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与亲友保持良好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还能显著降低患心脏病、中风及2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风险。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超过4.2万名成年人的血液样本, 首次揭示社交活动与多种保护性蛋白质之间的紧密联系,为“ 社交即良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根据《福斯新闻》(Fox News)报导, 这项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联合主导, 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英国生物资料库」( UK Biobank)中40至69岁成年人的血液样本, 揭开了社交行为如何影响健康的生物学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后, 有175种蛋白质与社会孤立相关, 而26种蛋白质与孤独感紧密关联。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并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 中风和早逝风险高度相关。
剑桥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巴巴拉·萨哈基安(Barbara Sahakian)指出:“ 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社交互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随着各年龄段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将社会孤立和孤独感列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明确区分了“社会孤立”和“孤独感”。 社会孤立是通过客观指标评估的,包括独居情况、 与他人互动频率和社交活动参与程度等; 孤独感则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
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项发现是, 有5种蛋白质的含量会随着孤独感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其中, 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大脑结构变化密切相关。数据显示, ADM含量越高,大脑中负责处理身体内部感知的脑岛( insula)体积会缩小,同时涉及情绪、 奖励和社交功能的左尾状核(left caudate)也会萎缩,进而增加早逝风险。
推荐 复旦大学脑启发智慧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沈君(Chun Shen)表示:“ 这是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社会孤立和孤独感对健康的具体影响, 证明特定蛋白质含量会因孤独感的增加而发生直接变化。”
此外,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教授冯建峰(Jianfeng Feng)补充,这项研究结合人工智能(AI) 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high-throughput proteomics)技术,从十万种蛋白质中锁定关键目标, 为未来开发针对孤独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