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儿童情绪病】小朋友怕生落单不合群 他可能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

【儿童情绪病】小朋友怕生落单不合群 他可能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

▲ (左)学而优特教机构创办人黄小嫣博士表示,马来西亚或有高达80%的人并不认识选择性缄默症。
▲ (右)治疗过程中,先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从中感觉自己有能力,进而控制自己焦虑的情绪。

 

小丽今年9岁,语言能力正常,但却总是怕生,自上幼儿园以来,总是会一人落单,不合群愈发彰显出来,在学校不跟任何同学讲话,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没互动或眼神交流,但回到家却正常,与一般孩子无异,因此父母都难于发现。老师跟父母反映孩子状况与其他孩子有异,父母完全无法相信,在家如此活泼的孩子,怎会去到学校就反常的沉默,这让他们感到揪心,这些症状,就是典型选择性缄默的表现。

身为父母的你,或会对上述场景有些熟悉,孩子在家和父母相处都很正常,但是,到了某些新环境或面对陌生人,就会完全判若两人,完全不说话,难道这只是单纯的内向,还是太害羞,或太怕生?

如果你是长期性注意到孩子有这问题,就要自我试想下,孩子是不是有选择性缄默症,或许你对此闻所未闻,但却不可忽视此症状对孩子所带来的长期危害。

学而优特教机构创办人黄小嫣博士接受《风采》专访时表示,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从社交角度来看是社交障碍,心理角度则是焦虑的一种心理疾病,多发生在儿童与青少年,尤其是在3-5岁的年龄,基于孩子在家可能一切正常,因此父母通常都会忽略到这一部分,几乎都无法察觉。

“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他们在某些场合可以如常人般说话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其行为和学习能力也没有问题,但是会在某些特定他们需要说话的社交场合或人物面前不说话、静默、不理睬人并退缩。特定的环境可能是家里、公共场合、学校;人物方面则是如邻居、亲戚,家里来个陌生人或与向别人买东西等。”

 

▲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容易焦虑,时时要为他们疏导情绪。
▲ 治疗师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

 

黄博士坦言,父母大多会认为孩子害羞、没礼貌、胆小、腼腆、文静、内向而已,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无需过于在意,等孩子大些,就会有所改变。其实,在这样的社交场景中,孩子他们就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就是无法说话”。

“孩子不是刻意不说话,实际上那是他们的极度焦虑使到他们缄默,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控制不到自己的行为及情绪。就算是讲话,他们的讲话模式,可能会非常小声,没有任何情绪,只是用气音说话。

从事16年的特殊教育个案中,黄博士只遇过5位比较严重的选择性缄默症,他们是对陌生的人和地方完全没有反应,断绝一切沟通和肢体语言,无法点头和摇头,完全无表情和身体僵硬,那不只对老师,对同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没有反应不要以为他是晃神,在他的脑子里也在观察,吸收,只是心里有疑问,就是无法发问,这将影响其学习,甚至阻碍他的潜能无法得到发挥。

黄博士指出,选择性缄默症在幼儿阶段并不像自闭儿或亚斯伯格症候群,外显行为那么容易被发现,他们并没有语言或表达能力缺陷,没有精神状态问题。

如果根据台湾的数据,平均是140个儿童对一个孩子,美国心理学会推测的临床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总数是1%,平均1000个儿童对一个孩子。但马来西亚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几乎高达80%以上的人,都不知道选择性缄默症。

 

推荐

▲ 在游戏治疗室中,用游戏建立起让孩子感到信任,安全,被接纳的关系。

 

 5大诊断依据

目前还没有一套准确的工具来诊断选择性缄默症,在确认孩子是否属于选择性缄默症需要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观察。父母和老师提供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者往往都是相反的。

同时跨专业的结合包括小儿科医生、儿童发展、语言治疗师、教育和临床心理专家将让孩子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观察,更公平的对待。这样的评估涉及了精神心理、听力、社会交流能力、学习能力、语言的检查让父母以及老师更能掌握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在第五版的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里列出了以下的诊断依据:

1. 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 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3. 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 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 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自己对孩子做检查

黄博士说,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会比较容易被察觉,若是幼儿园有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大致在5岁或6岁也会被发现,要了解自己孩子是否有此症状,黄博士列出了可以观察小孩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1. 眼神回避、躲、不和人正面交流
2. 脸部表情或身体僵硬
3. 不敢表现自己,如笑出声音
4. 动作反应小,举止僵硬不自然
5. 动作反应慢
6. 态度被动
7. 嘴巴紧闭,或是嘴巴微张发不出声音
8. 酝酿说话前会有小动作(如:抿嘴、伸舌头、吞口水、抓脸)
9. 以气音说话
10. 说话音量微弱小声
11. 说话使用词汇少
12. 说话断断续续
13. 仅敢朗读课本不敢与人说话
14. 只能回答封闭式答案的问话
15. 仅敢在一人或熟悉的人面前说话
16. 仅敢在某一场合说话(如:校园角落)

 

What's Your Reaction?
极品
0
高兴
0
喜欢
0
一般
0
无聊
0

Copyright © 2023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 Nanyang Press Holdings Berhad No. 195801000105 (3245-K).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