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肾病好好共存 积极治疗避免恶化
- 林仕军医生(Dr Lim Soo Kun)
- 学历:马来亚大学医学系(1999年毕业)/
- 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2004)
- 身份:马大副教授及肾脏科主任
很多严疾如心脏病及癌症的致命率在近年都有减少的趋势,唯肾病数据不减反升,原因是人们对肾病的警觉性不高,占了主要致病因素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数据更与日俱增。在肾病初期时若懂得控制,可以延缓肾病的恶化,无需面对洗肾之苦了。
每年3月第2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脏病好好共存’(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究竟要怎样得知自己的肾脏健康与否?患上慢性肾病后要如何与之共存呢?且让马大肾脏科主任林仕军医生为我们提供肾脏病的相关知识。
Q1.全世界及全马有多少人患有慢性肾病?又有多少人正在洗肾?
A:2017年有一项全球慢性疾病的调查,当中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的概率是9.1%,以全世界人口来算,即差不多有697.5百万人患有慢性肾病。而所造成的死亡率在全世界排行12,单在2017年就有1.2百万人死于慢性肾病。
从90年代至今,很多疾病致命率有下降的趋势,比如心脏病的死亡率降了30%;因癌症去世的概率降低了15%,但是肾病的死亡率却增加了41%。
在大马2011年的调查显示,慢性肾病患在西马的数据占9.07%;2018年以全马合并调查,慢性肾病患者达15.5%。回看全世界的数据,大概有10%的人口患肾脏病,但大马目前的数据则大概是15%人口患慢性肾病,比全世界的平均数来得高。这其中相信有两大原因,其一是糖尿病,如今每5人就有1个糖尿病患;其二是迈向高龄社会,人口老化愈趋严重,也是使肾病患者增多的因素。
至于洗肾病患的数据,在2020年统计大概有52千人。2017年大马曾有一篇文献估计到2040年,洗肾人口会达到106千,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洗肾人数会双倍增加。
Q2.什么因素造成肾病?
A:导致肾病的因素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即是遗传因素,比如多囊性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我国只有1%肾脏病人属先天性因素。
大部份患者则属于后天因素,而当中以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占了近80%,其他常见因素则是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有些肾炎是免疫系统造成,比如红斑狼疮,另外也包括服食了不恰当的药物。例如有些人关节痛,而长时间服用止痛药,不知不觉就依赖成性;临床上亦发现痛风病人也因长期服食止痛药而造成肾衰竭。此外,肾结石也是导因之一。如果尿道因结石被阻塞,尿液不能顺畅流通,肾脏就会肿胀,进而造成肾衰竭。
Q3.肾脏病变有何症状?什么情况下会致命?
A:当肾病出现症状,很多时候都代表肾功能已没办法正常操作。因此要把握黄金时间医治肾病,千万别等到症状出现才来就医。
肾脏病到了严重阶段,一般会出现4种症状:肾脏主要功能是过滤体内的排泄物和肌酸酐等,当肾脏没办法正常操作,这些毒素就会累积在体内。如果尿素过高就会产生尿毒症,患者会渐进式地失去食欲、有恶心或呕吐现象甚至昏迷不醒。
其二,当身体没办法排掉体内多余水份,就会出现水肿现象。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水份会从脚部蔓延到腹部或肺部,甚至造成肺积水,就会呼吸困难。
其三,身体也会累积很多矿物质,尤其是磷(Phosphorus)。当发展到后期,身体就会发痒,骨头也会疼痛不已。
其四,贫血。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会产生造血荷尔蒙 (Erythropoietin) 刺激骨髓造血。如果肾功能衰退就会贫血,人很容易累、气喘、怕冷及头晕等。
另外还有一些症状是必需从验血才能发现,比如高钾症。如果身体没办法把多余的钾(Potassium)排出,就会累积在血液里,进而干扰心脏率动,使心跳越来越慢。
肾脏病一般所引起并发症都会致命,包括上述所提及的肺积水不能呼吸缺氧而死;第二是血液中的钾太高会使心脏停止跳动;第三是尿毒症,尿素太高会影响脑部操作,有些人会陷入昏迷或致死。
Q4.要如何观察是否患肾病?
