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爱哭、黏人又敏感?辨识「高需求孩子」9大特征

爱哭、黏人又敏感?辨识「高需求孩子」9大特征

小朋友爱哭、易怒,还特别黏人?每当遇到相同特征的孩子,外界一般会将矛头指向父母的教养方式,让父母承受莫大压力。然而拥有以上特征的小朋友或许是属于‘高需求宝宝’,他们的情绪就像不定时炸弹,小事就能点燃,让父母心累不已,也无法应对。

美国儿科专家William Sears博士提出,每5个小朋友便有1个是高需求宝宝(High-needs baby)。其实高需求孩子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父母不如加以观察,然后采用更适合小朋友的教养方法,减少孩子未来所面对的困难。

高需求孩子特征

高需求孩子在行为、情绪方面都会有较明显的特征。

特征1 需求多/永不满足

高需求宝宝无法轻易获得满足,尤其是在情感需求上,他们会更需要父母的持续关注,比如尿布湿了要马上换、肚子饿就要吃、时常需要父母抱等。

特征2 反应强烈、激动、易怒

虽然每个孩子都会有脾气,不过高需求宝宝的易怒情绪却比普通孩子更强烈、更持久,比如被别人抚摸、拥抱就会哭泣或挣扎,肚子饿无法马上被满足也会放声哭喊。稍微年长的小孩虽然较能够控制情绪,却依然会对小事感到挫折而易怒或情绪激动,而这些小事在旁人眼里往往‘没什么大不了’。

特征3 无法自我安抚

高需求宝宝需要不断地和父母互动,比如在哄孩子睡觉时,安抚巾、奶嘴等或许都起不了用处。

特征4 高敏感

高需求宝宝从小就能敏锐地感应周遭的变化,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身体接触都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过度刺激,以至于他们追求固定的陪伴及环境,较不能适应改变。比如说婴儿在喝母乳时可能会因转换环境、转换奶瓶等因素而闹脾气,拒绝进食。

特征5 分离焦虑

高需求宝宝通常会黏着照护者,且警觉性很高,只要对方离开视线,就会感到不安。

特征6 难以预期

高需求宝宝的情绪难以预期,今天凑效的安抚方法或许明天就不管用了,所以父母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做出改变。

特征7 活泼好动

高需求宝宝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他们会喜欢在地面爬行、走动,有些小朋友会抗拒被束缚的感觉,比如被浴巾包裹,在婴儿车待着等。

特征8 渴望关注

高需求孩子从小渴望关注,也无时无刻需要陪伴,显得更为黏人,对于分离会有更强烈的焦虑。比如妈妈只是离开他们的视线一会儿,孩子就会哭闹不停。比起用奶瓶喝奶,婴幼儿也更渴望吸食母乳,作为与母亲接触的一种安抚。

特征9 睡眠少

父母难以训练幼儿遵守睡眠规律,他们一般只在感觉累了才心甘情愿入睡,但‘累了’也没有一定的依据,他们可能上一秒还精神奕奕,下一秒就准备入睡,若是不如意就会哭闹。此外,他们在晚上也极易清醒,白天或许也不午睡。

给父母的教养建议

面对高需求孩子,父母往往束手无策,究竟该无时无刻满足孩子需求,还是应该制定规则严格训练孩子呢?其实无论教养何种性格或类型的孩子,父母都应该先了解孩子的个性,再作出相应的调整。

建议1 观察孩子的需求

针对婴幼儿,不会说话的他们只能用肢体语言及哭泣来表达诉求,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细心观察哪些讯号代表哪些需求,也可搭配时间做更准确的判断,以满足婴儿需求。一旦与孩子取得默契,父母可以提早做出准备,比如接近午餐时间提早准备好食物,当孩子表现出肚子饿的特征时,可以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舒缓他们的情绪波动。

推荐

建议2 制定作息规则

当孩子1、2岁时,比起尽量满足幼儿需求,更应该借助严格的作息规则训练孩子独立,也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线。比如自主入睡,若是放任幼儿累了才休息,不但影响精神,也对发育不利,因此父母可以在幼儿表现出累的迹象时就减少活动,如关电视、关灯、提醒孩子该睡觉。虽然孩子会哭泣,不过父母必须对自己制定的规则保持坚定态度,若孩子有越界行为,或是触碰父母底线,父母必须警告并向他们讲解原因。

建议3 适时告知孩子接下来发生的事

高需求孩子会对与父母分离感到不安,父母可以提早预告孩子即将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有心理准备,消除对未知的焦虑。比如‘妈妈需要去厕所,马上回来’。若是孩子不愿意,可尝试让他们数数,比如数到20,妈妈就会出现,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此外也可提早告知孩子他们即将前往的地方、见到的人,给予他们时间适应生活中的大小变化。

建议4 对孩子情绪表示理解

孩子‘无故’闹脾气,更多是要向外界表达不满,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理解,通过对幼儿情绪的认同,试着找出解决方案。比如‘我理解你现在很难受,等你情绪稳定了,我们再一起想想办法’,让孩子明白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向他传达父母会一直在他左右,降低他的焦虑。当幼儿与父母建立信任,明白自己可以被理解,就能减少总是用生气来证明自己的感受。此阶段不建议家长否定幼儿的负面情绪,也避免通过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等话来最小化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到受伤。

建议5 适当的鼓励

当小朋友能够认真地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适当给予鼓励,让他们建立信心。比如孩子能够在睡觉时间入睡,家长与其称赞他是好孩子,不妨解释‘我很高兴你昨天能够准时上床睡觉’。

建议6 拒绝负面标签

不少家长总在无意间向别人贬低自己的小孩,无论是对高需求孩子或是普通小孩,这都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及对父母的信任。父母不妨多看看小朋友的优秀之处,与其说‘他又黏人又爱哭’,不如说‘他很有活力也有主见’。

资料来源:互联网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