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前特首梁振英次女猝逝|猝死出现年轻化?你须提防的6大风险因素

前特首梁振英次女猝逝|猝死出现年轻化?你须提防的6大风险因素

香港前行政长官、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的次女梁齐昕,于本周二(4月8日)被发现在筲箕湾一间服务式公寓中倒毙,经证实终年33岁,令人震惊与惋惜。

这起不幸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猝死”问题的高度关注。事实上,近年来类似案例时有耳闻,无论是报章媒体、社交平台,还是我们身边的人,都不乏猝死的真实案例。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本应发生在高龄人群的悲剧,正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什么是“猝死”?

猝死,指的是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通常指症状发作后一小时内)突然死亡,多数由自然疾病引起。猝死通常具有三大特征:

无病史、无预警、进展快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因性猝死,例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约占猝死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余为非心因性猝死,包括脑出血、肺栓塞等突发性病变。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指出,全球每年约有4至14名每10万名的40岁以下健康成年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而尸检发现其中55%至69%有心脏疾病基础。

青年猝死6大高危习惯,你有没有中招?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少年轻人忽略身体健康。以下是猝死高发人群常见的6种风险行为:

1. 长期依赖外卖

高油、高盐、高糖的外食增加肥胖与心血管负担,可能诱发急性心梗或脑血管意外。

2. 长期疲劳、过劳工作

频繁熬夜、加班使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状态,增加心律失常及猝死风险。

3. 情绪起伏大

研究显示,情绪剧烈波动会让猝死风险提升4.7倍。压力、焦虑或激动情绪都可能成为诱因。

4. 抽烟喝酒

尼古丁和酒精成分会损害血管与心肌,直接提升猝死发生率。

5. 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让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变差,WHO指出,全球每年6%的死亡与运动不足有关。

6. 疏于健康管理

不少年轻人存在“健康错觉”,即便出现胸痛、心悸也不重视,错失黄金治疗时机。

警惕!这些猝死前的征兆别忽视

除了平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若出现以下身体警讯,务必提高警觉:

推荐

憋气、嘴唇发紫:尤其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者,需注意是否为肺栓塞征兆。

反复失眠、夜间被憋醒: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加剧冠心病风险,夜间憋醒更需防夜间猝死。

若您或亲友出现这些情况,请尽早就医检查,切勿掉以轻心。

预防猝死,6件事要记牢:

——均衡饮食,少吃加工、高油盐食物

——每周至少三次运动,每次30分钟

——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学会纾压,及时疏导负面情绪

——出现胸闷、心悸、剧烈头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健康不是理所当然,猝死也不是“老年专属”。无论任何年龄,让我们一起提高健康意识,关心自己与身边人的身体状况,减少悲剧发生的可能。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