A:慢性肾病在初期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建议自我评估是否属高风险群;必要时采取主动去做体检,及早了解肾脏的健康。
凡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年龄60岁以上、长期服食止痛药或有慢性肾病家族史,都属于高风险群;建议每年定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包括验尿及验血以检测肾脏是否有问题。
在临床上,我透过病人过去的健康检查报告,发觉其实他们一般一早已被验出尿液异常,但却没有进一步去寻求专科医生的意见,也没有意识到肾功能开始出问题。因此重要的不只是‘做检查’这个动作,而是一旦发现有异常就需要去跟进追踪。
肾病初期很难透过肉眼从尿液看出端倪。而肉眼一旦看见尿液出现很多泡沬时已很严重,代表尿蛋白大量流失。
一旦从尿液中发现少量尿蛋白,如果没有跟进治疗,量会越来越多。当尿蛋白多到不受控制后,肾功能也会迅速滑落。因年龄老化而造成肾功能滑落的速度非常慢,一年可能只滑落1%;但慢性肾病造成大量尿蛋白的病患,一年可能滑落超过10%,并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迈入洗肾的地步。
Q5.目前是否有治疗新方案?
A:慢性肾病从肾病开始发展到洗肾期间其实得耗时很多年,当肾功能滑落就会引起很多并发症,很多一般有效的药物,却在肾脏病患身上起不了作用,这足以显示治疗慢性肾病的复杂。
大马肾病因素的数据,几乎80%都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造成,包括超过60%源自糖尿病,近20%是高血压。因此慢性肾病的治疗方针向来着重在血糖和血压的控制、药物份量以及饮食的调整,以延缓肾病恶化。
在以前针对因糖尿病导致肾病的病患,基本条件是控制好血糖,并强调糖化血红素 (HbA1c) 指数必需在7%以下。因此在选择糖尿病药物方面,都不是很注重。只要该药物能使糖化血红素指数达到7%以下就好。但在最近5年来开始有新进展,医学界发现其实选择正确的药物也非常重要,不仅要达到7%以下的平均值,同时还能对内脏有针对性的保护作用。
比如SGLT-2抑制剂是最新型的糖尿病药物。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只能降血糖,还能为内脏提供额外保护,包括心脏和肾脏。因此过去5年里,治疗肾病的方案已有很大变化,医生也开始注重选择药物的重要性。目前来说,这可算是肾病治疗的一大突破。
Q6.肾病会为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A:未步入洗肾阶段前,慢性肾病患者不会察觉它会对生活带来何等影响,以为只是要看医生和服药即可。洗肾可说是完全颠覆了患者惯常的生活,以血液透析来举例,每星期至少3次,每次至少4小时,这绝对需要全面改变生活作息来配合。加上交通及等待所花的时间,前后需6~7小时。另外,长期洗肾也没办法正常上班而只能做兼职来维持温饱及医疗费用。
另外,要出埠旅游或出国也面对诸多限制。虽然现今每个国家都有洗肾中心,真的要去也不是办不到。但事前却要做出很多安排,包括预先联系当地的洗肾中心,还要把医药报告寄过去等待对方接受核准,因此很多病患都干脆不去了。
更重要的是,病患寿命也会大大减短。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75岁,若他在60岁开始洗肾,剩余的寿命就可能减少了一半。
Q7.严控饮食是否为治疗慢性肾病的关键?
