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生命议题|琼瑶轻生与丧偶哀痛有关?长者如何有尊严地离去,听精神科医生怎么说

生命议题|琼瑶轻生与丧偶哀痛有关?长者如何有尊严地离去,听精神科医生怎么说

台湾知名作家琼瑶的离世引发广泛关注,她留下的遗书道出内心深刻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态度。她表示,不愿接受“听天由命”的结局,也不想经历漫长的衰老和无助的死亡过程,希望为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作主”。她提到,丈夫平鑫涛在去世前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病程,这种过程在她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

精神科医生表示,丧偶后的哀痛反应若超过2个月,就需要注意可能是忧郁症;而想让自己体面的走,其实可以透过预立医疗方式,达成所愿。

遗书直言:拒绝插管式死亡,渴望自主选择

琼瑶在遗书中提到,死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但传统的医疗模式让晚年生活充满痛苦。她写道人老了,要经历衰弱、退化、生病、反复住院、治疗和最终的不治。这段时间对于必然老去的人来说,是巨大的折磨,甚至可能成为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照顾丈夫的经历,让她反思死亡的尊严

琼瑶曾用1000多个日夜照顾丈夫,她形容这种过程为“爱的凌迟”,每一天都在目睹丈夫身体的衰变与痛苦。她呼吁世人,不要让亲人以这样的方式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并认为死亡应当更体面、更有尊严。

精神科医生:长者普遍希望尊严离世

台湾精神科医生郑胜允表示,琼瑶的遗书折射出许多老年人的心声。他以自己父亲为例,父亲在目睹至亲因插管维生而全身水肿、毫无意识后,明确表示自己未来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延续生命。这种对“体面离世”的追求,呼吁社会更多关注长者的临终选择。

预立医疗让长者自主决定死亡方式

郑医生指出,与国外相比,台湾对“预立医疗指示”的接受度较低。事实上,长者可以通过预立医疗指示明确自己的意愿,包括选择不进行插管、急救等医疗措施。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痛苦,还能让生命终结得更从容、更符合个人意愿。

丧偶哀痛与忧郁症:如何区分与应对

郑医生提醒,丧偶后的哀痛反应一般持续约两个月,如果哀痛延续更久,甚至伴随“想跟随死者而去”的念头,就可能是忧郁症的征兆。哀痛通常表现为间歇性情绪波动,而忧郁症则是持续性的压抑与绝望。哀痛过程中,回忆亡者时依然可能带有美好的情,但忧郁症患者则很难回忆起任何正面的记忆。

推荐

高风险人群需特别关注两大征兆

他强调,若丧偶者出现强烈的跟随欲望,或完全无法提起与亡者的美好回忆,则可能陷入忧郁症的高风险状态。尤其是敏感内向、与亡者关系紧密或已有忧郁症病史的人群,家属和朋友需特别关注,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琼瑶的离世再度唤起对死亡议题的思考。无论是长者的临终选择,还是丧偶后的情绪调适,都值得更多社会关注与讨论。让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以最尊严的方式离去,或许是我们给予长者最好的爱与尊重。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