“2016年,我到过我爷爷在广东开平的家乡,造访过当地塘⼝镇的开平碉楼。这些上千栋大大小小的 ‘开平碉楼’ 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也被当地政府细心保护,游客若要进去必须先登记和付费,一天里不允许超过100名游客进去,而且限时观光。每一栋碉楼的主人家会带领游客观光自生居住的碉楼,期间游客不准在里边随意涂鸦、拍照和攀爬,必须严守规则。那儿也不允许有潮流的文创店,而且不可售卖与碉楼无关的手工艺品。所以,如果当地人要把古迹保护得好,最首要的就是不融入与之格格不入的东西。”
开平碉楼被列入‘世界⽂化遗产名录’,但不因此过度开放。
吉安也分享他在西班牙等地观光的感想,他发现那儿的老城墙都没有壁画,它们都保持了原生态的美。
“有些人可能认为画壁画是保护古迹的一种做法,但我却希望马来西亚可以善待这些老社区和老建筑物。古迹走过百年并不容易,我们看古迹,是看它原生态的美啊!打个比方,我们去中国的万里长城、罗马的竞技场、埃及的金字塔,都应该不会为了看现代壁画而趋之若鹜吧?当然金字塔的壁画都是千年古老的壁画,那就另当别论了。”
特别让吉安深感遗憾的是,被破坏的例子越来越多,老社区人潮越来越多,不堪入目的壁画也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相当令人担忧,需要大众的决心去改变这个局面。至于如何去提升文创,我目前还没观察到。但我认为不打扰,就是一种保护。”
言下之意,创意也必须在适当的地方挥洒,才不会弄巧成拙。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阿公最后的乡愁。
可以修复
不鼓励修建
许多人依恋古早味,从来时岁月的痕迹汲取一些些温暖。然而古早味却随着所谓的社区进化而渐渐消失。对此,吉安再次强调,真正的老社区古早味是原生态。
“若是一些老建筑物已破损,我们可以尝试去修复,妥善维护其原貌,而不是去修建,将之改头换面。”
他也说,一些老社区有老店铺、老房子、老行业,可是这近十年来出现了一些企业家和大财团,他们会买下当地的老建筑,导致原本住在里面的老居民被迫要离开。
“我看过蛮感伤的例子,就有一条百年老街,里头有老行业、老会馆和保留了战前建筑风格等等,有老人家几代生活在里面,是个相当淳朴的地方。后来逼于无奈下他们迁出了,房子被改造和粉刷得五颜六色,讽刺的是,遭逼迁的‘老街坊’被画在壁画上,变成了现代人的文创需求,用来打卡上传到社媒。我就想,为何我们不去好好保留这些老行业、老建筑的原貌,怎么将古早味变成一幅壁画而沾沾自喜呢?”
无论在过去的乡音采集,或者在如今全心投身的电影里,张吉安都以温柔的心去面对,给予保护与滋养,在有限的空间里,做无限的东西。
然而我国还是有一些古迹被良好保存,吉安认为被评为‘世界十大豪宅’ 张弼士故居就是一例。
“这栋蓝色豪宅依然用了原本的蓝色来修复墙面,里面的格局完全依照原貌修复,虽然其后半段已经改成酒店,但并没有造成任何破坏,可见我们依然可以用旅游和保存古迹的方式两者合而为一。所以,当我们要从事文创工作的时候,不妨去看这些做得好的例子。”
法国新浪潮电影
触动创作
78年生的吉安从小就喜欢观赏电影,他表示在物资欠丰富的年代,小时只能够在家观赏电视节目和到戏院看电影。“这是那个时候很常见的娱乐方式,后来就变成我的兴趣了。”
吉安在大专时进修媒体和影像系,他那时的功课是要观赏世界各地不同的电影,远至黑白电影和欧洲不同流派的电影。
“当中影响我最深的是50和6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因为小时比较常从电视或录影带看到港台的电影,所以对电影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
采集广东粤剧老戏班。
如今已贵为得奖导演的吉安,对法国新浪潮巨匠导演楚浮和高达的印象最深刻。
“这两名导演的电影作品比较突破⼀般商业电影的框架,也比较强调以作者论电影作为主导。而且说故事的方式比较特殊,电影的剪接也比较跳跃,表现的手法也比较创意,可谓突破了电影既定的概念,也让我看到了原来50、60年代已经有人在用新的语言来说故事。”
另一位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也为吉安注入了许多灵感泉源。“ 这些前辈导演,从电影诞生的1895年开始到现在,都用不同的方式叙说电影。”
他指出,电影是一个媒介,每个年代、每个时代都有赋予不同精神的电影创作模式。而电影⽂化的创意,完全没有破坏电影作为一个艺术媒介的功能。“这就是我对电影在文创方面的想法,它会采用新的技术手法去表现,但不会破坏影像艺术本质的功能,继续跨越时代跟观众对话。”
专访:以诺
照片:受访者提供
■详尽内容:第730期《风采》
想预购↓↓
http://www.lifemagazines.com.my/form
电子版↓↓
http://www.lifemagazines.com.my/digitalform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