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走不出伤痛 潜伏致命风险

走不出伤痛 潜伏致命风险

陈家伦医生
(Dr Tan Chea Loon)
年龄:39岁
学历:国大医学学士、
马大心理医学硕士
从医经验:13年
身份:心理医学专科医生

“我必需不断悲伤的怀念你,这样才不会忘记你!”

在网上看到这两句话,不由愣住。某些朋友一直沉溺在失去亲人的哀恸中,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吗?

身边不乏失去至亲的朋友。一些人会随着时日流逝而逐渐走出伤痛;一些人表面无事,内心却不欲也不敢再去触碰与之相关的一切;更有一些人无法自拔,终日把自己封闭在悲痛的枷锁中。

心理学专科医生陈家伦说,其实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失去重要的人。因为年龄的关系,通常最早面对的是父母离世。失去父母带给子女的哀伤最重大。但却不能忽略一点:“过度的哀伤可能带来心理疾病。甚或会潜藏健康与致命的风险。”

且让陈医生为读者们讲述怎样才算是过度的哀伤?这些创伤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什么情况下必需接受治疗等等,让面对心理病风险的朋友们早日出走悲痛。 


1●面对父母的离世,子女们会历经怎样的心理层面?

美国精神科专科医生Elisabeth Kubler-Ross将哀伤分成5个心理阶段:
1.否认(Denial)
2.生气(Anger)
3.讨价还价(Bargain)
4.忧郁(Depression)
5.接纳(Acceptance)
 
*否认:
当一个人知道父亲或母亲过世后,通常第一个反应是没有办法接受这事实(尤其是突如其来发生)。纵然医生已证实父母的死亡,他们仍会要求医生不要放弃急救。甚或认为父母只是太累睡着了,不久就会醒来。

*生气:
当他们确认父母死亡的事实后,即会进入生气阶段。生气医生没有好好治疗,也生气自己忽略父母的病症。

*讨价还价:
接着,他们会在心理上讨价还价,例如出现某些想法:“神啊,如果你能让我的父母继续活下去,我答应以后会一心向善。”等等。

*忧郁:
当发现讨价还价的方式并不能让父母活过来时,他们就会进入忧郁状态,且会呈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对未来绝望、疲倦等现象。

*接纳:
只有度过了忧郁的阶段,他们才能真正接纳失去父母这个事实。然后才能重拾心理上的安稳而面对未来的生活。

 

 

2●通常事隔多久都不能走出悲痛就算心理病?

答: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通常在6个月内就能完成以上5个心理阶段。
面对至亲的逝世,难免会有情绪低落、不能专注、失眠、食欲不振、不想讲话、疲倦感等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些情况少于6个月,会被视为合理的。

正常的哀伤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但如果哀伤期超过6个月以上,上述症状一直持续并加重,而且伴有生活功能上的缺陷(Functional Impairment),例如不能专心工作,不能有正常的社交活动,就有必要接受心理诊断以确保不是心理病症。

3●在这个过程中,身边人或朋友要如何提供协助?

要帮助当事人更快走出哀伤,除了药物治疗,身边人或朋友可尽量拨出时间来陪伴、专注聆听他们的心声。当停留在这些阶段,如果缺少旁人的了解和陪伴,他们的内心会更加孤独和不安。

在他们必需面对的5个阶段中,如果严重就要用药物。一般情形只需陪伴与开导:
在否认期时,不要特地提起离世的父母;在生气期,若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没照顾好而使父母离世,就要安慰他,和他说父母的死不是他的责任;在讨价还价期,就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向他说明生死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事;在忧郁期,要尽量陪伴他,听他倾诉,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让他内心的压力得以纾发。

在这4个阶段里,要针对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协助。如果他食欲不振,要照顾他的起居饮食,给他足够的营养,提醒他准时进食;在面对失眠时,可播放音乐让他轻松入眠;情绪低落时,多倍伴他们,带他去旅行,以及转移他的注意力。

只要度过这4个阶段,来到第5的接纳期后,一切就能回到正常了。

4●过度哀伤可能会引发哪些心理疾病? 

过度的哀伤将有可能面对“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Grief Disorder/PGD)。这是一种由于至亲去世而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它和忧郁症很相似,但主要只围绕在失去亲人的伤心层面。每天都想念着失去的亲人,很难专心工作,不思茶饭也难以入眠。

此外,并非所有人都同样逐一顺序面对上述的5个心理阶段。有些人因着特殊情况而直接进入忧郁阶段。比如亲眼看着父母在车祸或意外中丧生、父母在面前被杀或自杀,这些事件对当事人造成太大的精神冲击,就有可能导致病人直接患上创伤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或重忧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

5●若不正视,会带来怎样的健康风险?会严重到自杀吗?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长期失眠及睡眠不足,身体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免疫系统就会失调;难以集中精神的情况下,就会增加意外的风险;长期食欲不振,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这些问题都会使免疫系统下降,容易伤风咳嗽与感染,进而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如果确诊患上PGD、PTSD或是MDD这些心理病,就会增加自杀风险。这时就要特别注意病人的举动,预防他们有自杀倾向。

陪伴在身边    聆听和开导

6●一些人不敢触及父母生前的东西,不想再踏足有父母身影的地方,甚至连提都不敢提。这种逃避的心理是否建议?或是否对病情有帮助?

某些人或会有不想也不敢再碰触一切与父母相关的东西,以免触景伤情或重新勾起父母死去的难受回忆。这种逃避的方式只能暂时减轻心理负担,但长远来说对病人没有好处。

另外也得看情况。在上述5个心理阶段中,当处在否认期时,由于要自我保护,不能接受父母去世的事实,以免遭受太大的打击而崩溃。当事者如果不想触及父母生前的一切,我们也不要刺激他,硬硬强迫他去面对,以免造成不健康的心理。这种短暂的逃避,是可以接受的。

但若长期都在逃避就不行了,如果他一直都处在否认期,认为只要不触及就代表父母还健在。那就得把他拉回现实。只有试着去面对,才有机会真正接纳并放下。

7●怎样的情况需要看医生吃药?

通常超过6个月都不能走出哀伤,就有可能是患上“延长哀伤障碍”(PGD),必需让医生诊治。通常单纯性的PGD,只需短期服药即可(6个月为一个疗程)。

如果有其他的严重心理病,例如至亲去世后就患上重忧郁症(MDD)或创伤后遗症(PTSD)不必等6个月就得提早寻求治疗。这两者比PGD来得严重。

重忧郁症是可以严重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工作、不参人、杜绝一切社交、与世隔绝;创伤后遗症者会表现暴躁易怒、过度警觉、惊吓反应过大等等困扰。若有这种情况就得马上就医。通常这种病情比较复杂,治疗与服药时间也得视情况而定。

这3种心理病都会提高自杀的风险,因此都不能小觑。

8●失去父母该要如何走出伤痛?请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建议。

减少胡思乱想,不要想太多负面的事。“时间”是最有效的治疗良药。好好的过生活,不要一直处在悲伤的情绪。

本身也要有所寄托。多培养一些嗜好,增加社交活动,做些慈善工作,尽量把生活填满。工作时要专心,工余就多到外面走动。和家人多团聚,跟友伴多联谊欢聚。这些都有助减轻病情。

 

 

报导:Angie / 受访者提供照片

 

 

■详尽内容:
想预购 ⇊ ⇊
http://www.lifemagazines.com.my/form
电子版 ⇊ ⇊
http://www.lifemagazines.com.my/digitalform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1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