A:饮食是影响病人生活素质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素。
肾脏的功能不只把尿毒去掉,也会调节水份和电解质的平衡。当肾脏不能操作而需要洗肾时,也只能处理大约50%的排泄物,另50%要靠饮食的控制才能平衡各种矿物质及电解质。需洗肾的病人。在饮食方面一定会被要求减少盐份及水份摄取,同时也要少钾少磷。这些原本可通过肾脏排掉的矿物质,由于肾脏不能再操作,就唯有从饮食上控制才不至于过量。也有很多肾脏病人面对高尿酸的状况,因此高嘌呤(Purine)的食物也要控制,使至失去很多品尝美食的机会。
但其实也要看情况,如果病人的肾功能还不算太差,就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饮食。比如病人的肾脏如果还能处理水份、钾和磷,就只需注重限制盐份和蛋白的摄取。
很多时候医生或营养师都有一个盲点,会把所有肾脏病人‘一视同仁’。不管哪一期的病人,只要他被标签是慢性肾病者,就会把所有饮食上的限制警戒他。这对病人来说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反效果,因为他会想每样餐点都要限制的话,他该吃什么?当病患走到一个极端地步,就会放弃,既然什么都不能吃,他就什么都吃算了。
因此医生及营养师应该要以人性化的角度来考量,不能都只用同一个治疗方程式来面对所有的病人。如果病人并非到严重程度,就不要作出一些不必要的限制。
Q8.肾病患者该如何与肾病好好共存?
A:要与肾病好好共存,不能去到肾衰竭的阶段才来谈,尤其面对洗肾时,必需很早就要作好准备,让心理上获得调适。
现今医学很注重‘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病人要懂得自立、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并能自主性去作出一些改变来控制病情。我们发现很多病人都很被动,一般都靠医生告诉他该如何处理。但我们希望病人知道,身体和健康是自己的,并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医生或家人。
病人和医生必须是一个合作模式,由医生提供专业知识,病人本身除了要去了解,也要尝试在生活上作出改变。因为药物的效果毕竟都有一个控制局限,不只是吃了药就会好。很多时候病人要额外配合,除了定时吃药、饮食上需要调整,生活作息及心态也要调整,才能把治疗的效果扩大。要做到这一点,病人在慢性病的最初阶段就必须培养正确态度,以正面的方式来掌控病情。
Q9.家人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
A:任何一种慢性病,都需要有家人的支持。除了现实生活上的协助,心理上的扶持也很重要。在慢性肾病方面,很多饮食上的调整都要靠家人把关。大多数病人的饮食都靠另一半或儿女负责,因此当医生教导病人如何护理时,都会让家人一起陪同聆听并配合执行。
如果去到洗肾地步,一些病人选择腹膜透析(洗水)的话,病人没办法独力进行,就需要家人从旁协助。
Q10.如何预防肾病的发生?
A:预早检查和及早治疗,才是防治的最佳方针,这可避免肾病发展到第三、第四期,届时很多治疗方案的疗效都只能事倍功半。只不过,难处是很多人在初期是完全没有意识自己的肾脏有问题。在201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15%的病人有慢性肾病,当中少过5%的病患意识到自己有肾病。这也反映出,很多病人都错过了黄金治疗机会。
预防方面有两个层面要注意,第一是还未患病就预防患病(PrimaryPrevention);另一种更重要的是第二度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即是已经有了慢性肾病,要怎样采取有效方法让病情延缓,不让肾功能滑落太快。
很多人认为慢性肾病没得医,就觉得继续去看医生也没意思,其实这概念并不完全正确。第二度预防在医学上证实了:如果有积极正确的治疗,是可以让肾功能保存更久!
千万不要等到症状出现才来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即代表肾脏只剩30%活以下的功能,那时已太迟了。因此大家要有醒觉心,先了解自己是否属高风险群,如果是就采取积极正面的心态去检查及防治。
报导 : aNGie 照片 : 受访者提供
本文摘自713《风采》杂志‘保健专题’报导,欢迎大家购买翻阅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 订阅《风采》电子杂志: https://goo.gl/forms/aJJnCpWGRo06WGgY2
- 订阅《风采》纸本杂志: https://forms.gle/JCeTBtKNCvYfFLV86
What's Your Reaction?
- 2024-12-02
- 2024-12-02
- 2024-12-02
- 2024-12-02
- 2024-12-02
- 2024-11-26
- 2024-11-29
- 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