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饮食高脂高油缺运动 40岁糖友日益增多


- 林俐伶医生( Dr Lim Lee Ling)
- 相关学历:马来亚大学医学学士/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
- 身份:马来亚大学医学院内科副教授/马来亚大学医药中心糖尿病及内分泌专科顾问医生
你知道吗?我国目前有400万人患上糖尿病(18.5%),几乎每5个大马成年人就有1个患者,并有半数不知本身患了糖尿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共有5亿3,700万人罹患糖尿病,估计2030年会飙升至6亿4,300万人,到2045年相信会达到7亿8,300人的惊人数据。
糖尿病4大种类、症状与治疗方案须知
知道糖尿病有哪一些类型?是什么因素造成?有何症状及治疗方案?林俐伶医生为读者们作出以下解析:
糖尿病共有4大种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Secondary Diabetes) ,当中以2型糖尿病占了99%。
※1型糖尿病
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错误攻击胰脏中的β细胞,造成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Insulin)来控制血糖。
患者:儿童及年轻人,或少于40岁的成年人;如果有免疫系统问题的家族史,下一代的风险相对高。
症状:口渴、暴瘦、频尿等。如果严重缺乏胰岛素,会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风险。这是一种可致命的并发症,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呕吐、腹痛、呼吸急促、全身乏力、神智不清;严重者或会昏迷,必需进院治疗。
治疗:确诊后就必须一辈子注射胰岛素,目前并没有口服药物方案。
另外,糖尿病妈妈生下的宝宝,通常一出世会送入新生儿加护病房(NICU),由儿科专家观察。由于婴儿的胰腺产生了额外的胰岛素,新生儿出生时的血糖水平可能非常低,可能面对呼吸问题的风险也更高。一般在检查后,若没问题后即可出院。
※2型糖尿病
因素:20%是基因遗传,80%是生活饮食习惯造成,包括熬夜、烟酒、不良饮食。
症状:口渴、频尿、饥饿感、体重没来由下降、容易疲累等。
治疗:2型糖尿病若早发现(在发病6年之内),是有机会逆转的。主要是制定对治方针,管理生活和饮食习惯,并减轻体重至少10%以上,有望可逆转。
早期治疗可透过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有两类,一种是胰岛素,另一种是GLP-1 RA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促效剂),依病情需求而定。
预防:当出现2型糖尿病症状时,身体的胰岛素往往只剩下50%。随着岁数增长,每一年也会减少4%,大概10年时间,体内就不再生产胰岛素,那时就必需注射胰岛素。在这过程中,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让胰脏中的β细胞死亡得更快,有可能不到10年就要注射胰岛素了。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要早诊断,早治疗。若拥有糖尿病的高危因子──有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抽烟、肥胖,女性之前怀孕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多襄卵巢综合症,超过30岁后就可去验测。确诊后必要尽快就医。其实去看医生不一定马上就得服药,可以先用6个月时间,试试透过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来逆转。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可以逆转,真的不能就得开始以药物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
因素:其一,孕妇本身拥有糖尿病因子。其二,怀孕时,孕妇在体内荷尔蒙发生异常,也有可能导至孕妇血糖变高。其三,孕妇患有肥胖症。一般上,孕妇在每个月产检时,妇科医生都会例牌替孕妇检测把关血糖值。一旦碰上疑似妊娠期糖尿病例,都会安排进行糖耐量筛查。
治疗:一般先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和营养师负责跟进孕妇的情况,提供资讯和方式让孕妇改善饮食并控制体重直至生产。如果改善饮食和控制体重过后,血糖指数依然没有下降,就得注射胰岛素。
如果属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在生产后就会回归正常水平,产妇也不必再注射胰岛素,但要在生产后6个星期再进行一次糖筛。即使血糖指数恢复正常,每2、3年也得再进行筛检,如果有高危因子,就要每隔1~2年去检测一次,终生如此。因为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会比一般妇女来得高。
妊娠期糖尿病是怀孕妇女才会面对的风险,一旦确诊,孕妇的高血糖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也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出生后较容易痴肥。当中的原因是肥胖症和糖尿病息息相关,孩子日后也有可能成为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继发性糖尿病
因素:其一,孕妇本身拥有糖尿病因子。其二,怀孕时,孕妇在体内荷尔蒙发生异常,也有可能导至孕妇血糖变高。其三,孕妇患有肥胖症。一般上,孕妇在每个月产检时,妇科医生都会例牌替孕妇检测把关血糖值。一旦碰上疑似妊娠期糖尿病例,都会安排进行糖耐量筛查。
治疗:一般先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和营养师负责跟进孕妇的情况,提供资讯和方式让孕妇改善饮食并控制体重直至生产。如果改善饮食和控制体重过后,血糖指数依然没有下降,就得注射胰岛素。
如果属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在生产后就会回归正常水平,产妇也不必再注射胰岛素,但要在生产后6个星期再进行一次糖筛。即使血糖指数恢复正常,每2、3年也得再进行筛检,如果有高危因子,就要每隔1~2年去检测一次,终生如此。因为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会比一般妇女来得高。
妊娠期糖尿病是怀孕妇女才会面对的风险,一旦确诊,孕妇的高血糖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也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出生后较容易痴肥。当中的原因是肥胖症和糖尿病息息相关,孩子日后也有可能成为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一旦控制不好 小心引发并发症
林俐伶医生指出,无论是哪一类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都会有并发症的可能。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会造成心脏病、心脏衰竭、中风、肾病(早期的蛋白尿到后期的肾衰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线病变造成脚麻木失去感觉,容易受伤,伤口很难愈合,最后可能要截肢。另外还会引发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男性也会不举等等。”
改变饮食习惯、定期检查足部和眼睛
糖尿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要有整个医疗团队包括家人一起去面对,尤其在饮食习惯上,必须家人从旁协助。
“但也不是一切都得靠团队靠家人,病人本身更要有自觉性,对糖尿病有认知,要了解如何控制血糖和体重,对食物要有一定的认识例如哪些该吃哪些少吃、什么食物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要明白药物的作用,自己也要学习怎样验测血糖;如何注射胰岛素,而不是一昧依赖旁人。因为若不能成功逆转,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医疗方面,则是视病患的需求而转介给专人跟进,例如营养师、脚部护理、眼科护理等等。比如马大医院,一旦病人确诊糖尿病,院方就会准备安排各方面的护理来跟进病患的身体状况,包括每一年都要检查尿蛋白,即使眼睛未有症状也要定期去检查。护士们也会教导病人怎样自行脚部护理,比如检查脚趾之间有没有细菌感染;脚板有没有裂痕等等,以更好的预防心态应对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远离甜蜜负担 开启健康生活贴士
要如何开启健康生活,远离甜蜜负担?林俐伶医生也给予以下贴士。
*本身属于高风险者,请马上去作检验。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发现能帮助逆转,不能自己一人面对,需要家人和整个团队一起抗战。
*治疗不单只靠药物,也包括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些都必须及早调理。
*和医疗团队商讨及研究适合的方法,把三高指数和体重控制在安全水平。
*确诊糖尿病后,要定期去检查是否有并发症。
*让自己生活过得开心,犹如健康的正常人。
报导:aNGie
照片:受访者提供、网络截图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心动想买《风采》吗?我们在Shopee上架了 shopee.com.my/nanyangpressholdingsberhad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https://goo.gl/forms/aJJnCpWGRo06WGgY2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https://forms.gle/JCeTBtKNCvYfFLV86
- Whatsapp:将 0376638168 加入通讯簿,随即发送“我要订阅风采WhatsApp”即可快捷接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