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为何现代的青少年幸福感越来越低?

为何现代的青少年幸福感越来越低?

根据英国儿童慈善组织发表的最新报告,英国青少年的幸福程度正在下降,报告说,在14~15岁群体中,有15%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好,觉得自己幸福感随着长大降低,也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罹患忧郁症,甚至青少年的自杀率也逐年上升,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如此富足的社会,青少年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

由OECD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所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唯一将学生学业成就与幸福感相关联的大规模国际测量项目。PISA将幸福视为一种动态状态,并将中学生幸福感分为四方面:认知、身体、社会、以及物质,而幸福是指一个人舒适、健康和快乐的状态。

Azon生命教育学苑创办人兼心理治疗顾问师李莉莉老师表示,网络科技及媒体的使用已在青少年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目前的估计,8岁 到 12 岁的儿童每天花 5 1⁄2 小时在屏幕上,而 13岁到 18 岁的青少年每天花将近 9 小时在屏幕上。

她指出,科技发达让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减少,对自己和地球的未来充满未知。加上其他环境因素–世俗化的社会、孤独和社会规范逐渐模糊,让青少年更感压迫。

“而这种长期性的压迫衍生出心理亚健康症状,例如焦虑、忧郁、心悸等等。根据多项研究报告显示,对于心理亚健康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似乎特别容易掉进青少年科技的深渊,以科技‘麻醉’自己,最终抑郁或陷入困境。”

幸福感来自家庭关系

李莉莉接受《风采》专访表示,以心理学及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幸福感是始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所形成,而‘自我概念’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时期社会功能和行为问题的风险因素,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被认为是阻碍心理问题和促进总体幸福的保护因素。

她举例,例如对于自己身体不满意的青少年普遍上自尊心低落、心理健康水平也随着下降,导致饮食失调症状、节食行为、肥胖和抑郁的风险。

那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幸福,是否是由于内在情绪问题、外在环境挑战,还是两者皆有关系?李老师表示,无论是外在因素或内在因素,皆与青少年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外在因素有如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社会和文化,而内在因素则如信念和行为、遗传以及我们选择从事的活动。

而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家庭,而家庭幸福和团结的好处是巨大的,而各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幸福感与家庭关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李老师强调,如果家庭幸福,青少年也会幸福,反之亦然,来自缺乏成人爱的家庭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其内在情绪,缺乏情感自控能力,甚至被手机‘养育’。

“青少年需要被爱、被重视、有安全感,这一切都要从家庭开始。儿童或青少年需要亲密稳定的家庭关系多于家庭的经济。”

她说,功能失调的家庭是指经常发生冲突、不当行为甚至虐待,导致其他成员迁就这些行为的家庭。单亲家庭或父母工作繁忙、缺乏支持的家庭可能没有精力给予孩子时间和支持,这两种家庭在经营青少年幸福感是比较挑战的。

而人生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寻找人生目标听起来都会让人感到害怕,但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在高中阶段,青少年不断寻找自我,想要搞清楚自己下半辈子要做什么,同时还要兼顾学校功课、课外活动的要求,如果还有剩余时间,还要有一定的社交生活。

“因此,对于普通青少年来说,寻找自我和目标感很容易被更实际的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烦恼和责任所取代。”

李莉莉表示,许多媒体信息都认为青少年已经独立,不需要成人的照顾,但这其实相反,家长或照顾者对于青少年从青春期到青年期的健康成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建立自控能力3要素

“青少年时期是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其中包括思维的复杂性增加、管理挫折和压力、以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方式整合思想和情绪以及了解自己和同理他人。”

那该如何建立自控能力?一是通过示范、提供练习机会、监督和强化青少年在技能发展和目标方面的进展来建立他们的自律技能,二是为青少年提供一种温暖的、有求必应的关系,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犯错都是安全的。

三则是调整环境结构,使自我控制成为可控行为,为环境压力提供缓冲,这包括限制冒险行为的机会,提供正面的纪律约束,以及对错误决定的自然后果、降低冲突情况下的情绪强度。

如今,社交媒体的崛起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的负面影响,李老师表示,对有些青少年来说,使用社交或数字媒体多半会产生深远而重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青少年似乎特别容易掉进青少年科技的圈套,导致上瘾,最终抑郁或陷入困境。社交媒体固有的‘表演文化’,例如以他人照片代表自己,塑造不真实的形象,甜言蜜语或不切实际的承诺,请别人代写的文字等等,加剧了青少年不安全感,破坏了本已脆弱的自我意识。”

青少年在面对幸福感下降时的挑战要如何应对,身为家人们该如何提供实际的帮助?李老师认为,父母可以通过谈论 ‘积极联系’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而积极联系的例子,如关怀身边的人和与其对话,或者面对冲突时,避免冲动的反应。可以试着通过散步、深呼吸或观看轻松的视频描述当下自己的感受来让自己平静,冷静下来了再说话;常与‘挺’自己的人对话并观察自己的感受。然后,想想自己又该如何‘挺’他们,例如给予他们需要的援助、倾听他们的心声等等,当青少年慢慢养成支持他人的习惯后,这种联系会产生价值和意义。

无论积极联系的规模大小,父母可以多注意青少年所建立的联系类型,毕竟友谊对青少年的幸福感影响很大。

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同伴行为以及与同伴关系的质量与青少年的心理、社交、学业功能和幸福感等,一系列青少年结果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推荐

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回馈

“施比受更有福”这句话不只用于慈善活动当中,更是让青少年找到幸福感的心理健康活动。李莉莉指出,现在有越来越多各国的大学院校已把回馈社会抑或义工活动列为必修科,可见这类活动对于青少年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青少年从小就关心奉献,他们也更有可能拥有充实的人生,许多回馈社会的机会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跟家人或朋友为社区清理环境,到动物收容所当义工等等,无需等待慈善团体号召大型或正式的慈善计划。

而青少年也可以在学校做出回馈。例如,辅导有需要的学生、加入俱乐部以改善学校环境、环保或下乡服务等等。

李老师表示,青春期是活跃的岁月,青少年的脑筋处于好奇与探索的高动力状态,其身体理应随着活跃起来,更何况人的身体就是用来运动的,才能保持功能性。

“各项研究表明,适度运动与探索不仅对身体有益,还能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幸福感,每周最少 45 分钟的运动可以显示出心理健康改善的迹象。”

这些研究当中,让青少年改善最大的运动是团队运动,例如篮球、足球等需要团队扶持的活动, 可以让青少年受惠很高的运动是骑自行车、有氧运动或其他健身活动。

“此外,学校也可以鼓励青少年参加制服团体,团康或其他课余的活动,或让青少年跟朋友一起成立跑步或锻炼俱乐部,从而帮助他们积极活跃身体。这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更积极的联系,增加幸福感来源。”

Azon生命教育学苑创办人兼心理治疗顾问师 李莉莉老师

撰文:林艾萱

图片:网络、freepik

【免责声明】

《风采》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